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過年越來越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像小時候那樣,
感受到一絲絲的年味呢?
也許是因為越來越忙,
也許是因為現(xiàn)在的生活每天都像過年,
很多人都說,
現(xiàn)在的年味跟小時候比差遠了,
那么,到底差在哪兒呢?
小饅頭今天就帶你找回
小時候的年味!
離過年越來越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像小時候那樣, 感受到一絲絲的年味呢? 也許是因為越來越忙, 也許是因為現(xiàn)在的生活每天都像過年, 很多人都說, 現(xiàn)在的年味跟小時候比差遠了, 那么,到底差在哪兒呢? 小饅頭今天就帶你找回 小時候的年味! 50年代:過的是“翻身年” 50年代春節(jié)有三天假 家家供上毛主席像, 大年初一第一件事是給毛主席拜年, 那時的人們胃里都很“素”, 如果能吃到一點帶肉的菜都很奢侈, 而在他們吃完年夜飯后, 最大的娛樂節(jié)目就是扭秧歌, 小孩子最喜歡的地方就是逛廟會, 有吃有玩有看的,好不熱鬧。 60年代:過的是“集體年” 60年代的人每到過年, 都會買布給家人做新衣裳, 年夜飯雖然是在公共食堂吃的, 但是氛圍十分熱鬧, 對于小孩子來說, 最感興趣的是大串糖葫蘆, 不知道您小時候有沒有吃過這么長的糖葫蘆? 70年代:過的是“革命年” 70年代的人們物質(zhì)還不夠豐富, 買年貨甚至要批條子, 而且十分強調(diào)要過革命化的春節(jié), 所以年代的夜飯多是素菜和一盤白菜包的餃子。 人們的文化生活比較單調(diào), 被八個樣板戲包圍了, 舞臺上只有八個樣板戲。 電影放的是樣板戲,各大劇團演的是樣板戲, 就連年畫印的也是樣板戲的劇照, 當(dāng)時的人們普遍油水不沾, 不過, 小孩子最想要的新年禮物還是吃肉! 80年代:過的是“改革年” 1983年“春晚”誕生, 整個80年代是“春晚”伴我們成長, 三十晚上一家人早早吃完年飯坐在電視前, 印象最深的還是小品節(jié)目。 小時候過年, 大人總會炸個蝦片給我們孩子吃! 又省錢又好吃! 小朋友最喜歡家人帶自己逛廟會, 最愛吃的是棉花糖, 每次看見總會纏著媽媽買一個。 90年代:過的是“開放年” 當(dāng)?shù)搅?0年代, 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雞鴨魚肉、蔬菜,甚至海鮮都會出現(xiàn)在餐桌上, 隨著固定電話的普及, 電話拜年成了一種時尚, 特別是父母打給外地的爺爺、奶奶 會讓自己給他們拜年。 那時候, 看春晚賀歲片是過年娛樂節(jié)目的重頭戲 00年代:過的是“個性年” 00后的生活都不用說, 生活富裕了, 年夜飯設(shè)在餐館酒樓成了一種時尚, 人們已經(jīng)不再滿足于以往的看電影、 逛廟會,逛商場、看春晚, 現(xiàn)在不少人帶家人口到國外旅游過年。 過年送禮不再是傳統(tǒng)的煙酒, 而是什么健康送什么, 什么高級送什么。 現(xiàn)在:過的是“回憶年” 但是現(xiàn)在的人過年陪家人說話的少了, 低頭玩手機的多了; 一家人一起看電視的少; 微信聊天和搶紅包的人多了; 同學(xué)聚會參加的少了, 借口有事的多了; 打電話拜年的少了, 發(fā)微信拜年的多了。 年味越來越淡了, 不少人覺得過年沒啥意思, 還不如不過的好, 反倒開始懷念起過去的年了! 說到底過年本身是件有意思的事兒, 只是我們試圖找回從前的自己...... 20年前的年味,你還記得嗎? 還記得,以前臘月十幾就開始趕集 小時候年前趕大集人山人海,媽媽挑蠟燭紅紙,我們就在一旁當(dāng)挑掛歷。那時掛歷上都是漂亮阿姨,臉上還有些紅撲撲的喜氣勁。挑好多阿姨,帶回家每個房間各貼一張。 當(dāng)然還不忘帶幾把塑料花,這兩樣就是家中最重要的裝飾品了,合照都要挨著它。 