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新世相 的第 301 篇文章 Sayings: (過去一個月里,我們一直在講各種人的故事。做個簡單的解釋:看著別人的故事,我們通常會想明白自己的人生。知道別人的選擇,并看到這選擇的結(jié)果,我們可能更知道自己怎樣選擇。) 父母的婚姻和愛情,是我們?nèi)松牡谝槐緪矍榕c婚姻教材。很多人因為父母的關(guān)系,對愛情產(chǎn)生粉色或者灰色的印象。我們請 100 多個人講了講他們眼中的父母愛情,像一個個超短篇小說,內(nèi)容是關(guān)于情書、告白、熱戀、爭吵、背叛、結(jié)婚、離婚的故事。有甜蜜小事,也有痛苦毆斗。 但它們不是小說,是真實發(fā)生的故事。講這些故事的人,即使在幾十年后也還受到父母愛情的影響,是指南,也是詛咒。還記得那個調(diào)查嗎,有65%的女孩選擇了跟父親相像的人做丈夫。有15%的人則選擇了跟父親截然相反的人做丈夫。 如果你見過愛情最好的樣子,是會更加努力去得到它,還是會因為自己得不到而悲傷?如果你見過愛情最差的樣子,是會失去動力,還是會反而決心一定要做得比那樣更好? 下面是其中 18 個故事。有的很殘酷,有的很漂亮。大概所有愛情和婚姻都必不可少地包含其中兩面,所以無論你后來過的怎么樣,其實你早就見過愛情真實的樣子了。 要是他們還在相愛就好了。 父母愛情故事:人生第一本愛情教材,還是一個詛咒? 作者:新世相的讀者們
“他一說想娶我,我就會恐懼” @瘋癲的王小垚 / 女 / 25歲 / 戀愛中 / 父親57歲,母親56歲 小時候見過他們吵架打架,特別害怕,現(xiàn)在他們都老了,吵了一輩子也沒有分開過,可能那就是他們的相處方式吧。當(dāng)他們?yōu)榱诵∈聽幊秤譄o力解決的時候,我最痛苦也最無助。 今年我25,去年我戀愛了,總覺得他就是那個對的人,但是現(xiàn)在他一提想要娶我我就會很恐懼。見證過父母的婚姻,覺得并不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他們不懂愛,也沒有教會我如何表達(dá)愛” @丨假裝在倫敦丨/ 女 / 31歲 / 單身 / 父親59歲 / 母親57歲 他們沒有愛情,介紹認(rèn)識的,互相不反感就結(jié)婚了。也都是沒被父母愛過的人,出生的年代趕上饑荒,能不餓死就算幸運,別奢望什么感情了。我們仨之間互相都挺淡漠的,因為他們不懂也不會愛,也就沒有教會我。 我從父母身上沒有得到愛。小時候跟我媽撒嬌總是會被推開,還要加一頓諷刺和嘲笑。所以現(xiàn)在的我也不對任何人撒嬌,陷入感情時我有點病態(tài)、沒安全感,對方一點點的冷淡都會讓我焦慮不安,甚至因此得了抑郁癥。我遠(yuǎn)離了親密關(guān)系,因為我完全不知道如何表達(dá)愛啊。 “母親哭著說,不想讓我在該戀愛的時候,因為他們對愛情失望” @我是乖乖乖寶寶Ya / 女 / 20歲 / 父親42歲,母親40歲 父母是小學(xué)和初中同學(xué),母親畢業(yè)后為了父親放棄了去讀美術(shù)院校的機會,還反對外婆的阻攔。最終,因為我的存在她如愿嫁給了父親。我曾經(jīng)以為自己“拯救”了父母超越世俗的愛情。 父親從小就沒吃過什么苦,也不懂得心疼人,過早結(jié)婚后,做丈夫的責(zé)任和做父親的義務(wù)讓他喘不過氣。他們的愛情在現(xiàn)實生活面前顯得脆弱不堪。他沒有很強的上進心和責(zé)任感,卻總想著享受生活。他埋怨母親總是冷面對他,于是在其他地方尋找安慰。我知道后,母親哭著對我說,她不想讓我在該感受戀愛的時候,因為他們對愛情失望。 小時候我把父母的愛情當(dāng)做驕傲,可是我最終卻親眼見證,母親為愛情拋棄一切的執(zhí)著被父親徹頭徹尾地毀滅。父親這個角色,無論在我生活方面還是對愛情的期待方面,都是永遠(yuǎn)無法擺脫的詛咒。 “一生那么長,婚姻寧缺毋濫” @Zoe_icon / 女 / 20歲 / 戀愛中 / 父親47歲,母親46歲 兒時記憶中充斥著兩人的爭吵以及父親對母親的家暴。13歲時他倆離婚。媽媽學(xué)歷比較高,個性獨立要強,事業(yè)也達(dá)到了比較高的水準(zhǔn),而父親是個不安于現(xiàn)狀卻懶于付出的人。 