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一個普通的小縣城從2001年開始不斷有少年失蹤,警方多次調(diào)查卻沒有任何進展。由于失蹤的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年,所以最初只能推斷他們是離家出走或者外出打工了。只是到了2003年,在短短3個月內(nèi),竟有11個少年接連失蹤,整個小鎮(zhèn)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 直到同年11月,一個少年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警察局,并向警方講述了自己的經(jīng)歷,這些失蹤案的真相才終于浮出水面…… 原來,少年在游戲廳玩游戲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陌生人。這個陌生人常常問他字怎么打,兩個人偶爾也聊聊游戲怎么玩,一來二去就熟悉了起來。 后來這個陌生人邀他陪同去家里取錢然后一起出去玩,他沒多想就同意了。但是就是這個“沒多想”,讓他在四天的時間里數(shù)次徘徊于鬼門關(guān)。 兩個人到了陌生人家后,被輕易利用的好奇心驅(qū)使少年躺在了屋子里一個類似長凳的東西上。 沒想到,少年剛躺上去,脖子就被卡住了,隨后這個被當作玩伴的陌生人竟想要殺死他。然而就在少年以為自己必死無疑的時候,那個陌生人卻松了手。少年覺得眼前這個想要殺死他的人遲疑了,但并沒有打算就此罷手。 陌生人對少年說:“我不能放你。我把你放了,我就要死了。我是個殺手,殺了很多人?!?/p> 為了證明自己說的是真的,那個陌生人還說出了兩個被害人的名字,隨后又再一次地試圖勒死少年。 而在第三次企圖殺死少年失敗之后,那個陌生人的決心終于開始動搖。他在屋里徘徊,嘴里絮絮叨叨地說著“殺”“不殺”。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不斷請求對方放過自己的少年說出了最關(guān)鍵的一句話:“你放了我吧,等你以后老了我來養(yǎng)你?!?/p> 不知道是不是獨來獨往的“殺手”太久沒有感受到溫情,陌生人竟然流下了眼淚。 就這樣,陌生人終于心軟,最終把少年放了回去。 虎口脫險的少年不敢報警更不敢回家,他擔心那個人會跟蹤他,而家里只有奶奶一個人,于是跑到同學家借宿了一晚。經(jīng)過了一晚的風平浪靜,少年才敢在第二天回家,并把這件事告訴了奶奶,隨后又給父親打了電話。最后,父親聯(lián)系了在公安系統(tǒng)工作的親戚,由親戚陪同少年到當?shù)毓矙C關(guān)報了警。 事實證明少年的做法是對的。 在他的指認下警方迅速找到了那個人的住所并對其實施抓捕;而那人也承認自己的確跟蹤了少年,自己之所以沒有逃跑,就是因為確認了少年當時沒有報警。 被抓捕的那個陌生人,就是黃勇。 黃勇的歸案無疑讓一些陷入僵局已久的失蹤案有了頭緒。警方順勢搜索了黃勇的家,小縣城里的失蹤疑團終于要被解開了...... 奇怪癖好,面條架竟成殺人工具 疑團背后的真相讓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警方根據(jù)黃勇的交代,先在院中挖出了一個埋尸坑,坑內(nèi)有一些斷手斷腳。隨后在最靠東的屋子里和最靠西的屋子里又挖出了4個埋尸坑,共14具整尸。這些埋尸坑里埋的都是十五六歲的男孩子,場面可想而知,而這正是兇手日常生活的房子。 黃勇家中埋藏尸體的尸坑 除了尸體之外,警方還找到了十幾條被害人的腰帶。這些腰帶并沒有被和尸體一起埋起來,也沒有和死者的一些衣物一樣被扔掉、燒掉,而是被黃勇收集了起來,放在一起留作紀念!如同殺手的“戰(zhàn)利品”一樣。 讓警方費解的是,黃勇并不是一個身材魁梧的人,那么他是怎么悄無聲息地殺掉了17個少年的呢?原來,他自己制作了一個殺人工具,而誰又能想到,這個害死17個人的工具,竟是由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面條架改造的呢? 據(jù)黃勇交代,2001年夏天,他的父母兄弟都到縣城幫人養(yǎng)豬了,房子只剩他一個人住,他就動了殺人的心思。但自己體力有限,沒有取勝的信心,因而想制造一種工具使人失去反抗能力,卻又一直沒有思路。一直苦思冥想無果的黃勇,在入秋后的某一天突然注意到家里軋面條的支架,就躺上去試了試,這一試就為他打開了犯罪的大門。 找到思路的黃勇隨后就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了改裝,把短板換成長板,用綠廣告色刷新。改裝后的“面條支架”更符合他的心意,黃勇給它起了個名字——智能木馬。 至于為什么取這個名字,就不得不說他的作案目標了。黃勇的作案目標都是青少年,并且都是男孩。在他看來,十五六歲的男孩子年輕聰明、好奇心重、愛逞強,取這樣一個名字更容易引誘他們,使他們失去戒備。 事實證明,他的分析真的很有道理。(小編很疑惑,這么“機智”為什么要去殺人呢?哎....) 智能木馬真身 尋找目標:鎖定游戲廳的青少年 那么,一定有人想問他為什么要選擇十五六歲的男孩子?對此,黃勇有他自己一套理論。 他從小就有一個做“殺手”的夢想。