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著:田家雙 元宵節(jié)為春節(jié)后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是中國乃至漢字文化圈以及外華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jié)。中國古俗中,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中元節(jié)(盂蘭盆節(jié))﹑下元節(jié)(水官節(jié))合稱三元。元宵節(jié)始于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創(chuàng)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jié)確定為重大節(jié)日。漢明帝下令點燈敬佛,百姓掛燈,是賞花燈的創(chuàng)始人。唐以來有觀燈的習俗,故稱燈節(jié)。唐 崔液《上元夜》:“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唐 韓渥《元夜即席》:“元宵清景亞元正,絲雨霏霏向晚傾?!彼?蘇軾《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萬家游賞上春臺,十里神仙迷海島……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鼻?趙翼《上元夕毗陵驛前泊舟》:“聯(lián)舟小泊運河濱,正是元宵節(jié)物新?!眰鹘y(tǒng)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jié)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tǒng)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jié)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 宵 節(jié) 的 別 名 春燈節(jié) 即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賞燈的習俗始于漢朝。隋唐時發(fā)展成盛大的燈市。到宋元時期,京都燈市常常綿延數十里。燈會的時間,漢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長到三夜,到明朝規(guī)定從正月初八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七。唐朝燈會中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開始有燈謎。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明朝又增加了戲曲表演。燈市所用的彩燈,也演繹出橘燈、絹燈、五彩羊皮燈、無骨麥秸燈、走馬燈、孔明燈等。始于南宋的燈謎,生動活潑,饒有風趣。經過歷代發(fā)展創(chuàng)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簾格、白頭格、徐妃格、求鳳格等100余種,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橫生。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后,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梁簡文帝《列燈賦》:“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征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澄鮮?!薄端鍟ひ魳分尽罚涸鼞c典甚為隆重,處處張燈結彩,日夜歌舞奏樂,表演者達三萬余眾,奏樂者達一萬八千多人,戲臺有八里之長,游玩觀燈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常。唐代發(fā)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后已發(fā)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稏|京夢華錄》:每逢燈節(jié),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坝稳思謨衫认?,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余里?!?/span> 燈節(jié) 即元宵節(jié)。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燈、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jié)。元宵節(jié)主要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有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唐 盧照鄰《十五夜觀燈》:“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鼻?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燈節(jié)》:“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謂之燈節(jié),惟十五日謂之正燈耳?!鼻?孔尚任《桃花扇·選優(yōu)》:“今日正月初九,腳色尚未選定,萬一誤了燈節(jié),豈不可惱?!崩仙帷稒押<ち偷摹罚骸澳旯?jié)過去,我又離開了故鄉(xiāng),到次年的燈節(jié)回來?!?/span> 燈夕 元宵節(jié)的一種別稱。舊俗于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夜張燈游樂,故稱其夕為燈夕,是一個普天同慶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宋 歐陽修《與王懿敏公書》:“燈夕卻在李端愨家為會,諸君皆奉思也?!薄端问贰蚊烧齻鳌罚骸皣L燈夕設宴,蒙正侍?!薄督鹌棵吩~話》第二四回:“話說一日,天上元宵,人間燈夕,西門慶在廳上張掛花燈,鋪陳綺席?!痹鼰艄?jié)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宋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當然,還流傳了很多風花雪夜的故事。在傳統(tǒng)戲曲中,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jié)賞花燈相遇而一見鐘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宇文彥和影娘也是在元宵訂。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元宵節(jié)也是中國的情人節(jié)。 上元 即元宵節(jié)。俗以農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杜f唐書·中宗紀》:“丙寅上元夜,帝與皇后微行觀燈?!彼翁凇毒壸R》:“上元時節(jié)皆相慕,皇都城里萬家燈。笙歌有處共夸稱,架肩疊足幾許層。輕塵霧斂月明中,車騎云軿五夜風。意氣盡隨年少得,九衢填咽樂聲同?!薄端疂G傳》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節(jié),好生晴明,黃昏月上,六街三市,各處坊隅巷陌,點放花燈,大街小巷,都有社火?!彼?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人間月半,天上月圓。幸自一天明朗,何須萬斛金蓮……燈節(jié)元來是上元?!蓖跹住杜R江仙》:“欲近上元人意好,月如人意團圓?!鼻濉づ藰s陛《帝京歲時紀勝·登高》:“歲上元夜,寺僧燃燈繞塔奏樂,金光明空,樂作天上矣?!?/span> 燒燈節(jié) 指元宵節(jié)。舊俗于正月十五晚張燈結彩,供人通宵觀賞,故稱。宋 劉辰翁《憶秦娥》:“燒燈節(jié)。朝京道上風和雪。風和雪。江山如舊,朝京人絕。百年短短興亡別。與君猶對當時月。當時月。照人燭淚,照人梅發(fā)?!?/span> 小正月 即元宵節(jié)。民間習慣稱元宵節(jié)為小正月。 元夕 即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宋 曹勛《武陵春》:“元夕晴和中禁好,梅影玉闌干。峭窄春衫試嫩寒。金翠會群仙。移下一天星斗璨,喜色動宸顏。行樂風光莫放閑。月在鳳凰山。”宋 辛棄疾《青玉案 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span> 元夜 即農歷正月十五元夜。這是春節(jié)后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起源于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后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恒為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jié)。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端鍟ひ魳分尽啡眨骸懊慨斦拢f國來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彼?蘇東坡:“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宋 范成大:“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痹?邵亨貞《戀繡衾》:“時重逢元夜心暗驚。憶當年、諸老放晴。對芳景、張燈火,畫堂深、簫鼓到明?!泵?唐伯虎:“有燈無月不誤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似銀。滿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樽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正月半 正是十五,即元宵節(jié)。宋 劉辰翁《減字木蘭花》:“無燈可看。雨水從教正月半……曾向杭州看上元?!?宋 王安石《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 宋 仇遠《元夜嘆》:“虎林城中正月半,十萬人家燈燦爛?!彼?范成大《燈市行》:“已向街頭作燈市……夜夜長如正月半。”宋 釋可湘《偈頌一百零九首》:“放去千燈萬焰……上元定是正月半。” |
|
來自: WENxinHANmo > 《別名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