外公曾酗酒家暴,外婆委曲求全。母親說她當(dāng)時只想長大后趕快結(jié)婚離開原生家庭,對我來說最大的告誡就是自己一定要活的明白一點,知道自己要什么樣的生活要什么樣的愛人。 我為父母感到慶幸,因為兩人終究修正了自己在婚姻中的錯誤,而不是選擇一直湊合著錯下去,一生那么長,婚姻寧缺毋濫,并非必須。 “長大后我才明白父親一直都沒長大” @永遠(yuǎn)18歲的大沙果 / 女 / 24歲 / 父母48歲 父母都是內(nèi)斂的人,不會表達(dá)感情,尤其是爸爸,16年是我們仨的本命年,媽媽買了一條紅圍巾,爸爸會偷偷拿來傻傻地戴上,也不說喜歡但就是一直戴著。 我看過兩次他動手打媽媽,爺爺還連夜來家里訓(xùn)斥過他。長大后我才明白,其實從小備受寵愛的爸爸一直都沒長大,所以我媽媽一面撐起家里一面照顧我們倆,心理上特別疲累。 我不想活成爸爸那樣被愛人照顧的無微不至,也不想像媽媽一樣給愛人當(dāng)媽媽。 “父親打傷了母親,讓我去送藥” @一方麋鹿 / 女 / 21歲 / 單身 / 父親和母親同歲47 我媽四十四歲時候做手術(shù)子宮肌瘤,我爸給我媽洗腳剪腳指甲,從此之后年年冬天給我媽做阿膠。他們吵架,甚至打架,有次我爸打了我媽,打得很重。晚上應(yīng)酬回來把我叫到旁邊,塞給我三七粉,讓我媽吃,說是活血散瘀的;喝了酒要看我媽的傷,哭著說老婆我錯了。 我的初戀男朋友是一個和我爸很像的人。我在一個有愛的家里長大,不會有缺失感,有歸屬感,長大之后更多的是學(xué)會為對方去考慮。我很感謝他們。 “幸福是相似的,不幸是各自的不幸” @yoyoSyOOO / 女 / 23歲 / 單身 / 父親50歲,母親48歲 三四年級時父母離婚了,因為性格不合,婚內(nèi)出軌。我很開心,覺得結(jié)束了、解脫了。媽媽說年輕時爸爸為了追她,偷偷把好吃的塞在她柜子里,騎單車帶她去看電影,這么多年過去了她還是會夢見那時的美好,那是她的初戀啊,即使互相背叛傷害也還是無法割舍。而爸爸從不會和我講故去的事情。 幸福是相似的,不幸是各自的不幸,他們的婚姻也是我人生的開端,我沒有辦法改變,但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
“爸媽讓我覺得,最好的愛情發(fā)生在年齡差別4歲之間” @kim只看東南 / 女 / 23歲 / 單身 / 父親56歲 印象中爸媽沒吵過架。開心的時候,我爸會拍拍腿,跟我媽說,“來,坐這兒”。他對我說過,沒有比我媽更好的人了。 我媽病重的那天,去醫(yī)院的路上,我爸抱著她說:寶貝,別睡,快到醫(yī)院了。 母親去世三個月后父親又找了新女友,有時會想是不是因為他太愛我媽,無法接受,就用另一種方式讓這件事迅速過去。但有一點我確定,父母的愛情是我的榜樣。他們告訴我,要相互理解,如果一方發(fā)脾氣,另一方一定要克制保持冷靜。 現(xiàn)在我覺得最好的愛情發(fā)生在年齡差別4歲之間。因為我爸比我媽大4歲。 “不拌嘴閑著干嘛?生活多無趣” @路小侓 / 女 / 25歲 / 父母都是50歲 我的父母算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光屁股的時候就在一起玩。結(jié)婚后,生活中的他們特別能拌嘴,我曾經(jīng)跟我爸說,就不能不要和我媽拌嘴嗎?我爸說,那閑著干嘛?生活多無趣!于是我就明白了,這就是他們表達(dá)他們對彼此的愛的特殊方式。 “最好的愛情是吵架后出門帶走垃圾,回家順便買菜” @浛馨亭 / 女 / 32歲 / 單身 / 父親58歲,母親56歲 那時爸爸住在老家,媽媽在縣城。有天晚上他們倆打電話吵了起來。過了一個多小時,爸爸氣呼呼的提著一袋米騎著摩托車從老家回來,就因為媽媽吵架的時候說了句家里都沒米了。我想,最好的愛情就是和你吵架,出門帶走垃圾,回家順便買了個菜。 十個月前父親出了意外,頭部撞傷,住院大半年,手術(shù)兩次。期間他忘了母親,行動諸多不便。母親仍舊不離不棄的照顧他,等父親記得我們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意識到自己錯過了母親的生日。 他們是相親認(rèn)識的,一開始并不恩愛,久了才懂得彼此。