????????????????????????????????????????????????????????????????????????????????????????????????????????????????????????????????????????????????? 佛歌:《生命的覺醒》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出離心”,但是很多人對佛教里面的“出離心”這個概念存在一定的誤解,甚至于抗拒排斥,把佛教所強調(diào)出離心理解成一種消極避世的思想行為。那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出離心呢?出離心對修行為什么這么關(guān)鍵呢?如何可以生起出離心? 大家都常常說生活處處皆道場,常常說要將修行跟生活融合起來。但是即使我們非常努力這樣做,修行卻仍然與我們的生活若即若離。每當我們在做修行的功課,在打坐、念經(jīng)、用善意的眼神面對他人時的時候,我們都會認為自己做得很不錯,是真正的將佛法運用到生活中,跟生活融合起來了;可是當我們傷心、發(fā)怒、痛苦、感覺受了委屈的時候,佛陀的教誨在那種時候好像就在我們的意識里消失不見了一般。那種負面的情緒在我們心里發(fā)生的時候,除了極其鮮明而強烈挫敗感,或者的屈辱感之外外,其他一切仿佛都隱失在模糊的背景中了。于是乎很多人就不禁會問,佛法里面講到的種種方法是不是真的有效。 或者有的學佛人會經(jīng)常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打開了許多人心量、讓很多人自由覺悟的佛法,到我身上的時候為何失效了呢?聽說很多人學佛之后,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但為什么修行不能持續(xù)地改變我的生活?或許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在于我們把生活抓得太緊。無論是基于一種有意識的或者無意識的態(tài)度,生活里面的一切對于我們都顯得太重要了,我們的事業(yè),家庭,親人,尊嚴,感情。我們很多人總是希望所有的這些都能在自己能把握的尺度上。希望一切都平平穩(wěn)穩(wěn),沒有變數(shù)。因為這樣,我們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去維系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墒沁@世界是無常的,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之中,于是當出現(xiàn)了我們沒法預料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構(gòu)建起來的心理防線瞬間就被摧毀了。 我們知道這世界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實這點用在我們的心識對于外界的反應同樣適用。什么算真正的出離心呢?用簡單的話來講就是:要放棄對世間一切的執(zhí)著。我們要注意,放棄對一切的執(zhí)著并不等于讓我們放棄一切,這在本質(zhì)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懂得放松自己的神經(jīng),保持一種平靜的覺察,任憑世間風起云涌,我們也應該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很多人說,這說倒是容易,做起來得多難。這其實說難也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就像禪宗有頓悟和漸悟,如果我們認為那不可能了,就說明心識上還沒到那樣的境界,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從生活的各種細微的事情上著手,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升起我們的出離心。很多人道理都聽過不少,也知道那些道理實質(zhì)上講什么,但是就是因為壓根就沒試過怎樣的去對打?qū)嶋H的生活,如何從一件件的小事上放下自己的執(zhí)著,于是就總是失控。要學會放松,放松可以說是修行的第一課。那怎樣才算真正的擁有出離心呢?就是你能夠做到隨時放下任何你所熟悉的東西,你喜愛的東西,你生命里面最重要的東西,而且你能夠走出任何你習慣的場景,不會有猶豫,不會有不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