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成敗看人性
在現(xiàn)實的人生中,只為自己一身的動機而圖取功名富貴的謀身者,便是凡夫;
能舍生取義,只為憂世憂人而謀國、圖天下者,便是圣人。
在宋元以后,禪宗里出了一位普明和尚,把心性的修養(yǎng),比作牧牛,從一頭野牛修到物我雙忘,分了十個步驟:
第一是“未牧”,好比恣意咆哮,隨意踐踏禾苗的野牛;
第二是“初調(diào)”,已經(jīng)穿上了鼻子,隨著人意牽著走;
第三是“受制”,不再亂走,牛繩子可以放松一點;
第四是“回首”,癲狂的心境比較柔順了,但是還要牽著鼻子走;
第五是“訓(xùn)伏”,可以自然收放,不必牽了;
第六是“無礙”,可以安穩(wěn)不動,不必讓人費心;
第七是“任運”,牧童可以睡大覺了;
第八是“相忘”,牧人和牛兩無心;
第九是“獨照”,到了無牛的境界,人的一切妄心已除;
最后“雙泯”,則人也不見,牛---心也不見。
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在心理行為上,即使一個最壞的人,都有善意,但并不一定表達在同一件事情上.有時候在另一些事上,這種善意會自然地流露出來。
二、由處世看人性
一個人真能修養(yǎng)到自己的心理、思想,不受環(huán)境的影響,不因空間、時間的變動而跟著變動,才稱得上是第一等人。
處眾以和,貴有強毅不可奪之力;持己以正,貴有圓通不固執(zhí)之權(quán)。
一般人沒有基本的中心思想,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習(xí)慣越多,距離自己本性越遠,只有上智---第一等智慧的人,與下智---最笨的人,不會受環(huán)境影響。最聰明人自己有思想,有見解,有中心主張;最笨的人,影響他不了。除此以外,世界上都是像我們一樣的人,最糟了,說聰明也笨,說笨也聰明,聰明又笨,這一類人最易受時代環(huán)境影響。
天下的事,沒有突變的,只有我們智慧不及的時候,才會看到某件事是突變的,其實早有一個前因潛伏在那里。
人性生來并非如此良善。因為自己思想學(xué)識認識夠了,由禮儀的教育下來,能對自己的欲望有所節(jié)制,才能做到。假使不在后天上用禮儀教育節(jié)制,任由人性自然的發(fā)展,就像流水一樣飄蕩、放浪,欲望永遠無窮。
三、由勇氣看人性
真正的大勇,一定要有智有仁;真正的仁,一定有智有勇;真正的智,也一定有仁有勇,三者不能分開??鬃釉f人的個性能小心固然好,但過分小心就變成無能、窩囊,什么都不敢動手了。然而有些人有勇氣、有沖勁,容易下決心,有事情就干了,以為這就是勇。其實如果內(nèi)在沒有好的修養(yǎng),就容易出亂子,把事情搞壞。所以孔子說:勇而無禮則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