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去年4月25日的那場地震,沒有去過尼泊爾的人們也許不會知道杜巴廣場。
讓時間回去2015年4月25日14:11之前,假如地震沒有發(fā)生。 · 三個杜巴廣場 · 如果沒有這場地震,杜巴廣場會是尼泊爾最值得去的地方。開始講杜巴廣場前,先講講加德滿都。加德滿都可以有兩種概念,一種是大家熟知的尼泊爾首都和最大的城市;而另一種則是加德滿都峽谷地區(qū)。 杜巴廣場的意思其實是舊皇宮廣場,它不是一處地方,而是三處:分別是加德滿都市的杜巴廣場、加德滿都市東南3公里的帕坦杜巴廣場和加德滿都市以東13公里的巴德崗杜巴廣場。這三處的杜巴廣場均在地震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損毀。
這三處的杜巴廣場雖然各有不同,但格局建筑都極其相似。如非特別說明,下文中出現(xiàn)的圖片可能是三個杜巴廣場的混合(其實是我怕自己搞混了誤導(dǎo)大家)。 杜巴廣場上的游行
· 佛教和印度教交織 · 你是不是一直以為佛教的發(fā)源地是印度? 其實,佛教卻是從尼泊爾發(fā)祥的,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即誕生于迦毗羅衛(wèi)的藍毗尼(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附近的洛明達)。 但是今天,尼泊爾卻又是世界上唯一的印度教國家(印度憲法確立印度是個世俗的非宗教國家,所以盡管印度教對印度社會的絕對影響可能遠遠大于尼泊爾,但印度不是一個印度教國家,是不是覺得有點復(fù)雜啊)。 目前印度教雖然是尼泊爾的國教,但政府對佛教采取保護政策。近幾十年來,除傳統(tǒng)的佛教得以繼續(xù)發(fā)展外,又引入了南傳佛教。 所以,尼泊爾的印度教和佛教信仰一向交織在一起。許多在1981年的人口普查中視為印度教徒的人也可以在某種意義上被稱為佛教徒。 印度教徒長時間在佛教寺廟和佛教徒在印度教寺廟互相參拜對方神祇和參加對方節(jié)日。這樣做的原因是印度教和佛教系出同源。由于這種雙重信仰實踐(或互相尊重)中,印度教徒和佛教徒之間的差異已經(jīng)非常微妙,過去幾千年印度教徒和佛教徒從來沒有任何宗教沖突。 · 鴿子在這里飛翔 · 其實吧,宗教問題太復(fù)雜也太搞腦子,我們還是聊聊輕松一點的話題,比如杜巴廣場的鴿子。和很多歐洲的廣場一樣,杜巴廣場的鴿子也是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線。 · 自由市場沒有城管 · 不管是哪一個杜巴廣場上,都能看到當(dāng)?shù)厝藬[著攤販賣各種食物和紀(jì)念品。當(dāng)然,這里看不到城管,秩序卻也井然。游客們和小販們和諧地相處著。 · 夜色里的杜巴廣場 · 華燈下的杜巴廣場,也許熱鬧如白晝,也許寂寥如午夜。不同的景致也帶給了游人不同的心境。 · 庫瑪麗的孤獨終老 · 在加德滿都的杜巴廣場上和帕坦的杜巴廣場上都有一幢特殊的建筑,它們的名字雖然不同:一個叫Kumari Bahal,一個叫Ratnakar Mahavihar。但它們都是尼泊爾“活著的女神”庫瑪麗(Kumari)的居所。 Kumari Bahal
庫瑪麗的挑選是十分嚴(yán)格的,一群4、5歲的女孩子全都是貴族--釋迦族的出身,身體必須完美無瑕,沒有流過血。 一個合格的庫瑪麗要滿足32個吉祥的特征,從眼睛的顏色、牙齒的形狀到說話的聲音都有要求。比如脖子像貝殼般發(fā)亮,身體像菩提樹一樣挺拔,睫毛像母牛的睫毛般銳利,腿像鹿兒般筆直眼睛和頭發(fā)必須黑得發(fā)亮,手腳必須修長。 庫瑪麗在月經(jīng)初潮前是受萬人頂禮膜拜的神,可是一旦成年她就只能回家?;氐矫耖g的庫瑪麗的命運凄慘,因為人們認為其血液里還存留著不吉利的東西,故而遠離、歧視她們。 很多庫瑪麗只能在素服枯燈中了卻一生。在現(xiàn)在還在世的八位曾經(jīng)的庫瑪麗中有七位至今獨身。為改變這些庫瑪麗一旦還俗受到社會拋棄的悲慘命運,如今尼泊爾政府給每位在職和還俗的庫瑪麗每月發(fā)放相當(dāng)于四十美元的補貼??删退闳绱?,這些庫瑪麗中的大部份仍然無法避開無伴終老的結(jié)局。 · 小品 · 災(zāi)難的創(chuàng)傷總會過去 庫瑪麗的痛還在繼續(xù) |
|
來自: 經(jīng)典小詩 > 《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