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文/吳斌(薇媞創(chuàng)藝攝影) 韓式婚紗照以唯美,經典,復古,含蓄的風格,成為各大影樓推崇的拍攝主導,其室內實景的拍攝多以大光圈,柔和的逆光和散射光為主,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幾組韓式婚紗的用光方法。 大多數影樓的韓式實景棚,都是以穿透式的場景來建設的,景與景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貫穿,也可以相互借景來增加畫面的透視感,這樣的結構給了攝影師很多創(chuàng)意的空間,下面我將給大家介紹幾個典型的穿透式實景、花墻及長廊實景的用光技巧。 一、穿透式實景 這種布局是影樓里常見的穿透式實景,我在這里通過實例,給大家分析怎樣讓一套服裝在不同的局部場景中,通過光線的變化產生更多的視覺起伏。 1.拍攝地點:場景一 場景一中有兩扇大的落地窗,因此利用窗戶營造出大面積的散射光作為人物的主光源。 同時使用兩只裸燈,分別置于落地窗里,并降低裸燈的亮度,這樣可以使用大光圈拍攝,人物的暗部也能充分補光。 人物的背光面再放置一塊反光板,目的是讓人物與景物的光比更為柔和。 拍攝幾張后,為了能讓同一個場景產生一些視覺變化,我在場景一的外面放置了一只裸燈,光線通過房門在場景一的墻上留下影子。 讓人物離開墻面產生一定距離,通過大光圈使人物與景物脫離開來,增加畫面的層次感。 2.拍攝地點:場景一與場景二的過道中間 拍攝完場景一后,讓人物站在場景一與場景二的過道中間。 在場景一的右側放置一只柔光箱,并升到最高點,利用墻面反光,形成人物面部柔和的側逆光線。 同時在人物前方放置一塊反光板補光(也可以不用反光板),按照人物面部的背光一側的亮度確定曝光,使背景過曝,形成彌漫的光線效果。 此時場景一拍攝結束,燈位可以不變,因為場景二的拍攝也可以用到這只柔光箱。 3.拍攝地點:場景二 人物來到場景二中的沙發(fā)坐下。 我們只需要把場景一中放置的柔光箱轉向場景二即可,在人物暗部一側再放置一塊反光板,就完成了此場景的布光。 我們可以通過前后虛實和高低錯落的拍攝手法來完成場景二的拍攝。 4.拍攝地點:場景三 在場景三的拍攝中,我增加了一只柔光箱作為場景和人物的補光,原來場景一里的柔光箱,改變了光線的照射方向,現在變成了環(huán)境的輪廓光,由場景一里照射到場景三的光線,又起到了環(huán)境補光的作用。經過簡單光線運用和變化,我們在一套服裝里體現了幾種不一樣的光效。 二、花墻類實景 花墻場景也是韓式實景里比較有代表性的類別。一般來說,花墻場景比較單調,因為它只有一個平面,不像穿透式實景可以有很多的拍攝角度。我們可以改變拍攝機位,通過高度和角度的調整增加花墻的視覺起伏。 拍攝這組照片時,我采取了正面90度平視、前側45度低角度仰拍,以及正側面低角度仰拍三種機位,使略顯單調的花墻場景產生不同的光效及視覺感受。 1.第一種機位:正面90度平視 花墻的中間有一扇門,首先在門背后放置一只柔光箱。讓人物靠著門站立,通過門背后折射過來的光線營造出人物的輪廓光。 然后在人物左側靠近花墻的位置放一只持續(xù)光源做為主光,讓主光源的余光照向背景,使花墻更顯立體感,同時也充當了背景光。在人物右側放置兩塊反光板作為補光之用。 2.第二種機位:前側45度低角度仰拍 把主光源置于人物的后側上方,在人物頭頂上加一塊大頭紗,這樣既起到了過濾光線使之更加柔和的作用外,又可以遮擋背景上的穿幫,使畫面更為簡潔。采用低角度仰拍夸大了頭紗的面積,使之與花墻在色彩和面積上相互呼應,更好地襯托人物。 3.第三種機位:正側面低角度仰拍 讓人物貼著花墻站立,利用持續(xù)光做主光源,把持續(xù)光放置在人物側后方,前面加反光板補光,同時結合背景中的閃光燈營造出冷暖光線的對比。 這樣的布光形式既強調了輪廓效果,又能讓前面的反光板把更多的光線反射到人物的臉上,柔和的光效更符合韓式婚紗的柔美特質。 拍攝利用花墻作為前景,適度虛化處理,增加畫面的透視感。 三、長廊類實景 利用過道打造的長廊也是一類典型的韓式實景樣式。一般來說,占地面積小,拍攝空間比較狹長,有很多門窗,這些特性都決定了可以有更多的光線表現手法。 此處的過道實景有三個窗戶,每個窗戶里都有一只裸燈,可以用來營造戶外光線效果。窗戶的正對面是兩扇帶木格子的大門,過道兩端是兩扇玻璃門。在里我采用了三種光線手法來拍攝。 1.第一種光效:持續(xù)光源單燈 直接用一只持續(xù)光作主光源,把持續(xù)光置于窗戶對面的大門外面,使之距離人物一定的距離。這樣的目的是讓主光源的照射面積擴大,讓整個過道區(qū)域受光更為均勻。同時在人物右側放置一大塊反光板進行補光。 這樣的光線特質是,單燈效果使過道環(huán)境中產生明顯的明暗過渡。因為主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從而使他們成為畫面的焦點。長廊中的其他區(qū)域也會產生明顯的層次質感。 采用超低角度拍攝,夸大了長廊的透視,也把穹頂的壁畫攝入鏡頭。 2.第二種光效:硬質裸燈塑造戲劇化投影 主燈用一只裸燈代替原來的持續(xù)光源,并在長廊的左邊大門外放置了一只裸燈,目的是用這只燈描述一下門外的場景,使長廊更顯空間感與透視感。 主光源同樣和被攝人物保持一定的距離,通過硬光源的照射效果把大門上的木格形狀投射到長廊和被拍攝人物身上,產生強烈的戲劇感。 拍攝時采用閃光燈配合慢速快門的手法,讓穹頂的吊燈和壁燈光線更加絢麗,氛圍感更加濃郁。 3.第三種光效:自然光效 直接利用窗戶的光源來拍攝,在人物的兩側放置兩塊反光板補光。 過道左邊盡頭放置一只裸燈,作用是讓人物的服裝和輪廓更顯層次。 把窗戶對面的木門半掩,鏡頭透過門縫拍攝,增加畫面的神秘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