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room是Adobe公司旗下的一款圖像管理和處理軟件。 Lightroom除了可以處理Raw文件,還有非常強大的管理功能。Lightroom為攝影師提供了一種全流程的解決方案,包括圖庫管理,修改照片,打印輸出等等。 其中Lightroom中的修改照片面板,和ACR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所以Lightroom其實就是在ACR的修改功能基礎上,還包括了額外的功能。 本次介紹的是LR中修改照片,圖庫管理另外再續(xù)。 Lightroom 6基本面板功能介紹,在上篇分享中介紹完了,此次分享的是在LR中的第二個操作面板功能介紹,適用于初學者或不太熟悉LR的人群,用者取之,錯則改之。 LR中的第二個面板“色調曲線”這個跟PS CC中的卡門肉色調曲線也是一樣的,跟PS中的曲線也是同理的哈,掌控了這一塊造騙將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哈 曲線的功能作用相當強大哈,只要用好了可以隨心而造,如果要用好就必須的不斷的練習,還得理解曲線的功能,曲線能完成相當大的一部分造騙效果,通過曲線可以做對比度的調整,能做色階功能的調整,能做色彩的調整,能做反相的調整等等效果 LR 和 卡肉門中的曲線沒有在PS中的曲線操作方便,也沒有PS中調整曲線時的細節(jié)處理更好哈,不過也足夠大部分造騙用了。 先了解一下曲線的形狀,可以N多種,不過萬變不離其中,掌握簡單的十一種基本曲線形狀,熟練的運用,效果那是相當不錯的哈,這就需要更多的練習,找感覺了。 通過講解色調曲線后,大家可以不再讓曲線套著神秘的面紗了,原來是那么簡單哈,關鍵在于熟練程度。 “色調曲線” 我們可以理解成為是一個調色的工具,給大家分享的是在LR中“色調曲線”面板中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對于通道RGB的曲線功能,為什么說是調色的呢,大家都知道RGB是光色中的三種基色紅綠藍,在曲線對應著三個基色通道,再加上RGB通道一共是四個通道,而RGB是復合通道,他的作用是調整明亮度的,可以先這樣理解,等實際操作的時候看到效果會更明白他的作用哈。 在LR或是卡門肉里面的色調曲線是針對RGB通道操作的,而在PS 中的曲線更強大些,在PS 中的色彩空間模式不光只是SRGB這種光色模式,還有LAB大色域模式,了解了一種,其他的模式下也可以舉一反三的。 LR中的基本面板在上一課中詳細的介紹過了,這次主要介紹第二個面板“色調曲線”,以這片子為例子進行介紹哈,這張片子是在霧靈山拍的,很普通的一張素材片,里面包含了冷暖色,明暗光影等,下面以介紹一下只用“色調曲線”面板調整此圖為例介紹下這個面板的功能。 其他面板都不動光用色調曲線面板來對這片進行后期的造騙,介紹里面的每個功能使用和效果。 在LR和卡門肉中的色調曲線分為兩種方式調整,先說下這種可以理解為區(qū)域輸入方式,也就是當前看到的這種,他可以調的是片子中的明亮度,下面介紹一下界面,紅標示1的界面。 藍色標示的數字1 表示整個框,框的結構分為垂直坐標和水平坐標,也就是從最左下角的那個點開始,往上是垂直坐標,往右是水平坐標,中間有一條線把框分成了兩半,默認這條線是斜直線的,也就是這條線的形狀就是曲線的形狀,藍標示1 理解成一個心電圖也可以,這樣記得住些,也可以理解成播放器上面的那個跳動的節(jié)奏圖哈。 藍色標示的數字2 表示框被切分成為兩半中的上半三角形區(qū)域,是亮部控制區(qū)域,當曲線往上拖動的時候圖片就會變亮,如下圖: 藍色標示的數字3 表示框被切分成為兩半中的下半三角形區(qū)域,也就是暗部控制區(qū)域,當曲線往下拖動的時候圖片就會變黑,被壓暗,如下圖: 用鼠標按住中間的線條或可以多幾個點出來,然后往上拖是提亮片子,往下拖是壓暗片子,也可以往左右拖就是看自己想要哪塊區(qū)域亮或暗的效果。 