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藝花蹊 古典詩詞奪胎換骨藝術(shù)手法 “奪胎換骨、點鐵成金”是黃庭堅詩學(xué)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理論,被視為江西詩派的創(chuàng)作和理論綱領(lǐng)。換骨法,就是借用以前詩詞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dá);奪胎法則是對古詩詞的原意進(jìn)一步加以刻劃形容。 一、換骨法 換骨法主要在字法、句法和章法上對以前詩詞的內(nèi)容的改變,其內(nèi)容與原詩意義相似。 ○字法上的改變 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滟滪關(guān)。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fēng)雨獨憑欄,綰結(jié)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dāng)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這是王庭堅被貶歸來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寫出詩人掙脫苦難、九死一生的慶幸,以及漸近江南的喜悅又深含苦澀的心情?!翱上Р划?dāng)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化用自劉禹錫詩句:“遙望洞庭湖水面,白銀盤里一青螺。”其詩意、句法都沒變,只是改變了八個字。全詩意興灑脫,詩人樂觀豪爽之情可以想見,映照出詩人不畏磨難、豁達(dá)灑脫的情懷。 ○句法上的改變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fēng)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此首詠楊柳詞,主要寫楊花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tài)及其的歸宿,采用擬人的藝術(shù)手法,把詠物與寫人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將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跡地融在一起,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抒寫了幽怨纏綿的離愁,感情色彩濃厚。其中“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來自杜甫《昌絲行》的“落絮游絲變有情”,兩者異語同工,但句形明顯不同。 ○章法上的改變 黃庭堅的《送王郎》 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 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 贈君以黟川點漆之墨, 送君以陽關(guān)墮淚之聲。 酒足飯飽澆胸中之磊隗, 菊制短世之頹齡, 墨以傳千古文章之印, 歌以寫一家兄弟之情 …… 這是黃庭堅一首贈別的雜言詩。上述八句,用了兩組排比句,把送給王郎的酒、菊、墨、歌的功用一一陳述出來,表達(dá)自己的祝愿,反映了自己與王郎之間誠摯深厚的感情,如江河萬里,一瀉而下。鮑照《行路難》第一首:“奉君金厄之美酒,玳瑁玉匣之凋琴,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睂懙囊彩撬腿诉h(yuǎn)行,足可見這里黃庭堅是借鑒了鮑照詩歌的章法。 二、奪胎法 奪胎法與換骨法一樣,在字法、句法、章法三個方面都有所變化。但與借鑒化用的詩詞在內(nèi)容上有所變化,包括反意法和換意法。 ○反意法 黃庭堅《池口風(fēng)雨留三日》 孤城三日風(fēng)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遠(yuǎn)山長雙屬玉,身閑心苦一舂鋤。 翁從旁舍來收網(wǎng),我適臨淵不羨魚。 俯仰之間已陳跡,暮窗歸了讀殘書。 這首詩描繪出一幅孤城風(fēng)雨圖,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質(zhì)樸恬靜的小城生活的喜愛,雨中山水鳥禽及漁夫等景物觸動了他的情懷,于閑適寧靜中見出內(nèi)心的波瀾。“我適臨淵不羨魚”一句,反用“臨淵羨魚”成語典故,抒發(fā)了作者抱負(fù)難實現(xiàn)的抑郁歸隱情懷。末聯(lián)“俯仰之間已陳跡,暮窗歸去讀殘書。”反用王羲之《蘭亭集序》成句“向之所欲,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但黃庭堅翻出新意,在平常事物中予以名理,留下了自然古雅的本色。 ○換意法 黃庭堅《題畫睡鴨》 山雞照影空自愛,孤鸞舞鏡不作雙。 天下真成長會合,兩鳧兩依睡秋江。 這首題畫詩把山雞和鸞鳥的孤獨與畫上的兩只鴨子相依睡秋江做對比,說恩愛才是天底下真正的會合。南北朝徐陵的《鴛鴦賦》中,有“山雞映水那相得,孤鸞照鏡不成雙。天下真成長會合,無勝比翼兩鴛鴦?!秉S庭堅點化徐陵詩句,把敘事變成了描寫,其細(xì)節(jié)“照影”、“舞鏡”,特別是“兩鳧兩依睡秋江”,更加形象生動。無論字辭、詩意,都遠(yuǎn)超出徐陵原作,真可謂“點鐵成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