還記得,小時候最愛家里的臘肉 一到臘月,上海阿婆就開始準(zhǔn)備腌臘肉了,去市場選肉、調(diào)料、腌制、風(fēng)干,每一樣都是自己親自動手來。臘肉透明鮮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吃起來肥不膩口,瘦不塞牙。 掛在陽臺、屋檐下,或者弄堂里,路過的行人都要流口水,一直到除夕和春節(jié)團圓飯,這道臘肉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還記得,臘月二十四逃不過大掃除 這絕對是過年前最難熬的一關(guān)啦,這天是不能出去玩的,小孩子在其他地方幫不上忙,就被父母抓去大掃除~要把家里所有的桌椅板凳、柜子、窗戶玻璃擦洗干凈~ 還記得大年三十,最重要的事是祭祖 在吃年夜飯前,全家出動:供桌上放幾個菜,糕點果品,香煙,酒盅里斟酒,再點上蠟燭、高香,隨后在大門口點三炷香引導(dǎo)列祖列宗入席。 酒過三巡,大約兩個多小時,開始燒紙錢或錫箔,家長率全家老小向祖宗磕頭,然后恭送列祖列宗離席返回天國。到此時拉開桌子,重布臺面,布置碗筷,準(zhǔn)備開飯。 還記得,年三十是一年中最豐盛 那一整天,媽媽都是圍著廚房在轉(zhuǎn),家里的各種鍋統(tǒng)統(tǒng)用上,小灶里燉著紅燒肉,中鍋里燜著豬蹄,大鍋里煮著整雞,整個房間都飄著肉味。 最后即使大魚大肉撐得吃不下,奶奶也會讓我再吃一口年夜“飯”。 還記得大年初一,那些不能做的事情 初一的上午不能吃稀飯,干飯表示家里整年度都會很富有,要吃素。初一不能吃藥,“初一吃藥整一年,而且啥病也治不好”。 不能借錢,“初一借了別人錢,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給別人錢,財產(chǎn)外流整一年”。 不能倒污水、垃圾、掃地,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年初一對方還在睡夢中不要跟對方拜年,因為這樣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不能動針線,不能洗衣服,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還記得,新年不許說粗話、剪頭 新年第一天,爸爸媽媽看上去都和藹了很多,犯小錯一般都會原諒你,還會說,沒事過年嘛。只是不能說死字,尤其大年初一到初三,說話一定不能太放肆。 還記得,拜年串門要穿大口袋的衣服 過年嘴一定要甜,穿上有口袋的衣服去鄰里串門。我們小時候就學(xué)會了,如果叔叔嬸嬸請你吃瓜子花生以及糖,一定不要自己去抓,因為我們的手太小了啊~ 叔叔嬸嬸一定會抓一大把零食過來,那時我們就可以半推半就地打開衣服口袋了。等裝得滿滿的再說“夠了夠了”,收獲頗豐。 還記得,那時最喜歡正月里親戚聚會 正月里所有親戚會大聚會,舅舅或年紀大點的表哥們總湊到一起小賭怡情。我們小輩們就眼巴巴地等著誰贏錢分幾塊給我們說,拿著玩兒去。 男孩們當(dāng)然火速去小店購置一盒摔炮擦炮,嘭嘭嘭,嚇得小表妹們直討?zhàn)垺?/span> 還記得,那時候紅包只有幾十塊錢 那時候最喜歡收到壓歲錢了,幾十塊對我們來說已經(jīng)是巨款了!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 晚上睡覺前壓在枕頭底下,做的全是美夢:終于可以買四驅(qū)車啦,可以買正版的七龍珠、哈利波特啦~ 想想真是, 20年前的春節(jié)給大家留下的是滿滿的年味兒, 哪怕是沒有多少錢的紅包都能 讓咱們感覺到屁顛兒屁顛兒的開心; 哪怕是沒有幾毛錢的糖果都能 讓咱們心里美上天兒; 這些回憶, 仿佛就發(fā)生在昨天的每一分每一秒鐘里, 而今的春節(jié), 只能算是一個假期, 不知道各位寶寶, 你們有沒有自己過年最想念的年味呢? 歡迎留言告訴小饅頭哦! 一個大拇指5毛錢, 就當(dāng)大家提前發(fā)紅包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