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菜、側(cè)耳根、臭草。 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鮮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辛,微寒。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用于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癰腫瘡毒。 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月桂烯、月桂醛、α-蒎烯、莰烯、d-檸檬烯、芳樟烯醇、龍腦酸乙酯、丁香烯、β-谷甾醇和二十八烷酸等。花、葉及果實等局部含槲皮苷、異槲皮苷等,此外,還含大量鉀鹽及少量蕺菜素。 魚腥草9000g,桔梗600g,甘草250g,水煎濃縮成1200mL,每次30mL,1日3次。 魚腥草的各種制劑對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較好療效。 每日15~30g,制成片劑或注射液,內(nèi)服或肌注,對鉤端螺旋體病有明顯預(yù)防作用。 用棉球蘸魚腥草水溶液,涂于創(chuàng)面或以片劑置于創(chuàng)面,次日取出,5次為1療程。 用魚腥草蒸餾液滴耳,治療化膿性中耳炎。 魚腥草50g,加水500mL,煮沸30分鐘后濾去渣,當(dāng)茶飲,每日2次。堅持服用1個月,癥狀即可消失,服用2個月以上可以痊愈。 將新鮮魚腥草洗凈,曬干備用。每日用20g,當(dāng)茶飲用。 毒性很低,但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嘔吐和流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