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chuàng) 文:安靜的風(fēng) 讀史(dushi818)特約作家
在歷史上,他遠(yuǎn)沒有他的女兒出名。
他的女兒叫蔡文姬。

他叫蔡邕。
蔡邕生于公元131年,河南開封陳留縣人。
蔡邕天資聰穎,自幼喜歡詩詞音律。
蔡邕也是聞名當(dāng)?shù)氐男⒆?,在母親病重期間,他衣帶不解,日夜伺候。母親去世后,又在墓前搭屋,為母守墓。
在漢桓帝時,他因彈得一手好琴,被征召入朝。
公元173年,漢靈帝時,因天災(zāi)人禍不斷。漢靈帝劉宏引咎自責(zé),并鼓勵大臣們上書言事。
蔡邕抓住這個機會,他向朝廷提出七條建議,幸運的是,這七條都被朝廷采納。

這是蔡邕第一次在政治上嶄露頭角。
蔡邕也漸漸地引起皇帝的注意。
當(dāng)時,“妖異數(shù)見,人相驚擾”。漢靈帝為此事苦惱不已,他常問計于朝中一班老臣。
有一天,漢靈帝單獨召見于他。這下,蔡邕那點文人清高的架子再也端不住了,古今文人的通病,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洪水就泛濫。
他在奏折中寫道:災(zāi)異的發(fā)生,不在別處,就在身邊,門里門外。然后,他羅列了一大堆人名,從皇帝的乳母到看大門的太監(jiān)。最后他請求皇帝為他保密,我寫了這么多人,可全是為了皇帝您那。
靈帝看完他的奏折,深深地嘆了口氣,隨手放在一邊就出去了。而在皇帝身邊值班的太監(jiān),卻看到了奏折,他不僅看完了內(nèi)容,還把人名都記了下來。

這回,蔡邕是真的惹了眾怒。
很多人都想找機會報復(fù)他。
他想好,還能好得了嗎?
不久,蔡邕被他叔叔的案件牽連,很多人主張判他死刑,好在皇帝念他罪不致死,最后流放內(nèi)蒙古五原郡安陽縣。
蔡邕遭此大難,可謂九死一生,來到草原上,本想在草原上安度一生算了。
有一種人,一旦過上富貴的生活,嘗到權(quán)力的滋味,便會終生上癮,如果有可能,有機會,便會不惜一切代價回到那個圈子里。
蔡邕,他怎么可能甘心在這荒漠的草原上了此一生。
在草原上呆了一段時間,蔡邕又上書皇帝,希望能回京撰補《后漢書》,并附上自己的計劃和章目。
漢靈帝很欣賞他的才氣,便讓他先回老家再赴京。
五原郡太守王智知道了這件事,便為他設(shè)宴餞行。這個王智有個習(xí)慣,酒喝到似醉非醉之時,便在席間起舞,今天也不例外,王智半醉之后,便當(dāng)席跳起舞來。并力邀蔡邕與他一起跳,他見蔡邕搖頭擺手,不買他的帳。便氣惱地說:你一個朝廷囚徒,竟敢看不起我。
蔡邕聞言,拂袖而去。

人要是倒霉,喝涼水都塞牙。蔡邕做夢也沒想到,這個王太守是朝中當(dāng)權(quán)太監(jiān)王甫的弟弟。
王太守惱恨蔡邕不給他面子,便密報朝廷,說蔡邕在流放中依然誹謗朝廷,加上蔡邕在朝中沒有人緣,很多大臣也不希望他回來。
那么,蔡邕只能繼續(xù)呆在大草原了。
人緣太重要了,無論你做什么,怎么做,身邊有一些擁護你的人,才是你成功的基礎(chǔ)。
蔡邕的選擇是,不回老家,也不呆在草原,他跑了,他跑到東吳,在那一呆就是十二年。
在東吳這十二年,他沒有白待,他發(fā)明了著名的焦尾琴。
據(jù)說,有一次有人請他喝酒,走到門口,他聽到屋里有琴聲,便轉(zhuǎn)身回來了。請他的人忙問:這是為什么?他說他在琴聲里聽到一股殺機。彈琴人聞聽此言,不禁嘆道,蔡邕真是一個知琴的人啊。我在弾琴時,正看到螳螂捕蟬。
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董卓入京專政。

董卓知道蔡?的才華,便召他入朝,蔡邕堅決不從,董卓大怒,如再不來,就殺掉他。無奈之下,蔡邕來到洛陽。
雖然蔡邕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被董卓連升三級,給他好房子住,但他卻不同流合污,為虎作倀。對于他的勸諫,董卓還是聽一些的。
董卓自比姜太公于周武王稱尚父,蔡邕說不可,董卓就不稱了。菫卓用近似于天子的車駕,蔡邕說不太好,他就不用了。但在一些大事上,董卓從來不聽他的,也不讓他知道。

董卓死后,王允專權(quán)。一次下朝,有人提起董卓,眾人無不恨之,而蔡邕卻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恰巧王允從他身邊路過,王允見狀大怒,下令殺掉。
公元192年。
蔡邕被害,終年六十一歲。

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