藍色標的數字4 表示曝光亮度的分區(qū),有三個白色的小滑塊,從黑到白的順序,所對應的也就是“暗調、中間調、亮調”,三個滑塊切分后所對應的也就是與下面的紅標示數字2的區(qū)域所對應,三個滑塊切分出來四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所對應的就是下面的“陰影、暗色調、亮色調、高光”在線條上面顯示是從左到右,而下面的文字大滑塊順序是從下往上的,每個曲線上面的數字對應下面文字部分如下圖: 如圖所示,片子中有欠曝光的黑的部分,那就可以通過調整“陰影”滑塊,用鼠標按住滑塊然后往右邊拖動就可以提亮陰影了,用鼠標在曲線中按住往上拖也是一樣的效果,只是操作方式不一樣哈,如下圖: 面板中所有的滑塊默認都是在中間的,當滑塊往左拖動就是降低,往右拖動就是提升,這樣理解是可以的,不管在LR還是在卡門肉中都是一樣的,只要在這個面板操作不管是陰影、暗色調、亮色調、高光 都是同理的哈。 往左邊調就是降低,比如例子中陰影往左拖那就表示讓陰影更黑,也就是減少亮度了,如下圖: “陰影”調整就是把最暗的或接近最黑的區(qū)域進行調整; “暗色調”調整就是把暗部或非最黑的區(qū)域進行調整;把鼠標按住滑塊往左邊拖就是降低,往右拖就是提升,下圖是往左拖的效果: 至于是往左調,還是往右調需要根據自己的片子,想要的效果進行調整,想亮一些就往右邊,想暗就往左邊調,調整的數值是多少沒有死的,都可以按自己想要的調整,如果用滑塊拖動調不方便,那也可以在最右邊的數值那用鼠標點擊一下,然后就可以手動輸入想要調整的數值哈,四塊區(qū)域的數值默認都是在中間0,可調范圍往最左邊是-100 ,往右邊是+100 ,往右拖動的效果如下圖: “亮色調”調整就是把亮部和最白的區(qū)域進行調整;把鼠標按住滑塊往右邊拖就是提升也就是加亮,下圖就是提亮效果,”亮色調“與”暗色調“相反關系,不管是亮色調還是暗色調的調整都會影響圖片中的大面積的,根據自己的片子進行調整 “亮色調”往左拖動調整的效果,調整有三種方式可以操作哈,一是拖動中間的滑塊左右拖動,二是在最右邊的數值中重新輸入自己想要的數值,三是用鼠標直接按住上面的曲線進行上下的拖動,都可以實現的,不過習慣性的和操作方便還是直接調整滑塊哈,下圖是往左邊調整的效果: “高光”調整就是把最白部分的區(qū)域進行調整;把鼠標按住滑塊往右邊拖就是提升也就是加白加亮,”高光“與”陰影“是相反關系,不管是高光還是陰影他們所影響的都是小范圍的,高光所影響的是最白最亮的區(qū)域,陰影所影響的是最黑最暗的區(qū)域,下圖是高光往右調而提亮的效果: 如果圖片中有過曝光的情況就可以把高光往左邊調,這樣可以降低過曝光的部分,如果圖片中有欠曝光的情況就可以把陰影往右邊調,這樣可以把欠曝的提亮一些,具體想要的效果可以根據自己想要的進行調整,下圖為高光往左邊調整的效果: 在看看界面中的“色調曲線”左上角的這個小圖標了,他也是一種調整明亮度的方式,當點擊一下這個小圖標,然后在圖片中的任意位置或是自己想要調的位置點擊一下鼠標左鍵,按住別松,然后上下拖動,就可以調整當前用圖標點擊那塊區(qū)域的值,比如示例圖中可以先點一下左上角的小圖標,然后在左下方的暗部點擊一下按住鼠標向上拖動就可以把暗部提亮,如下圖: 當“色調曲線”面板中的左上角圖標被點中后,圖標會變成一個上下箭頭的形狀,然后在圖片點擊一下,按住鼠標別松,進行上下的拖動就可以看到效果了,示例圖是按住往上拖的效果,把暗部提亮了,上下拖到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后就可以松開鼠標了哈,他的方便之處就在于, 對四個曝光區(qū)域不太清楚的情況下,直接用這種小圖標方式智能識別是亮還是暗,然后進行調整,如下圖: 到目前為止,就把“色調曲線”中的這種區(qū)域輸入式方法調整明亮度界面和功能介紹完了,框中的陰影表示當前圖片在直方圖中的有效像素分布情況圖。