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學弟:試著與 “壞情緒” 做朋友吧。
▲ ▲ ▲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 “壞情緒”。比如,當與朋友、親人相處,得不到理解時,你可能會有失落感;當你不被他人尊重時,你可能會感到憤怒......
還記得《頭腦特工隊》里那些五顏六色的小人兒嗎?

每個小人兒分別代表一種情緒,他們相互協(xié)作,努力幫助小女孩兒萊莉更好地成長。即使在故事開頭看似只能幫倒忙,一身負能量的藍色憂憂,也最終被證明是情緒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中, 當我們遇到 “壞情緒”,大部分人可能會選擇排斥、對抗。
不過,這也情有可原。因為 “壞情緒” 不僅會讓我們感到痛苦,還會讓我們無法專注于工作,甚至還可能影響身心健康。
雖然經歷 “壞情緒” 并不美麗,但是,“壞情緒” 真的只有負作用嗎?
達爾文在《人與動物的情感研究》中,通過大量人與原始森林里大猩猩的表情作對比,得出了一個結論:在人類身上產生的,各種各樣感覺不好的情緒,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反應。
當產生不好的感覺時,“壞情緒” 可能是想提醒你,你所處的環(huán)境可能對你不利,或者你正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
想想看,許多人選擇從體制進入市場,或者從市場進入體制,難道不是因為某時、某刻的焦慮、失望等 “壞情緒”,促使你做出這樣那樣的決定嗎?
情緒可以讓你 “聽到” 自己的需求,并幫助你建立與他人間的聯(lián)系。
如果可以好好利用 “壞情緒“,我們就有機會更好地認識自己,讓自己的生命擁有更多可能性。
不過,大部分人可能依然對 “壞情緒” 沒有太多好感。畢竟,如果長時間處在 “壞情緒” 中,很可能會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

人類在進入農業(yè)社會之后,生活協(xié)作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若是把人類歷史放在整個大自然進化史中,又顯得那么微不足道。大自然還沒來得及讓我們進化出適應更復雜情況的基因,我們自己卻不停地在加快前進的腳步。
好在基因為我們設置 “壞情緒” 的同時,也逐漸為我們設置完成了另一件強大的武器 —— 理性。
讓我們通過理性,和 “壞情緒” 和解吧。
對自己用點心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寫作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我也這么認為過。但當真正開始寫的時候,才覺得自己 “很傻,很天真”。
原來寫作并不是一次性就能成稿的;原來寫作并不能只靠 “靈感” 的;原來寫作是需要反復修改的;原來寫出一堆文字,都可能被丟棄的。
相應的,寫作時自己的情緒會像過山車一樣,一會兒爬上高興的頂端,一會兒又被拋入失落的底部。就這樣,起起伏伏。
但是,如果你想把一件事情認真做好,經歷 “壞情緒” 幾乎是必然的。
一帆風順地做好事情,只可能在夢里。
對于經常碰到的 “壞情緒”,我會試著觀察它們。比如,焦躁的時候,咽部會有些堵,胸會有些悶,呼吸比正常情況下會稍顯急促;生氣的時候,眉心會有點緊皺,呼吸會有變化......
在經過幾次觀察之后,等下次產生類似的情緒,你可能會馬上 “認” 出它來,然后試著分析一下,它是需要你做出什么改變或行動嗎?
這種自我觀察的方法,如果可以結合坐享,效果會更好。因為在坐享觀息時,也同樣需要觀察當下的自己。而且,長期堅持坐享可以提高對自我身體變化的感知力。
有 “壞情緒” 時,學會主動表達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利用其它情緒來掩飾 “真正” 的情緒。比如,當你心里感覺難過,需要他人幫助時,你卻可能會佯裝生氣,而拒人千里之外。
如果你身邊存在有耐心,且可以支持你,想要了解你的人,你可能有機會獲得理解和安慰。
但我們不能總期待著他人來理解我們,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學會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

記得,有一位同學剛開始待人很熱情,但過幾天,就會莫名其妙地不理人。起初,我們會感到困惑,也有點沮喪。但幾次關心詢問之后,她仍然一副讓我們 “猜” 的樣子,我們便逐漸失去了耐心。
沒有人天生擁有 “讀心術”,如果你想要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其讓人去 “猜” 你的感受,還不如坐下來和別人溝通一下。
但是,在表達 “壞情緒” 時,我們大部分人往往選擇發(fā)泄情緒。而這種方式,可能會給自己和他人造成更多傷害。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作者提出了另一種表達方式——“不抱怨的表達”:不用消極的方式去表達,陳述事實,表達感受,不去抨擊和評價。
利用情緒來改變情緒
大部分人可能會認為調節(jié)情緒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有一次,因為情緒問題,我主動向一位朋友尋求幫助。剛上來便是對自己情緒的一堆辯解:“我知道總糾結也不是辦法,但我需要時間,調節(jié)情緒很難的!”
而朋友當時很不屑地回了一句:“哪有那么難,就是因為你覺得難,所以才很難改變啊!”
我愣住了。
之所以愣住,是因為朋友說的話,是我曾勸他做出改變的原版內容。那種感覺,好像自己在質問自己一樣,什么時候,自己也變成了當時固執(zhí)的朋友啊。
不過,朋友說對了。很多事情之所以難,是因為你以為它難,所以,才會下意識選擇掙扎,但很多時候,坦然接受比掙扎可能更有效。
朋友鼓勵我,當情緒不好的時候,試著去找其它事情做。比如,唱歌。不過,并不是單純?yōu)榱税l(fā)泄情緒式的唱歌,而是想辦法讓唱歌帶給你積極的正反饋。
比如,唱完一首歌時,不要急著結束。你可以用手機錄下聲音,然后等到第二天再做重復的事情。拿出一點時間對比幾次錄音,看有哪些長進,與原聲存在哪些差距。其實,要不了幾天,你會很快感受到自己在唱歌方面的進步。這種將 “壞情緒” 轉化為積極情緒的玩法,還是挺讓人上癮的。
正確看待 “壞情緒” 吧,“壞情緒” 真正的作用是要幫助你尋找到真正對你有利的需求,你可以把它當作生活中善意的提醒。
試著與 “壞情緒” 做朋友,這樣不僅可以待己友善,也可以讓自己待這個世界多一份友善。
理性的溫暖,便在于此吧。
校訂:吳巍、姚色豐 圖源:本文圖片均來自于網絡
▲ ▲ ▲
一句話,一張圖

新生大學精選文章,建議你也讀一讀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至相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