如今我很反感相親,但我在父母的磨合期長大,這種經(jīng)歷讓我對未來有很多期許。 “我身邊嫁給錢的有8成,嫁給愛情的就3個,太少” @三木可山風(fēng) / 女 / 23歲 / 單身 / 父親46歲,母親48歲 我爸媽初戀,初中認(rèn)識。媽媽很美,討厭寫作業(yè),每次找作業(yè)抄,別人都給,偏我爸不給,我媽一來二往就記得他了。媽媽的家在馬路邊半山腰處,他每次都推著自行車到山頂再溜下來,只為看我媽在不在家。 后來我媽去云南打工給我爸交學(xué)費,他畢業(yè)后分配工作和房子就跟我媽結(jié)婚了。在我有記憶以來他們都是以伙計互稱,凡事有商有量?!斑^日子是兩個人的事兒”,這是他們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每次吵架都是我爸低頭,但他喝酒應(yīng)酬回家,總能喝到熱的蜂蜜水,肥皂劇也能一起看,還能給我媽解釋。 其實爸爸是一個嚴(yán)肅不懂變通又家庭不和的人,媽媽年輕時漂亮得坐車司機都不收錢,卻愿意義無反顧地嫁給他,單是這些,就已經(jīng)夠現(xiàn)在的我羨慕了。 我們這代人真正嫁給愛情的人太少了,我身邊嫁給錢的有8成,嫁給愛情的就3個。 “50多歲了,他們?nèi)詴l(fā)短信說好想你” @歡歡-JuJu / 女 / 29歲 / 已婚 / 父親52歲,母親54歲 父母愛情是我的榜樣。近50歲的他們,依然睡醒后互相拉著手,躺著聊聊天;單獨一個人去旅行時,會給另一個人發(fā)短信說好想你。 有時會覺得這種夫妻關(guān)系是可遇不可求的,我結(jié)婚比較早,一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愛與被愛很重要,被愛,然后學(xué)會自愛,再之后學(xué)會愛別人。 “我媽網(wǎng)名叫跳跳龍,我爸就非要起個情侶名叫跳跳虎” @miss沐春風(fēng) / 女 / 22歲 / 父親54歲,母親53歲 我媽網(wǎng)名叫跳跳龍,我爸就非要起個情侶名叫跳跳虎。在青藏高原上玩的時候,我爸突發(fā)低血糖,整個人都路都搖擺,母親整個人就跟失了魂了一樣,哪兒也不去就陪在他身邊,倆人互相緊握雙手,有一種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的感覺。 他們是我的愛情教材:一生只談一次戀愛,一生只結(jié)一次婚,一生只有彼此。兩人相濡以沫三十多年,很少吵架。每天早上爸爸趁著媽媽還沒醒,就去給她買豆腐腦鍋巴菜,每天晚上都會給媽媽打洗腳水。對我來說,愛情可能就是這樣。 “愛情把他倆變厲害了,可以放心吵架、摔碗” @憨孌 / 女 / 21歲 / 單身 / 父親50歲,母親48歲 父親搞藝術(shù),有時候單純的像個孩子,有時候復(fù)雜的像個心事沉重的老頭。我媽文化不高,刀子嘴豆腐心,往往讓自己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其實卻很脆弱。 有一天我看到媽媽用一件厚衣服捂著自己,在一個角落里小聲哭泣,爸爸從外面回來,站在門一角望著媽媽。媽媽突然不哭掀掉了衣服站起來,表情看上去特別冷漠。我爸玩笑的口吻說,你看你媽用得著嘛,哭成這樣。我媽竟然噗嗤一聲笑了。 他倆這種心照不宣的和好方式,竟然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所謂的愛情。愛的力量來自于內(nèi)心深處,我小時候看不清他倆的關(guān)系,只因為表面的爭吵有了表面上的害怕。 如今我媽還是會說我爸“根本就是長不大”,語氣里滿是寵溺。我爸還是會嫌棄我媽不懂他的理想,但也會說“你戴這個耳墜還真好看”,他曾偷偷告訴我:“你媽媽特別真實、可愛?!边@就是他眼里那個四十八歲、不算漂亮、已經(jīng)發(fā)福長皺紋的暴躁女人。 婚姻中的愛情有很多真實需要面對:臭腳和放屁、到處都有的頭發(fā),而他倆早就因為偉大的、他倆不愿意表達(dá)的愛情而變得更厲害了,可以放心吵架,放心摔碗。也變慫了,慫的互相依賴,誰也離不開誰。 “60多歲了,每次出門還堅持牽手” @耳朵 / 女 / 26歲 / 已婚 / 父親62歲,母親64歲 我媽今年來我這,常常自己一個人在家。