至于現在這種方式要進行怎么調整圖片的明亮度呢,需要根據自己想要的效果進行調整,參數不是死的,參數不是適合所有圖片的,多動手操作才是硬道理。 給大家介紹一下曲線的形狀圖,有11種簡單情況的基本形狀,熟悉了這些基本形狀效果,那曲線也就沒有什么難的了,難就難在熟練程度了,這就需要自己的不斷練習了。 下圖中的曲線不是調整下面滑塊和輸入數值變成的,而是用鼠標按住框中的那根線條往上拖動的效果,這算是第一種基本形狀吧,效果就是提亮圖片,因為線條是在框中的上半三角區(qū)域中,前面說了上升線是提亮的效果哈,如下圖: 第二種基本曲線形狀,就是曲線按住往下半三角區(qū)域拖動,這樣的效果就是壓暗圖片,如下圖: 第三種基本曲線形狀,就是傳說中的S曲線,他的效果就是起到對比度的效果,曝光區(qū)域的明亮度是以明與暗的形式拉開的,如下圖: 第四種基本曲線形狀,就是傳說中的反S曲線,與上面的S是反著來的效果,以柔和為主,如下圖: 第五種基本曲線形狀,就是傳說中的高反差效果,讓亮的更亮,讓最暗的更黑,反差效果比較大,如下圖: 后面幾種曲線的形狀,切換到點曲線RGB通道模式,看看在“色調曲線”的最下面有個“點曲線”后面默認的是線性,也就是說上面那個框中的那條線是一條線性的直線效果,點擊“線性”后可以彈出來一個菜單里面有“中對比度”“強對比度”兩種曲線的效果,如果自己不想手動調整的話。直接可以選擇點曲線中的另外兩種曲線效果哈,如下圖: 在“色調曲線”面板中LR是怎么切換到曲線的通道模式的呢,只要點擊“點曲線”最右邊的小圖標,一個小方框里面有根線,線上有個點,只要點擊這個圖標就可以切換到通道模式中了,在ACR也就是卡門肉中的“色調曲線”是有兩個選項卡的,一個叫參數,對應的也就是LR中的默認區(qū)域方式,在ACR的參數旁邊還有個選項叫作“點”,只要點擊一下“點”那個選項就可以切換到通道模式中了。 在LR中如下圖點擊這個圖標就可以切換到通道模式中: 切換到通道模式后,界面就跟前面的區(qū)域輸入方式不太一樣了,這是通道操作來調整的,默認的通道是在RGB復合通道,先來看看還有幾種曲線的基本形狀哈,在PS中也是以這種通道方式操作的曲線。 在LR或是ACR 或是 PS中的曲線通道一共有四種,控制明亮度的通道就是“RGB”這個復合通道,當前通道如果是“RGB”那說明是用來調整明亮度的,調整方法就是用鼠標點擊那根線然后上下拖動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為止,曲線往上拖就是提亮,往下拖動就是壓暗哈。 要是想切換到其他通道的話只要點擊“通道” 右邊的“RGB”就會彈出其他通道的選項來,然后可以自己選擇想要調的通道就可以了,如下圖。 RGB是光色中的三原色,對應著的是紅綠藍,而在通道中呢,也分別單獨有紅、綠、藍三個通道,每種原色的通道曲線由兩種色相組成,就是自己的本色相和他的補色組成。紅色通道由紅色本色和他的補色青色組成;綠色通道由綠色本色和他的補色洋紅色也可以說是紫色組成;藍色通道由藍色本色和他的補色黃色組成;那曲線的四個通道RGB、紅、綠、藍就是這樣哈,具體在操作時看效果,至于有人問什么是補色的話,在以后的分享里面會詳細介紹的哈,現在只需要記住“紅綠藍”所對應的補色是“青洋紅(紫)黃”就可以了。 第六種基本曲線形狀,當在RGB通道模式下出現這樣的垂直線形狀的時候,說明你的圖片中最少會出現八種顏色哈,說明想要的效果就是2的3次方色彩,因為每種原色通道有兩種色,有三種原色通道所以會產生出八種色在圖片中,你只需要記得這點就可以了,原理不用太去深入,如果想深入那自己在看看資料就行,如下圖: 第七種基本曲線形狀,這是水平線形狀,效果就是純黑白灰,水平線在最下面表示圖片會是純黑,如下圖: 如果曲線成水平線在中間,那圖片就是純灰效果,如下圖: 如果曲線成水平線在最上面,那圖片就是純白效果,如下圖: 