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有女初長成,蕙質(zhì)蘭心,才貌俱佳;竇家有郎正年少,儀表翩翩,文武雙全。喜結(jié)連理,舉案齊眉。獲罪流放,一朝變心。新人上位,舊人憔悴。才女蘇蕙,錦上織文。妙手巧作璇璣圖,只是不想失去你。愛戀如海深幾許,一切盡在不言中。夫妻和好,破鏡重圓。 西晉都城洛陽,左思《三都賦》風行一時,流傳甚廣。人們爭相傳抄,以致洛陽之紙,供不應求,缺貨而貴。 優(yōu)秀作品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會得到大家的青睞,爭相傳抄,盛傳于世。相似的情景在前秦出現(xiàn)。 前秦苻堅時期,秦州刺史竇滔獲罪,被戍流沙,另戀寵姬趙陽臺。蘇蕙織錦成璇璣圖寄給丈夫,她猜他會懂,她是多么愛他。竇滔看后,感其絕妙,送走寵姬,迎回蘇蕙,和好如初。 蘇惠此舉,挽回了丈夫的心,讀懂了她的濃濃愛戀,對她而言,這便足夠了。但如此絕妙的璇璣圖,存在的意義又怎么會僅僅止于此呢?它更轟動了那個時代。大家爭相傳抄,試以句讀,解析詩體,然而能懂的人依然寥寥無幾。 璇璣圖被認為是回文詩的集大成之作,那它究竟有多絕妙? 《璇璣圖》為一塊八寸見方的手帕,五色絲線織繡,共840字,分二十九行排列而成。后人感慨璇璣圖之妙,在正中央加入“心”字,成為現(xiàn)在廣泛流傳的841字。無論左右、上下、里外、交互、退一字、疊一字、半段順逆、旋回誦讀,均能成七言、六言、五言、四言、三言等格式的詩文,上陳天道,下達人情,中稽物理,博引廣譬,寄意深遠,玄妙至極,堪稱千古奇文。 無數(shù)名家對其贊嘆不已。 唐朝女皇武則天夸它“五彩相宣,瑩心耀目,縱橫八寸,題詩二百余首,計八百余言,縱橫反復皆成文章,其文點畫無缺,才情之妙,超古邁今……” 《冰川詩式》卷二云:“回文詩,自晉溫嶠始。或云起自竇滔妻蘇蕙,于錦上織成文,順讀與倒讀皆成詩句。今按:織錦詩體裁不一,其圖如璇璣,四言、五言、六言,橫讀斜讀皆成章,不但回文?!?/p> “璇璣圖”流傳后世,引起了無數(shù)文人雅士的極大興趣。宋元間有人將《璇璣圖》按顏色分列七圖,再按圖分詩讀出3752首;明弘治年間康萬民、康禹民兄弟專門撰寫了《璇璣圖詩讀法》一書,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閱讀方法,分為正讀、反讀、起頭讀、逐步退一字讀、倒數(shù)逐步退一字讀、橫讀、斜讀、四角讀、中間輻射讀、角讀、相向讀、相反讀等12種讀法,從第三圖內(nèi)增設(shè)一圖,又讀出 4206首,共讀出三、四、五、六、七言詩計7958首。 璇璣圖最早的五色具體情況已無法考證,后人通過顏色區(qū)塊的劃分來解讀《璇璣圖》。所以有七色讀法、井欄讀法等不同形式。 這里選擇幾首詩,體現(xiàn)蘇蕙的真摯情意。 (從第15行,中間紅色“蘇”字向左讀到“新”字,再向下讀至“親”字) 蘇作興感昭恨神,辜罪天離間舊新。 霜冰齊潔志清純,望誰思想懷所親! “新人”取代“舊婦”,丈夫離棄自己,另尋新歡,舊人的幽怨與凄涼處境誰又懂?只聞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但對于遠方的丈夫,她依然懷著“霜冰”般純潔的真情。 (從第一行倒數(shù)第二個“傷”字回讀到“琴”,此詩正反讀皆可) 傷慘懷慕增憂心,堂空惟思詠和音。 藏摧悲聲發(fā)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描寫一個獨自坐在堂上靜靜撫琴的滿懷悲思的人,琴聲時而嗚咽如泉,時而激越如風,傾訴著撫琴人漲落的心聲。 (“寒歲”反復讀,得五言四句詩。圖中間黑色字體,可回讀。) 寒歲識凋松,貞物知終始。 顏衰改華容,仁賢別行士。 用歲寒后凋零的松柏作比,吐露了她的堅貞不移。如果回讀,則更顯激揚蓬勃,感人至深。 這841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可衍化出各種詩體與讀法。而當初蘇蕙僅用了幾個月,除了構(gòu)思,還要織在錦緞上。一腔深情,絕世才情,在這八寸之物上顯示的淋漓盡致。 一副深情絕妙的“璇璣圖”,體悟它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縱使花上幾年時間研究,想徹底了解它的意蘊,也很不容易。中國文字的深奧奇特、博大精深在此完美體現(xiàn)! 你問她愛他有多深,璇璣圖代表她的心。如此有才思的奇女子,值得更好的珍惜與對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