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在養(yǎng)兒育女的道路上共同進步吧! 很多家長都發(fā)現(xiàn)3、4個月的寶寶,奶量變少了,非常擔(dān)心。這被有經(jīng)驗的父母們定義為“厭奶期”。這種4個月左右到來的,所謂“厭奶期”是怎么回事,應(yīng)該怎么應(yīng)對呢? 3、4個月后寶寶的生長會減緩,6個月后會更加減緩。0-3個月,4周約長600-800克是正常;3-6個月,4周約長460克-600克是正常;6-12個月,4周約長280克-360克是正常。 生長是非常消耗能量的事,到了3、4個月后,因為生長速度減緩,生長耗能減少,活動量(運動的能耗)還沒有那么大,奶量需求自然會減少。 不要再強迫你的4個月后的寶寶喝很多奶。不要強喂,不要通過逗哄各種灌奶。接受這個事實,寶寶不會再長那么快了,一直猛長猛長,代謝系統(tǒng)會不堪重負。 對于親喂的寶寶,你也會發(fā)現(xiàn),3個月后,或者4個月后,寶寶吸奶的時間變短了,以前一邊乳房喝15分鐘,10分鐘,現(xiàn)在只喝5、6分鐘,而且很多時候都只喝一邊乳房。但是,盡管寶寶喝奶時間斷了,并不一定會比一個月時喝兩邊,總時間喝30分鐘喝得少。寶寶吸奶,有大口小口,用力不用力,同樣的時間,每次喝到的量是不同的。所以,除非你是整天都瓶喂,你某一次擠出來,瓶喂給寶寶,他只喝了70-80ml,也不能說明他每次親喂都喝很少。 如果寶寶確實喝得非常少,尿量已經(jīng)受到影響(少于6泡尿),且尿黃且臭。應(yīng)該增加喂養(yǎng)量了。為了避免寶寶被周圍的聲音或圖案或人干擾,盡量找一個安靜的,固定的,沒有干擾的地方喂奶。如果,寶寶不愿意喝的話,等一等,再給。另外,喂迷糊奶對很多寶寶都有效。 如果孩子可以坐穩(wěn),對成人食物感興趣,能夠看準抓穩(wěn)送進嘴里,推舌反射消失,可以嘗試添加。 如果孩子還沒有發(fā)育到以上描述的程度,不要過早添加。如果判斷奶量確實不夠,想辦法增加奶量;如果孩子突然食量增加,也增加奶量。 指尖血的測量是不準確的,不用在意。如果是靜脈血檢測缺鐵,可以考慮用適合嬰兒的鐵補充劑。 美國兒科學(xué)會有建議過4個月開始補鐵。但嬰兒對鐵劑的接受度很差,因為口味不好,不愿意吃,還有可能引起便秘。 大多數(shù)官方組織也沒有建議給健康的嬰兒補鐵。 4個月后會有部分純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出現(xiàn)不足,但正常產(chǎn)的健康寶寶,在6個月前鐵需求還不大,寶寶滿6個月后通過高鐵輔食補鐵是可以保證健康的。 有一個觀點認為,輕微缺鐵對于6個月前純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是一種抗感染的保護,直到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更加完善,滿6個月后再通過輔食補充足夠鐵,對寶寶健康沒有壞處。因為鐵是細菌生長必要元素,輕度缺鐵可降低急性感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