第八種基本曲線形狀,這種就是反相效果,也就是把曲線的兩個端點位置對調,正常的是右邊的端點在最右上角,左邊線的端點在最左下角,現在對調后就成了反相效果了哈,如下圖: 第九種基本曲線形狀,就是左下角的端點往上拖動,叫作提亮暗部,也就是讓圖片沒有死黑的地方,如下圖: 第十種基本曲線形狀,就是右上角的端點往下拖動,這樣是把高光或過曝光的區(qū)域壓暗的效果,如下圖: 第十一種基本曲線形狀,就是拖動曲線的一端,右上角的端點或左下角的端點調整,也就是調整高光與暗部的效果,如下圖: 曲線的基本形狀大概也就是這樣子了,不管怎么變,怎么造都離不開這些基本的,一條線可以分成無數條線,兩個端點就是一條線,這條線變來變去也就是這些形狀,用這些方式去調出不一樣的風格還需要大家的不斷練習 ,不斷的找感覺組合造才行。 接下來看看用曲線調整色彩的操作,用曲線調整單色通道的效果,如下圖切換到了紅通道模式: 在紅通道中,也是調整曲線就可以實現色彩調整效果,曲線把框分成兩半,上半三角區(qū)域是紅色相的本色區(qū),也就是說曲線只要是往上調,那圖片就是加紅色的效果,如下圖: 當然不管是調亮度還是調色,都可以多加幾個點在線上,然后控制哪些部分是需要調整的,如果想取消多出的點可以直接雙擊那個線上的“點”就可以還原了。 當曲線是往下半三角形拖動的時候就是給圖片加青色,加青就是減紅,加紅就是減青,青是紅的補色,整個紅通道被切成兩半,上半是他本色紅,下半是他的補色青,至于是加紅加青可以根據自己圖片想要的效果調整,如下圖: 切換到綠通道中,點擊通道右邊的下拉箭頭就可以彈出選項框來,然后選中想要調整的通道就可以了,綠通道跟紅通道是一樣的,被曲線切成兩半,上半三角區(qū)域是綠的本色區(qū)域,下半三角區(qū)域是綠色的補色洋紅(紫色,也有叫品紅色的),如下圖: 在綠色通道中曲線往上拖就是加綠色減洋紅色,如下圖: 在綠色通道中曲線往下半三角區(qū)域拖就是給圖片加洋紅(紫色,也有叫品紅)效果,如下圖: 切換藍色通道也是同理,上半三角是本色藍,下面三角區(qū)域是藍的補色黃色。 在藍色通道中,曲線往上半三角區(qū)域拖動就是加藍色減黃的效果,如下圖: 在藍色通道中,曲線往下半三角區(qū)域拖動就是加藍的補色黃色效果,如下圖: 好了,到這為止“色調曲線”的界面和功能就介紹完了哈,至于怎么配合,怎么組合來造騙,那就要看自己想要的效果和熟練程度了哈,希望大家多多練習 哈。 下面來看看素材這張示例片,用“色調曲線”面板怎么造亮柔效果。 先在RGB通道中調整一下光影效果,前面說了RGB復合通道是調整明亮度的,曲線的上半三角區(qū)域是亮部,下半三角區(qū)域是暗部,當曲線往上拖動表示要提亮片子,反之你們懂的,如下圖: 如果在RGB通道中來調整光影效果需要熟練的操作曲線,而且分不同的線段進行調整,這樣比較費時間,既然后期軟件有其他更快的方式完成這一塊的工作那就用其他的方式會是更好的選擇,“色調曲線”中有一項是區(qū)域輸入調整影調的功能,我們可以切換過去,在那去調整,等調色的時候在用曲線通道,協同工作效果效率都好,切換方式如下圖: 再次點擊右下角的曲線點就可以切換到區(qū)域模式中,在這里調整比在通道模式RGB復合通道中調整更方便,按自己想要的效果進行調整,如下圖: 明亮度調整好后就切換到曲線通道模式,因為天空藍,那就選擇藍色通道,把高光部分加點藍,暗部加點黃(為了讓暗部暖一點)。 一條線可以分段來調整,看自己想要調哪塊就調整哪塊,如下圖: 藍色通道調整后看看合適嗎,天空藍是差不多了,下面的黃應該是陽光一照帶點紅的,這個時候可以加點洋紅進去,讓樹那塊的黃帶暖紅效果。 