有一天下班回家,她興奮地說學(xué)會了用微信,我拿過手機一看,給老爸發(fā)了一大堆:家里冷不冷呀?別感冒了!按時吃飯!少喝酒……此后每天都是一通嘮叨。 終于把老爸也接來了。每一次出門,他都堅持牽著我媽,雖然我媽扭捏不好意思。他們老了,老媽的眼睛不太好,需要相互扶持。 兩個人在一起,不一定要轟轟烈烈,“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受他們的影響,我也找了一個脾氣秉性和我爸一模一樣的丈夫。爸媽的婚姻成了我的鏡子。 “父母是模范夫妻,但我不該把他們的愛情當(dāng)標(biāo)準(zhǔn)” @抱琴子爻爻 女 / 33歲 / 已婚 / 父親62歲,母親60歲,女兒4歲 我父母都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生活中他們是模范夫妻,但從小對我灌輸“樣貌不重要,錢不重要,人品最重要,一定要找個老實人,有錢人和我們家不是門當(dāng)戶對”這一類的婚戀觀,導(dǎo)致我在選擇戀情的時候,標(biāo)準(zhǔn)太簡單、單純。我有點自卑,容易因為家庭條件而退而求其次、習(xí)慣了“將就”。 父親在家的時候,母親從來不需要起早床,我出嫁前所有的早飯,都是父親幾十年如一日料理的,照顧外公外婆更是盡心盡力。我潛意識也會這樣要求另一半。然而他太不成熟,遇到煩惱事,他幾乎像初中小孩一樣惶恐不安,相處中的無力感,那種他幫不了、無法讓你依靠的累,讓我一個當(dāng)媽的絕不愿意再養(yǎng)一個這么大的兒字。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說,他就是那種巨嬰。 我成熟太晚,家庭太溫暖,選擇的時候沒有看透男女之間的這些現(xiàn)實隔閡,現(xiàn)在最大的痛苦源于自責(zé)。我們07年相識,08年相戀,09年結(jié)婚,15年底談離婚,僵持到現(xiàn)在。 父母一談戀愛一結(jié)婚就遇到一輩子對的人,這種夢幻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對我反而成了一種錯覺,它影響了我在婚戀上的一些選擇,現(xiàn)在有了“血的教訓(xùn)”才清醒過來。 “他們教會我怎么愛自己,愛別人” @我是Janeon啊 / 女 / 20歲 / 單身 / 父親49歲,母親45歲 爸爸是個軍人,年輕時在部隊里基本上沒有開支,就買買唱片和書籍,一有錢就喜歡給媽媽買包買鞋買大衣。 媽媽屬豬,特別懶,我爸就喜歡研究菜譜給她做飯,送她上下班,媽媽一個電話撒個嬌,他就隨叫隨到,吵架不過一個小時,我爸就跟癩皮狗一樣跟在后面傻笑。 他倆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安全感,而是教會我怎么愛自己,才能去愛他人。 “男人喔,年輕的時候總是這樣,不知足” @Sugar-interpreter / 女 / 19歲 / 阿爸41歲,阿媽43歲 我阿爸是普通市民,在那個年代上過大學(xué);阿媽相反,文化水平不高,但懂得做人的道理。 阿爸早年做生意,常年在外地,留我們娘倆在小城鎮(zhèn)上生活。第一次感覺到他可能要拋棄我們,是他在外面認(rèn)識了很漂亮、有文化的女人。阿媽跟我說,男人喔,年輕的時候總是這樣,不知足。 后來阿爸病倒了住在醫(yī)院,往日的朋友和那個漂亮女人都沒有來看他。只有阿媽帶著我來,還帶來了熬好的排骨湯。那個時候很難熬,談不上什么愛情,只有生活。有人勸阿媽離開,但是她一句話都沒說。生活雖然很艱辛,但是讓人心甘情愿奉獻(xiàn)并且堅持的,只有愛了。 從那以后阿爸變了,不再說阿媽是沒文化的農(nóng)村婦女,也不再逼著我學(xué)討厭的數(shù)學(xué)。他像重生了一樣,開始研究做飯和種菜,每天中午做好飯等著阿媽回來,給她擺好碗筷,吃完再好好洗碗。 題圖:攝影師 Maria Svabova 作品 晚禱時刻: 你從父母那里學(xué)到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