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喜歡鄭板橋這個人,其實也是得自于他的文字先聲。 其一,自然是他的詩,最早是在中學讀書時,讀到他的這首:“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其二,便是那一句“難得糊涂”,已經(jīng)成了民間流傳甚廣的俗語,覺得鄭板橋這個人,還頗有些意思。后來,我對書畫興趣日濃,自然就由其人而喜歡上了他的書法與蘭竹圖。 去過濰坊幾次,或者因為開會,或者為了采訪,我一直為沒有到十笏園里轉(zhuǎn)轉(zhuǎn)而耿耿于懷。尤其是2011年5月的那一次,開一個行業(yè)會,有半天的空閑,卻因為我的膽小而沒有獨自到十笏園一游。因為我總覺得,那里有板橋先生的身影和蹤跡;也總覺得,那是板橋先生在濰縣任縣令時留下的一段美好淵源。 其實十笏園并不是板橋先生的私家園林,更不是他曾經(jīng)辦公的衙署。那其實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園林。從園林的名字上就可以明確了,按園主說園太小只“十個笏板”大,故名十笏園。這當然是夸張,只是形容園的小。園內(nèi)有板橋的書法石刻,有板橋的專題陳列室,第一部分為序言部分,除文字、實物外,還有鄭板橋畫像及塑像;第二部分重點陳列鄭板橋在濰縣遺留的碑刻,其中有板橋撰文并書寫的“城隍廟碑”原碑,院中還有一方石刻,是鄭板橋所書的“潤格”,真隸相參,雜以行草,是板橋標志性的書法,也是板橋的書法代表作之一,殊為珍貴;第三部分陳列有鄭板橋手跡以及文字圖表等,介紹鄭氏生平及藝術(shù)造詣;第四部分展出當代紀念和研究鄭板橋的論文專著等。我的想去,只是一種心靈的慰藉。 鄭板橋是江南八怪之一。他倒真是不負江南八怪的盛名。鄭燮、羅聘、黃慎、李方膺、高翔、金農(nóng)、李鱔、汪士慎,江南八怪里各有各的怪異,各有各的獨特,也各有各的卓絕??吹竭^啟功先生評鄭板橋的一段話:“先生之名高,或謂以書畫,或謂以詩文,或謂以循績,吾竊以為俱是而俱非也。蓋其人秉剛直之性,而出以柔遜之行,胸中有不可言之事,筆下無不易解之辭,此其所以獨絕今古也?!蔽乙采钜詾槿?,啟功先生的話總是深孚我心。啟功仙翁真是板橋的知己。 鄭板橋其人怪。 他的出身是真正的寒門,他靠著勤奮苦學,朝夕用功,因此得以出類拔萃。他是康熙朝的秀才,1732年雍正十年中了舉,1736年乾隆元年中了進士,6年后做山東范縣(今屬河南)知縣,4年后又調(diào)任濰縣知縣,7年后罷官回籍。這也可以說是他的官場履歷。 在那個時代的大環(huán)境里,想做個潔身自好的清官也是難上加難。他不肯與貪官污吏們同流合污,不做唯唯諾諾的小官吏,更不愿做魚肉鄉(xiāng)民的惡官,毅然決然地罷官。 他同情勞苦人民、關(guān)心人民疾苦的心情,他做濰縣知縣時題在送給巡撫的一幅墨竹畫上的四句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本涂梢娨话摺?/p> 也許因此,我敬仰他。 他為官清正,不會奉承上司,雖是進士出身,卻當了十二年的縣令。他自然會抑郁不平,他的不平也并不是單純因為自己的仕途和懷才不遇,更多的是因為黑暗的政治和腐敗的官場,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的政治理想和社會理想無以實現(xiàn),他不貪戀官場的名利,退而獨善其身,毅然決然辭官不做,以賣文賣字賣畫為生。 王羲之、陶淵明、蘇軾、米芾……哪一個不是性情中人?哪一個不才情豐沛?但,哪一個在官場順風順水?而清朝官場的黑暗貪污腐敗,簡直就是歷朝歷代中第一,所謂“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是當時官場貪腐的寫照。這樣的黑暗腐敗官場,自然是容不下板橋這樣剛直不阿、清正廉潔、富有才情的人。據(jù)說有一次,欽差大臣到山東視察,明里暗里地受賄斂財。