切換到綠色通道中,前面說了綠色通道里面有洋紅,那就曲線往下半三角區(qū)域調整就可以加洋紅進去了,而不用全圖都加,在綠色通道中一樣可以用分段線來調整,兩個端點為一條線,線往上拖就是加綠,往下拖動就是加洋紅,加多少調多少根據自己的需要調,如下圖: 通過調整綠色通道加洋紅后,天空的藍不太理想的話,那就給天空藍加點青進去,青在紅色通道中是補色 切換到紅色通道中曲線往下拖就是加青,這樣天空藍有青的加入比之前好些了,同樣可以用分段方式 進行調整,調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曲線的動蕩幅度,控制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行了,需要多練習,如下圖: 如果色彩調整好了,可以再回到區(qū)域模式中看看哪些光影還需要調整的,重調一下就可以了(如下圖),這張片子沒有采用光比反差大的方式造,而是以柔為效果造的,當然自己的片子的話可按自己想要的效果進行調整造騙哈。 最后素材調整后效果如下圖,分享的不是效果,而是過程,效果由自己而造哈 到此結束,整個LR的“色調曲線”面板功能介紹就都完成了哈。 不管在LR或是卡門肉中用曲線操作都不如在PS中用曲線方便,PS中還可以有蒙版,調整的時候影響到的地方用畫筆在蒙版中就可以擦還原回去,不過在LR中有曲線這個工具已經很有用了,在校色調色的時候都可以用到曲線工具,不過需要多的練習。 高級調色和片子通透感的時候都會用到曲線,這東西是個好東西哈,大家一定得多練習 掌握他,其實也不難,主要是花時間去練習,去找感覺出來,操作上面基本沒有難點。 造騙也不是只用一個功能點來完成所有的操作,應該是把軟件里面各功能的強項結合起來造,共同協作完成一幅造騙出來哈,就跟想一鏡走天下一樣,難。 LR中的“色調曲線”面板的介紹就到這里哈,能吸收多少就得看大家自己的了。 如果說,攝影=前期+后期 前期:當拿著相機站在某個環(huán)境的時候,查找光影,尋找色彩,構思框,調整相機參數,按快門,當按下快門時說明你的拍攝部分結束,也就是前期。前期拍好的如果JPG圖片那就是相機根據你設置的參數,比如對比度,飽和度,色溫等然后相機自身的系統幫你完成按設置的參數后期成圖片了。 后期:如果是RAW拍的那不叫圖片,而是保存你當時拍攝時的信息記錄,這個時候需要后期來進行提取了,所提取的效果就不一定要按照當時相機設置的參數定死他,而是可以自己根據當時的環(huán)境去還原現場,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意性的后期調整,后期調整完后輸出來的就是最后的成品了,可以是JPG,也可以是PNG,也可以是其他格式的。 在LR中處理照片,軟件的使用是通理的,就看自己怎么應用,比如雙擊滑塊就可以還原到原始的狀態(tài),這是所有的帶滑塊條功能都可以用的,每項功能的調整往左調就是減少或叫降低,反之則是增加或提高。軟件的使用在于熟能生巧,需要多練習多操作,至于處理照片出來的效果,需要自己對每項功能點了解或是熟悉之后就能隨心所造了。這是LR之旅的第二個面板功能介紹,結合基本面板功能的介紹,完全可以讓上次的方法又提升一些了哈。兩個面板已經能滿足大眾初學者的需求了。這次的教程分享就到這,下次的分享是LR中的第三個面板“HSL / 顏色 / 黑白”,這一塊就需要大家去熟悉下色彩的一些東西了哈,比如,色彩的三屬性(色相、飽和度、明亮度)。歡迎大家關注。 分享的是軟件功能操作的過程,造騙效果由自己決定,從后期看前期,如果后期覺得哪不夠下次拍的時候就要注意改進了哈 祝大家都拍到大片,造出好騙哈,本次分享就到這,期待下次的分享吧。 不求大師風格,自得其樂,足也。 只走自己的風格讓大師們去評論。 如果您對歡樂易拍的個人影像集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本公眾號:hlyp_cm 如果愿意一塊分享或學習也歡迎您加個人QQ或微信,號碼統一為:180512682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下期的分享吧 |
|
來自: 彈指qytzj > 《Light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