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小樸藝文 藏品/尚古書屋

吳讓之像
吳讓之一生敦厚,治印、書法與繪畫均有一種波瀾不驚的氣度,尤其篆刻,輕鬆淡蕩,從容不迫,更是個人性格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的自然流露。在目前所知的吳讓之傳世篆刻作品中,紀年時間最早的是他在道光十二年壬辰冬天所刻的一方朱文印,印文為“觀海者難為水”六字。那一年吳讓之34歲。在此前一年,包世臣撰成《答熙載九問》,在此後一年又撰成《與吳熙載書》,文末稱:足下資性卓絕,而自力不倦,自能悟入單微,故以相授。然不龜手藥,雖出江頭洴澼人,執(zhí)珪之賞,是足下材力自致,非聚族而謀者所敢與其巧也。對吳讓之傾心相授,贊許有加。而在這方印章的側(cè)邊上,同樣也有包世臣精心題跋的一首《念奴嬌》詞,其內(nèi)容乃是對“觀海者難為水”六字的意義作出闡釋:穀王西受,百川灌,驕爾天吳何物。水立漫空,凝望處,遮斷蓬萊絕壁。似此奇觀,終歸想像,古憾焉能雪?;仡^眙愕,悔年來自稱傑。休問溝澮皆盈,咄嗟時兩集,縱橫雄發(fā)。立涸貽羞,無本者,都付浮漚興滅。萬派源泉,一齊東注,齒齒真梳發(fā)。煙雲(yún)光裏,洗來雙眼如月。觀海者難為水,原文應為“觀於海者難為水”,語出《孟子·盡心章》: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shù),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其意思是人一旦看過大海的廣闊浩蕩,便不再汲汲於小溝小河;本質(zhì)上乃是在勸人開闊心胸,立志高遠,不為眼前的事物所困擾。似乎是一種玄妙的寓意,此六字在往後幾乎成為吳讓之一生的寫照,無論為人為藝,都是一種平和寬厚的氣度;而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除姓名印和齋館印外,“觀海者難為水”恐怕也是他刻得最多的內(nèi)容,大小竟然有五件之多!由此,不難想見此六字對於吳讓之的重要意義。這五方“觀海者難為水”,其中的三方便藏於尚古書屋之中。




觀海者難為水(王福庵邊款)
吳讓之所刻五方“觀海者難為水”,四方為朱文,一方為白文,尚古書屋所藏三方皆為朱文,其特別之處在於:此三方印章原來均為葛昌楹傳樸堂舊藏,並且均著錄於《丁丑劫餘印存》中。三方印中兩方是大印,為五方同文印中尺寸最大者;另外一方嚴格說來則又不僅僅只以一方計,其乃隸屬於是讓之著名的五面印之一!尺寸最大的是一方印面尺寸接近5公分,高超過7公分,原無款,現(xiàn)款為王福庵所刻:此書徵社兄所藏印,以示輔之、繹求、福庵,審為讓翁手筆。與魏稼孫先生手拓讓之印稿中相合。同文者大小凡三方,此為最佳,今三石皆歸書徵,亦一古緣也。福庵識之。書徵其寶藏之。從這段題跋中可知,此印同時也曾著錄於魏稼孫為吳讓之所拓的印譜中,所以丁輔之、高絡園、王福庵三人斷為讓之真跡自無疑問,同時,這方印也被認為是五方同文印中之最佳者!讓之一生刻印以萬計,然此等尺寸的印章,遍查印譜也不得一二;而此印佈局除“為”字作偏旁的挪位外,其餘基本一任筆劃之多寡而形成自然通透的疏密關(guān)係,在老辣的刀法之下,六字篆書更是顯得磊磊落落,大氣淋漓,在平靜中蘊含一種開闊的氣象,極具震撼力,可謂印文內(nèi)涵與篆刻藝術(shù)在精神上達到高度契合的傑作!相較34歲時的作品,此種風格與功力,非讓之晚年不能為之!




觀海者難為水(吳讓之原款)
尺寸第二的這方印章是三方印章中唯一有讓之自刻邊款的作品,而且是五方同文印中唯一一枚非讓之自用的印章。此印印面尺寸4公分,與其他同文印章一樣,六字分三排平均排列,佈局上以“海”字作偏旁的挪位,成為上下結(jié)構(gòu),再加上挺拔結(jié)實的四邊,整體關(guān)係顯得愈加緊湊有力。頂上刻邊款:百川學海羞(溝)行潦,但道能觀未足多。為進一言君記取,若論源委要先河。守吾見餘有觀海者難為水六字印,亦屬刻之,遂系以二十八字。咸豐八年祀灶日,雉皋舟中,讓翁記。這是一段相當有價值的題跋。一者,讓之不以詩名世,所作詩詞基本分佈在書畫印作品中,此處自作七絕一首,意旨也在“觀海者難為水”六字,殊為可貴。二者,邊款中明確說明,此印乃為守吾所刻,非讓之自用。守吾即陳寶晉,泰州人,字康甫,一字守吾,好收藏,精鑒別,是吳讓之在太平天國之亂期間自揚州流寓泰州後主要的朋友之一,尚古書屋所藏“海陵陳寶晉康甫氏鑒藏經(jīng)籍金石文字書畫之印章”即為此人所刻。三者,此印有紀年,咸豐八年為1858年,祀灶日在十二月底,可知此印為讓之六十歲所刻。而細觀此印之用刀用篆,與王福庵題跋的那方同文大印極其類似,圓中寓方,折處乾脆俐落,固可斷定兩印為同一時期所作無疑。





觀海者難為水(五面印其一,王福庵邊款)
與前兩方讓之晚年大作相比,尚古書屋所藏的第三方“觀海者難為水”從風格上看則應屬於早年之作,篆法婉轉(zhuǎn)流暢,氣息典雅,一派鄧石如的風格。此印並非單印,而是隸屬於讓之自用的五面印。讓之一生喜刻多面印,兩面印自不在少數(shù),而五面印傳世則有兩方,六面印有一方,其中,這方刻有“觀海者難為水”的五面自用印和唯一一方六面印均藏於尚古書屋中。此印另有四面分別刻“實事求是”、“難進易退學者”、“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吳延飏印”等不同內(nèi)容,吳延飏為吳讓之原名,彼時以熙載為字,五十後方以熙載為名,讓之為字,由此,亦可佐證此印乃讓之早期所刻。除名字外,這方五面印的內(nèi)容幾乎都是自勉警句,讓之一生的謹慎,由此可見!藝術(shù)創(chuàng)作原本就是性情的產(chǎn)物,藝術(shù)家的性情又向來多變,能以一種理念貫穿一生的人歷來沒有;但中國的古典文人藝術(shù)家們,卻常常費盡一生心力,在萬變的世界中尋找一種不變的人生理念和價值,並盡力去實踐它!所以後來有緣的收藏者,珍藏的往往不僅僅是一件作品,更是那些偉大藝術(shù)家一生的精神所在;而收藏行為本身只是這種精神在不同時光裏的傳遞,是讓它們散發(fā)出永恆光華的媒介和途徑。








吳延飏印、實事求是、難進易退學者、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五面印另四面)
吳讓之另外兩枚“觀海者難為水”

(無款)


吳讓之頂款,包世臣邊款(34歲所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