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花與貓 結尾曲:魏晨&于莎莎 - 有你的幸福 ▼ 前幾天一個當老師的朋友跟我吐槽班上的一個奇葩家長,經常發(fā)消息來質疑老師的作業(yè)布置的太多,害她兒子總是做到半夜十二點多,結果一查,作業(yè)早在9點多就寫完了,只是臨近期末,孩子自己在用功復習,耽誤的晚了一些。 朋友說,這個家長是某單位的一把手,發(fā)號司令習慣了,心里其實并沒多尊重老師,但每次開家長會總是表現出一副“我跟你很熟”的樣子,那個熱情勁兒讓人在大冬天都有一種黏膩膩汗澄澄的不舒服感。 朋友年輕,所以這個家長并沒有太多顧忌,總是對她提出各種各樣的指導意見。我都快聽不下去了,朋友來了一句:“這個家長雖然圓滑世故……但這應該也算是高情商的表現吧,像我就沒辦法跟陌生人自來熟?!?/span> Excuse me?這是高情商的表現嗎?我敲了一下朋友的腦袋,表示我并不贊同?!拔矣X得,如果那位家長是高情商,你現在應該不會在這苦惱,而是歡歡喜喜的跟我講她的各種好了!” 高情商的人有很多種,品質與表現或許不同,但有一點一定是相通的,他們會讓人覺得舒服,他們不會像鞋子里那顆磣人的小石礫一樣,讓你感覺到突兀的不適。 我問朋友,“記得你以前很愛跟我講CL的媽媽,每次講起來總是一副很感激的樣子,你覺得你為什么喜歡她?” 朋友笑了,“因為她很好啊,每次班級有事需要家長幫忙時,總是很積極,而且每次都很尊重我,雖然我的很多想法在她看來并不成熟,但她并不會因為我太年輕就不尊重我?!?/span> “還有一點,她雖然做了很多事情,但從來不會像那個領導媽媽一樣邀功,雖然也會讓別人知道她做了什么,但都表現的剛剛好,和每個人都笑容滿面,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點?!迸笥蜒a充道。 是了,表現的剛剛好,既不當無名英雄,又不會讓人覺得在邀功,這是一種修養(yǎng),更是深厚的功力。你看那個媽媽總是笑如春風就像我們的同齡人一樣簡單好相處,但其實這其中更有一份常人難及的通透。 我們中國文化無比推崇“中庸之道”,“過”和“不及”都會令人不太滿意。就像量物的天平有一個平衡點,為人處事也有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不多一分,不少一分,才能持久的保鮮。 有些人或許初見如煙花一樣燦爛,但是燦爛過后留下的是一地廢墟,興許還帶著刺鼻的火藥味。納蘭容若說人生若只如初見,那世界或許會永葆美好,但這既然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那就醒來慢慢學會尋找那個平衡點。 ▼ 有一個同事,越看越美。 相處久了你會發(fā)現,她就像是一只快樂的精靈,快樂隨時隨地閃閃發(fā)光,一靠近她,就會被感染。 但她絕不是偶像劇里那種傻白甜式的人物,她是個很有教養(yǎng)的人,從不給人添麻煩。比如向你借了什么東西,回頭必會整整齊齊的擺在你的桌上;或者有時候在洗手間里補妝,聽到外面有人在等就立刻加快速度不愿人家多等片刻,諸如此類。 有一次借我的筆寫到沒水了(其實本來也沒多少墨了),第二天就看到我桌上多了一根筆芯,而你轉頭去看她時,她就調皮的對你眨眨眼睛笑的歡脫。 不了解的人可能會以為,她的生活無憂無慮從來沒有煩惱。其實不是,兩個月前剛請了一次長假,因為工作強度太大導致流產。唉聲嘆氣難過哭泣也都有過,只是回來上班后,又見到她孩童般真摯的笑容。 被大家真心喜歡的人身上,大概都有一些可以被歸為高情商的品質。 比如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這也是一種高情商,對自身經歷看得開的一種豁達,對世事依舊美好的一種信任。比如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謙遜,禮貌,為他人著想,這些亙古不變的好品質無論何時都讓人喜歡。 高情商從內心生發(fā)再到外部表現,于內心,是接納和擁抱靈魂的和解與自我寵愛,于外在,是愿意以這樣一份同樣的溫柔對待他人。 ▼ 最近迷上了《鬼吹燈》,網劇更新太慢沒看過癮就開始追小說,看完四部覺得胡八一確實是個人才,不僅僅表現在盜墓倒斗上面,更在于他的高情商。 靳東演的胡八一很有味道,他與大金牙結識的那一段打動了我。 大金牙低價收了胖子的玉并打算高價賣出,剛好在飯館遇上胖子和胡八一,胖子想要回那塊玉,胡八一本可與胖子聯(lián)手搶走玉,但他給了大金牙當初收購的本錢并勸胖子息事寧人。 大金牙心里憋屈,第二天找了一眾人到胖子家鬧事,真打起來還不一定誰輸贏,但胡八一給足了大金牙面子,以事實說服大金牙,并與大金牙結成了盟友。 高情商不僅僅是愿意息事寧人,更在于身處優(yōu)勢時仍然能提醒自己不把事情做絕,為他人留下一些空間,這是一種氣度。論人情世故他肯定比不過滑溜的大金牙,但這種氣度或許就是書中無論是大金牙、胖子還是Shirley楊都對他真心實意甚至死心塌地的原因。 高情商的人身上有一種氣質,說話做事、舉手投足都透露著人格魅力,吸引著大家去喜歡并靠近。但這種高情商從何而來,我們又該如何才能培養(yǎng)呢。其實不外乎便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書中萬千的人生閱歷內化為你的經歷,智慧的思維方式形成你的復眼視角,你可以獲得一種感覺,而尋找中庸的平衡點并非刻意為之,而正是一種感覺,一種頓悟,指引你告訴你這件事就該這么處理,這句話就該這樣說。 行萬里路不單單指的是旅行看世界,更多的是一種見世面,是一種親身經歷的生活。高情商的人之所以更成熟,做出的決定考慮也更周全,正是因為他們看過了更多人生百態(tài),吃了更多的塹,長了更多的智,處事的方式更立體化。 所以,高情商是可培養(yǎng)的,它不是精明,不是世故,不是圓滑,更多的是一種于己的豁達,于人的誠懇,于世事的穩(wěn)重與練達。 作者簡介:桐花與貓,IT工科女,老師,咖啡館主。隨心寫字,安靜生長。個人公眾號:桐花與貓(flowercati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