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獎(jiǎng)(1名) 天地我磨開,日月澄泥化道; 春秋誰繼起,風(fēng)流藺氏傳奇。 (河南 方應(yīng)展) 二等獎(jiǎng)(3名) 得絳州靈秀所鐘,泥生玉質(zhì); 鑒汾水波瀾之壯,硯有文心。 (江西 鐘宇) 取于水而成于火,未待人磨,先承天礪; 質(zhì)若石而價(jià)若金,雖為泥刻,卻賽玉雕。 (山東 李強(qiáng)) 題澄泥硯 浴火而生,根骨已非泥一脈; 歷寒不凍,珍奇猶勝石三分。 (浙江 應(yīng)綠霞) 三等獎(jiǎng)(5名) 同涉藺公,論值或如和氏璧; 堪稱國硯,濡毫再振大唐風(fēng)。 (天津 韋化彪) 云水襟懷,吐月吞煙身似玉; 蓮荷風(fēng)韻,飛黃染綠靨如花。 (遼寧 楊曉雁) 海馬飛魚,不離汾水《拜新月》; 朱砂綠豆,相守硯池《點(diǎn)絳唇》。 (山西 張興貴) 硯海卷濤,一筆龍蛇飛墨雨; 澄泥化玉,三千爐火借秦風(fēng)。 (江西 李成炳) 泥香堪醉汾河月; 硯小可攄眉嶺云。 (遼寧 潘繼洲) 優(yōu)秀獎(jiǎng)(29名) 常瞻絳帖容,心中有墨人方雅; 新獲澄泥硯,架上無蘭室自香。 (山西 劉濰灝) 名硯一方,誰使微塵凝厚重; 精英兩代,我將腐朽化神奇。 (山西 楊新立) 汾水悠悠,澄淤泥而不染; 絳州浩浩,出名硯以長興。 (山西 胡寶珍) 古硯神奇,完璧重圓中國夢(mèng); 澄泥潤澤,銀毫正繪絳州春。 (江西 胡小敏) 一硯何奇,竟使帝王留御筆; 千秋猶盛,待看我輩賦雄篇。 (山東 段相飛) 問天下人,可得一方泥硯? 觀其間色,猶知九曲驚瀾。 (北京 生吉俐) 窯口無言,豈忍汾河空逝水; 癡心有夢(mèng),欣看硯海正回春。 (河北 陳雙田) 萬斗汾泥淘月下; 一方炻硯燦云邊。 (河北 王麗君) 將絢麗情懷,揉進(jìn)泥中,與爾同輝華夏史; 把悠長歲月,移來案上,愿君共享漢唐風(fēng)。 (河北 郭鳳林) 一捧陶泥,揉河汾夢(mèng); 千年?duì)t火,煉華夏魂。 (山東 蘇振學(xué)) 為求一硯傳,十載躬身曾探秘; 已獲九州贊,四時(shí)織錦再添花。 (山西 邵運(yùn)德) 最難得色若蟹青,光如玉潤; 莫小覷一爐圣火,幾捧神泥。 (山西 朱天運(yùn)) 汾水流馨,硯涵千載漢唐韻; 絳州逐夢(mèng),露浥一園翰墨香。 (安徽 解云鳳) 汾水澄泥,沁父子深情、夫妻篤愛; 濤聲入硯,傳絳州絕響、赤縣春風(fēng)。 (湖北 程鴻) 澄清浣月池,蕩漾文光墨色; 振起凌云筆,放飛古韻泥香。 (湖北 閔從新) 名硯重生,臻國之珍、晉之寶; 華章再續(xù),醉泥之韻、墨之香。 (湖北 殷德勝) 泥凝碧玉綴河山,時(shí)盈春意; 硯發(fā)墨光昭日月,更沁詩心。 (福建 林生垚) 誰料小圓池,寫出風(fēng)云千里路; 竟然方寸地,可藏河岳萬重天。 (廣東 李五湖) 一硯新天地; 無痕大自然。 (江蘇 韓圣禮) 千載四名硯,后來居上; 一門三大師,青出于藍(lán)。 (安徽 丁玉群) 卅紀(jì)銷聲,貢硯無方空抱憾; 一門研藝,汾河載譽(yù)再興濤。 (山西 趙瑞琴) 風(fēng)物琳瑯,云雕漆器澄泥硯; 人文炳蔚,古塔府堂絳守居。 (四川 賈雪梅) 絹袋澄泥,浴火生石骨; 詩心抱樸,磨煙聽字香。 (山西 趙愛萍) 御筆封金,澄泥硯下揭皇榜; 乾隆賜玉,貢品名前點(diǎn)絳州。 (河南 吳繼強(qiáng)) 骨鑄藺門,有懷瑾握瑜襟抱; 魂凝汾水,做兼天寫地文章。 (河北 張景義) 有志竟成,老硯終聞新硯上; 無關(guān)不克,城門喜向海門開。 (湖南 蔣光任) 孤詣苦心,將瑰寶還原,琢雕魚脊三分韻; 殫精竭慮,把澄泥喚醒,耕種硯田一脈香。 (山東 王世俠) 玉骨珠肌,剛?cè)岵?jì)澄泥硯; 天光云影,水乳交融潑墨圖。 (廣東 廖蓉) 水澄其骨,火煅其魂,泥胎脫化堅(jiān)如玉; 發(fā)墨猶香,濡毫猶潤,古硯珍奇譽(yù)若潮。 (江蘇 劉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