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執(zhí)著于改造自己。 你也同樣執(zhí)著于改造別人。 你像只困獸一樣,不斷地和囚籠較勁,不斷地去撞擊籠子,直到頭破血流。 而事實上,籠子的門,一直是開著的。你需要做的僅僅是:走出去。 當你想要終止自虐時,就是在自虐。 當你想要改變他人時,往往會成為自己和他人的噩夢。 放下執(zhí)著的改造夢想,放過自己和別人。 這是你能送給自己的,最好的新年禮物了。 當你學了心理學,看了很多解構“中國式家庭”的文章,必然會發(fā)現別人的很多問題,尤其是至親的問題。 比如:媽寶男老公,大母神婆婆,內心虛弱卻極度追求控制的爸爸,愛侵犯個人邊界的媽媽。 每天發(fā)給我的提問,大多是這樣的: “武老師,請?zhí)嫖曳治鲆幌挛移牌诺男睦?。?/span> “閨蜜她怎么能這樣對我?” “老公出軌了,他還愛我嗎?” “領導總是故意給我穿小鞋,怎么對付他?” “我該怎么幫助我的孩子?” 這些提問者在都說:我的生活很痛苦,但不是我造成的,而是我那有問題的父母、配偶、孩子......造成的。他們要是改變了,我就脫離苦海,得救了。 我們很容易執(zhí)著于某個人。 我們與這個人拼命糾纏、互相抱怨、彼此傷害,明明已傷痕累累仍不肯放下 —— 其實是不敢放下。 因為,我們早已將這個人當成了自己“脫離痛苦”的答案。 我們執(zhí)著于父母:“他們改變了,我就幸福了?!?/span> 我們執(zhí)著于伴侶:“伴侶改變了,我就幸福了。” 甚至,我們執(zhí)著于自己的外在條件,認為,它們變了,自己就幸福了。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父母,不是我們“脫離苦?!钡拇鸢?。 你的心理問題,可以歸因于童年,歸因于與父母的關系上,但不要一味地怪罪父母。 怪罪是一種逃避,是將已成年的自己成長的責任放到了父母身上。 自己不愿意承擔自我成長的責任,而只是怪罪父母,這僅僅是一種毫無益處的、沉溺性上癮式的情緒發(fā)泄。 是的,你在童年時與父母等重要親人的關系模式,是人格的基礎,也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你的命運。 然而,長大后,與父母的現實關系的重要性,就遠不如你的內在模式了。 即便最理想的狀況發(fā)生:父母的確因你的叫囂、反抗而改變了。他們反省自己,甚至,還痛哭流涕著向你道歉。這時,你會感動。 但過后,你會發(fā)現,自己的問題仍是老樣子。 因為,你與父母的外在關系是改變了,但你“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的關系,仍沒有發(fā)生重要變化。 這意味著,你的命運一樣不會發(fā)生改變。 伴侶、孩子等等的其他人,也不是我們“脫離苦?!钡拇鸢?。 許多女士不幸嫁給了一個酒鬼或一個賭鬼,她們整日為此焦慮,無比渴望丈夫改變。 然而,一旦她們的丈夫經過心理治療,酗酒或賭博的程度大大降低后,這些女士居然開始焦慮, 她們會做一些微妙的事情,阻止丈夫變得徹底健康。 原來,這些女士的自我價值感的來源,就是建立在不斷指責、并幫助有問題的丈夫上。 一旦丈夫真的沒問題了,她們的指責和幫助都失去了意義,她們會因此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么辦。 其實答案很簡單。 她們最需要做的,是把焦點從丈夫的身上移開,而反省自己的內在關系模式。 這經常是“有問題的爸爸”和“渴望改變他的小女孩”。 假若這個內在模式不改變,那么,這些女士的命運就永遠不會發(fā)生改變。即使離婚,她們迷戀的下一任極有可能還是酒鬼或賭鬼。 她們看似希望丈夫變成一個健康的好人,但其實,她們只是在執(zhí)著于自己的“改造夢想”而已。 “丈夫絕不能變好。丈夫應該永遠都有比較重的問題?!边@才是深埋于她們潛意識中的渴望。 只有這樣,她才能將自己“內在關系模式”完美地復制到她與丈夫的“外在關系”中來。 ![]() 最后,你的外在條件,也和你是否能“脫離苦?!睕]關系。 在對我的提問里,還有這種“隱蔽式”的改造夢想: “我老公有很多問題,我應該怎么和他相處呢?” 此問題看似是問“我該怎么做”。而實際上,還是換湯不換藥的“改造欲望”:我按專家的建議這么做,就能改變老公對我的態(tài)度了。 這是一個經典的妄想。 只要我努力做些什么,比如,更優(yōu)秀,更符合對方的期望,或者,學習了更好更正確的溝通方式,那么,對方就能改變對我的態(tài)度,就能好好愛我了。 其實,這還是內在的關系模式出了問題。 有諸如“只要我變優(yōu)秀了,他就不會拋棄我了”之類的句式的妄想,都是因為,內在有一個認為自己“不夠好,不配得到愛”的小孩。
與其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挑剔自己”、“試圖改變自己”的內耗上,不如伸出手,去抱抱你內心這個可憐的不斷自我攻擊的孩子。 ![]() 改造夢想,是人生最大的虛妄。 除非一個人本身愿意做出改變,否則,他絕不可能因為別人的推動而變。 無論你將它的外殼包裝得多么高大上:我是為了你的身體健康,為了你將來的幸福...... 要知道,改變別人的愿望一出,必然會收獲反抗。 因為,每個人都討厭別人意志的強加。 你越渴望一個人發(fā)生改變,那個人就越抵觸你的意志,并忍不住走向相反方向。 我的各種文章,常常受到大量的讀者反饋。他們說,你寫得很好,對我啟發(fā)很大,但請告訴我改變的方法。 放下改造夢想,就是無比重要的方法。 請記住:重要的不是去做什么,而是“放下”。
成年后,我們必須有這個意識:不要再將焦點放到自己與別人的關系上,認為這個外在的關系改變了,自己就得救了。 要想得救,改變必須發(fā)自于你的內心。 你有多執(zhí)著于改造自己和別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