來到濰縣,明知鄭板橋秉性,但還想繼續(xù)撈外快,這鄭板橋也沒有嚴辭拒絕。欽差大臣臨離濰縣時,果然得到鄭板橋送的一個大禮盒,打開一看,全是濰縣特產(chǎn)大蘿卜!里面還附有一首詩:東北人參鳳陽梨,難及濰縣蘿卜皮。今日厚禮送欽差,能驅(qū)魔道兼順氣。這樣含金量超低的禮盒,欽差大臣自然是氣得不輕,估計可能會到朝里參上板橋一本。最終,鄭板橋還是因“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罷官離任時曾留下如此詩句:“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自此開啟了自己賣字鬻畫的后半生。 而不在黑暗的官場里混,專心致志地寫寫畫畫,這多少也成就了他——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 鄭板橋的詩詞怪。 鄭板橋的“詩、詞皆別調(diào)”,且看他的詩《偶然作》:“英雄何必讀書史,直攄血性為文章。不仙不佛不賢圣,筆墨之外有主張?!卑鍢螂m自謙說是偶然作,這首詩卻是大好,先不說詩句平仄,也不說煉字煉句,只說他詩中的情懷和意境,別有一種豪氣、豪情在,別有一種闊大在。“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為鳳為龍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綠?!边@首鄭板橋的題畫詩——《題竹》,意境開闊, 板橋先生的不少題畫詩也寫得精妙絕倫。比如這首《蘭竹石圖冊頁》題識詩:“蘭花質(zhì)性太清幽,賣與人間不自由。好將竹枝兼石塊,故交相伴免春愁。”著實讓我喜歡不已。特別是“故交相伴免春愁”這句,真真是愛煞死人了。 當然,鄭板橋的字體更怪。 鄭板橋自稱自己的書法是“六分半書”。這六分半書是怎樣的書法?他是把隸書、楷書、草書、篆書糅成一體,楷中有隸,隸中有草,草中帶篆,真草隸篆相參,面貌新奇,別有風味,這是他的大膽創(chuàng)新,是他的不循規(guī)蹈矩。他的鄭氏六分半書,乍看并不覺得怎么好,可是越看越覺得有味道,越看越覺得精彩紛呈,別有一番面貌。金農(nóng)稱他的書法:“狂草右籀,一字一筆,兼眾妙之長”,實為切實之言。 鄭板橋的這幅行書八言聯(lián),立軸,書寫內(nèi)容為:秋水初晴浪澄煙外,幽蘭未放香在云端,是他存世作品中的精品力作,也是他六分半書體的典范之作。取法鐘繇、黃庭堅,參以漢隸和魏楷筆意,行中有楷、有隸,間有篆意,圓潤自然,古樸豐茂,古雅大氣。鄭板橋題畫的書法,見出率意自然,自在古樸,俯仰生姿,富有趣味。 鄭板橋畫蘭竹,可謂專擅,以他的書法功底、詩詞文章學問等個人學養(yǎng),蘭竹到了他的筆下,自然是不同尋常,可謂到了出神入化的美妙境界。我覺得,這是他的明智,也是他的不貪婪。畢竟花鳥畫的品種也是多不勝數(shù)。弱水三千,板橋先生只取那一瓢飲,他選了蘭與竹,加上配景的石,就是蘭竹石三樣。鄭板橋和蘭竹石,還有他那獨特的書法,就這樣互為絕配。 古代文人多愛畫梅蘭竹菊,是為四君子。板橋先生一生只鐘愛畫蘭竹,竹有節(jié),蘭脫俗??脆嵃鍢蚬P下的蘭竹,葳蕤繁茂,豐饒多姿,蘭葉飄飄,竹石瘦硬,用筆利落干凈,長短合度,濃淡相宜,虛實相生,顧盼生姿,仿若神韻天成。 鄭板橋畫竹,畫蘭,畫石,也是一筆筆地畫自己;他寫詩,寫文,寫字,也是一筆筆地寫人生。文士的傲氣與風骨,才子的情采和情懷,詩人的情志和情味,盡在一桿桿的竹中,也盡在一棵棵蘭里,清氣蕩漾,神采飛揚,蕩氣回腸,水墨生姿,清骨錚錚。品讀鄭板橋的詩書畫,讀出板橋先生的心曲與情懷。板橋先生的一幅《竹石圖》有如此款識:“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與可之有成竹,所謂渭川千畝在胸中也。板橋之無成竹,如雷霆霹靂,草木叢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蓋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與可之有,板橋之無,是一是二,解人會之。”