作為一個“殺手”,黃勇認為殺人就要殺男人,殺女人不符合他的“英雄氣概”。年輕的男孩子都沒有什么社會經(jīng)驗,容易被引誘。 更重要的是這個作案目標一確認,他就想到了非常適合尋找作案目標的場所——網(wǎng)吧、游戲廳、錄像廳。黃勇認為在這些場所,更易于找到與目標的共同語言,以騙取他們信任。比如問問怎么打字快,聊聊有什么游戲技巧,一來二去就混熟了。那么騙他們回家,試試智能木馬也就不是什么難事兒了…… 果然,他在工具做好的第二天就找到了目標——一個平輿二中的學生。 黃勇以回家拿錢資助這個學生上學為由把他騙回了家;又說智能木馬是一種游戲,能測試一個人的反應能力有多強,并且親自做了示范,而這學生自信地按黃勇所說的樣子躺了上去,卻再也沒能自己走下來…… 連反應的機會都沒有,他被黃勇用白布條勒死了。之后黃勇將尸體肢解成七塊,埋了起來。 黃勇在2002年殺害了第二個被害人。用他的話說,就是“第一次殺人時比較匆忙,沒能真正感受到殺手的感覺,決定第二次殺人找回感覺”。 然后是第三個、第四個……黃勇誘殺手法愈加熟練的同時,也覺得自己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殺手。 第五次作案時黃勇竟然一次殺了兩個人。他把他們騙到家中,拿出了酒和零食,趁兩人醉倒之時,將兩人勒死、肢解、埋尸;這一次黃勇大膽地留下了其中一人的雙手,寫了恐嚇信,一起放到以前工作時給他穿過小鞋的領(lǐng)工所開的超市門前,用來報復…… 由于一直沒被懷疑,黃勇內(nèi)心的“殺手”情節(jié)已經(jīng)膨脹到了極點。隨后的三個月,他開始集中式作案,連續(xù)殺害了十一個只有十五六歲的青蔥少年。 也許是失去了挑戰(zhàn)性,當他殺死第十七個人以后,他覺得自己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殺人的技巧。 膩了,他不想殺人了。 也正是在此時他遇上了開篇提到的少年,也遭遇了“殺手”生涯的滑鐵盧——開始下不去手了…… 部分受害者 兇殺錄像和他的“殺手夢” 其實黃勇下不去手還有另一個原因。 他在汽車站遇到了尋找失蹤兒子的母親,在那之后便總是夢到當時的場景。雖然殺人的行為仍在繼續(xù),但許多時候他要靠安眠藥來入眠。也許,在此之前他以為人死了就是死了,從沒想過會給生者帶來的什么樣的傷害。他希望通過繼續(xù)殺人來掩飾這一切,直到有一天,他騙來了第18個少年,卻發(fā)現(xiàn)他再也下不去手…… 小編隱隱覺得黃勇并不是一個完完全全冷血的人,那么究竟是什么讓黃勇鬼使神差地想成為一個“殺手”,并且殺害了這么多無辜的少年呢? 在黃勇十二、三歲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對一切充滿好奇的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形成。直到他在廟會上看到了一場足以影響他一生的錄像…… 錄像的名字叫做《自由人》,演繹的是一個殺手獨來獨往的故事。 而在年少的黃勇眼中,這個孤獨兇殘的殺手是與眾不同的,甚至是很酷的。于是,“殺手夢”的種子就這么在黃勇尚未成熟的心里種下了…… 黃勇在采訪中說“想成為一個殺手” “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話”算不算案件的終結(jié)? 2003年12月9日12:06分,平輿縣人民法院被告人黃勇故意殺人罪成立,判決其死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 受害者家屬當庭大哭 落案以后的黃勇在看守所接受采訪時,記者曾問他想對沉迷網(wǎng)吧的少年說什么。他說:“不要相信陌生人說的話。” 這個殘害了17個鮮活生命的“殺手”,后悔了。 即便曾經(jīng)的殺戮讓他懊悔,可直到最后他都依然把“當殺手”做為一個夢想。 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希望大家不要走我這條路,代價太大”。 黃勇最終被判處死刑,而這,是不是就是這個案件真正的終結(jié)呢? 兒時的一部錄像讓黃勇到最后都認為“當殺手”可以作為一個人的夢想;被害少年都對陌生人的謊言毫無防備之心;17個少年在網(wǎng)吧失蹤卻無人問津。 這些都可以因此而畫上一個句號嗎? 文化環(huán)境的混亂;網(wǎng)吧、錄像廳等文化場所監(jiān)管的松懈;青少年安全教育的缺失……這些才是罪惡滋生的溫床。亡羊補牢勉強算是對受害人家屬的一種慰藉,可是往后呢? 也許,只有當所有青少年都身處于一種相對有序的文化環(huán)境之下;當人們都能肩負起責任;當類似的罪惡不再發(fā)生時,才能讓這起案件中的亡靈得到真正的告慰,也才算是真正的終結(jié)...... 最后,小編也想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不要跟著陌生人回家!不要跟著陌生人去陌生的地方!切記切記?。▉碜哉鎸嵃咐龣谀拷M某被騙錢的小編的血淚泣喊……) 來源:微信公眾號法醫(yī)秦明 |
|
來自: 昵稱37165359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