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翡翠的朋友,必定對“水頭”再熟悉不過了。你還在羨慕別人的翡翠又水、又透?別再發(fā)呆了,你的翡翠也可以,只需要注意下面這些,就有可能改變它們的“命運”。 翡翠的“水頭”,其實是對其透明度的俗稱,也是評價翡翠價值的重要因素。 水頭好的翡翠透明度高,光線在翡翠內部的反射、折射,使翡翠外觀的晶瑩透亮,泛起熒光,整體效果富有動感,充滿生機。相反,沒水的料子則死板,呆滯,缺少靈性。 影響翡翠“水頭”的因素 1結構 翡翠礦物粒度細小均勻,透明度就高,否則就低;粒度越細,越接近平行變晶結構,透明度越好。 2雜質 組成翡翠的硬玉集合體越單純潔凈,透明度越高;如含有較多非硬玉礦物,如角閃石、沸石、綠輝石等礦物時透明度就差;同時,翡翠如含有一些金屬礦物包裹體,也會影響其透明度。 顏色越深透明度越差,這是顏色的成因而決定的。翡翠的顏色就越深,相對的透明度就越低。因此,無色的翡翠看起來比其他顏色的翡翠要透亮許多。 水頭好的翡翠總是清淡素雅,就算帶色,也會顯得靈動、耐看! 4厚度 同一塊翡翠因厚度不同,所表現的透明度也不同,厚度越大透明度越差,越薄則越透。隨著厚度的增加,光在翡翠中穿越的路線變長,翡翠對光的吸收增多,入射光的光能耗過大,自然減小了翡翠的透明度。 通常來說,翡翠飾品的厚度達到6mm以上,相對不易破碎,我們比較透明度,也會以這個厚度為標準作為參照。 翡翠的種、水雖有關聯,但是有區(qū)別。 比如說翡翠的'種'指的是翡翠的礦物組成、顏色、結構、透明度則是翡翠品質的綜合影響,又稱為'種分'或者'種質'。 '種'好的翡翠水頭相應也好,但是'水頭好'的翡翠他的'種'不一定好,也就是'有種無水'。如細糯種,顆粒很細,種不錯但水頭較差。有些花青種則剛好相反,水頭不錯,因為顏色和結構的原因種質一般。 玻璃種翡翠,就是種好水好的典范了。 教你幾招 改善翡翠的透明度1雕刻 在翡翠的加工處理中,可通過凹凸面的處理,來改善透明度。 比如,雕刻時作薄,將不雕刻的背面加工處理成凹下去的陰面(弧面),擴大受光面積,吸收更多光線,犧牲厚度,提高透光性和透明度提高,觀音頭部的背面、佛的肚子和頭部的背面常常挖薄,都是這種用意。 對于顏色偏深的翡翠,適當削減非重要部位的色彩厚度,增加透光性。 幾乎所有的翡翠成品,都需要經歷拋光,拋光前與拋光后的翡翠,真的看起來差別很大。經過打磨拋光后的翡翠看起來會更加的光滑細膩,這樣的翡翠表面好像鏡子一般,能夠更好的匯聚外部的光線,改善其透明度。 不同的鑲嵌方式,翡翠的透明度也略有差異。有一種封底鑲嵌,即用整片金屬將翡翠封包起來。利用封底材質的弧度及金屬光面,匯集光線反射到翡翠上,加強表面光澤,進而影響調整色度,起到增水的效果。 提醒大家,封底鑲嵌的翡翠可能被造假者鉆空子,購買時需要留心辨別。 ![]() 希望上面這些能幫助大家了解翡翠的透明度,我們也會繼續(xù)補充內容,讓大家更多了解翡翠的相關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