這段款識見出鄭板橋的可愛。也見出他的自信。板橋的竹是天下獨一無二的,是注入了他的精氣神的生命之竹,是如他自己所說的“如雷霆霹靂,草木叢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皠h繁就簡三秋樹,領(lǐng)異標新二月花”,這是他為自己書齋所題的對聯(lián)。板橋畫蘭畫竹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 鄭板橋種蘭竹、畫蘭竹,仔細觀察、細心體味,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板橋蘭竹法。他在《題畫》里寫到:“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霜氣皆浮動于疏枝密枝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傊庠诠P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乎哉!”這是板橋觀竹、畫竹的經(jīng)驗之談。他的《墨竹圖》,畫面上,老竹嫩竹相間,用筆用墨濃淡相宜,恰到好處與妙處,新、老、前、后,層次清晰,謹嚴有致,桿桿修竹之間,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獨立,極富于立體感。 鄭板橋在他的《蘭石圖》上如此題識:畫蘭之法,三枝五葉。畫石之法,叢三聚五。皆起手法,非為竹蘭一道。僅僅如此,遂了其生平,學問也。古之善畫者大都以造物為師。天之所生,即吾之所畫,總需一塊元氣,團結(jié)而成。此幅雖屬小景,要是山腳下,洞穴旁之蘭,不是盆中磊石湊成之蘭,謂其氣整。故爾聊作二十八字以系于后:敢云我畫競無師,亦是開蒙上學時。畫到天機流露處,無今無古寸心知。”讀此題識,不禁想到東坡的那句: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兩人在繪畫精神上應(yīng)該是相通的。真正優(yōu)秀的畫家,畫的是內(nèi)心的那塊元氣,畫的境界是:畫到天機流露處,無今無古寸心知。 有時想來,這鄭板橋也是個正直、善良、可愛的倔老頭,此段文字,見出鄭板橋做為文人的風雅與自足,“茅屋一間,新篁數(shù)干,雪白紙窗,微侵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家憧掃地,侍女焚香,往來竹陰中,清光映于畫上,絕可憐愛。何必十二金釵,梨園百輩.須置身于清風靜響中也?!?/p> “當年乳臭志彌驕,眼角何曾掛板橋。頭白心降初解畫,蘭飄竹撇寫離騷。”啟功先生曾在《仿鄭板橋蘭竹自題》中如此寫道。啟功先生的詩句本意是對自己一生的關(guān)于繪畫、習書、著述的總結(jié)與概括,也概括了鄭板橋一生對繪畫的情感和心路歷程。徐悲鴻如此評說鄭板橋:“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與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且寓仁慈于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p> 人總是有多面性的。從鄭板橋的為官經(jīng)歷里,從他的詩詞文章里,從他的竹蘭圖卷里,從他的私生活交往里,可以看到他孝慈仁愛的一面,他恪守儒家道德規(guī)范的一面,他詩酒風流的一面,他率真剛直的一面,他狂放不羈的一面……這些,是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立體的鄭板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