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家長也來充充電!“外灘教育”每周日推出家長學堂專欄,精選教育工作者、教育學者等在相關教育領域的研究文章,以及教育學經(jīng)典名著選讀、導讀。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美國威克森林大學傳播系主任Allan Louden和中學生探討“人為什么要辯論”的文章。
會辯論的學生進“常春藤”更容易!之前,外灘教育整體介紹過美式辯論,也提供了一位中國學生美國辯論之旅個案。(回復“辯論”收看)。指導學生辯論三十年的Louden 先生從社會認知學的角度來闡述了辯論的六大益處。
…………… 訂閱“外灘教育” ……………
辯論專家Allan Louden
我想用一個學生讀者不太會接觸得到的角度來解析“人為什么要辯論”這個問題。我的辯論生涯已有五十年之久,主要是在美國,其間也有十來年的時間略微接觸過一陣子的國際辯論。
當時的辯論賽可能和現(xiàn)在國際高中學生所熟悉的大不相同了。世界變得很快,辯論也在變化。我的讀者們住在未來,生活在緊密連接的世界,通過虛擬的社會環(huán)境產(chǎn)生社會變革。那么,這樣一篇文章怎么能假裝自己會對讀者們有價值呢?
理由可能比你猜想的更簡單。人類相互活動受思維所限制,而思維的特質(zhì)在過去和未來同樣有效。本文討論的是辯論帶來的益處是深遠的,是一筆特別的財富,擁有了思維的能力和技巧,你可以在未來輕松的獲得好的職業(yè)、自由的生活以及物質(zhì)資產(chǎn)。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以辯論的基礎—社會認知學的角度來闡述我的觀點。本文將對辯論的益處進行歸納,總結出六條準則。
我希望你在閱讀的時候,不要將這些準則分開來看,而是將它們視作一個整體。辯論改變了一個人思考的方式。有很多活動宣稱能夠?qū)iT提高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它們確實或多或少地能做到一點,但辯論確實極大地強化了辯手們這方面的能力。
準則一:研究技能——知識
“知道”和“了解”某件事物是很不一樣的概念。辯論對辯手們有獨特的要求,他們必須積極地閱讀、研究,并在不斷變化的框架下找到事物間的關聯(lián)。找出下一個最好的論述、研究對手們的論點、衡量評價數(shù)據(jù)的價值等等,都對競賽有幫助。而這些活動要求辯手們必須去知道得更多、去向?qū)<覀冏稍儭⑷グl(fā)展自己獨到的見解,這個過程沒有盡頭。辯論中的調(diào)查研究是“永不止息”的,這意味著你會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在哪里找到資源。在不間斷的應用與實踐中,不斷學習成長。
在針對某一個具體問題的研究上,辯手們通??傄冉淌依锏摹耙话恪睂W生學到得更多。他們有時會以為自己只是擅長這些方面的問題,其實不然,他們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學習和理解的高手,在任何領域、任何科目上都有能力成為專家。
準則二:演講技能——自信
熟能生巧,苦練是成功的捷徑。Malcolm Gladwell在他的著作《局外人:成功的故事》中提出,10,000小時的練習能使得普通人成為專家。雖然這個數(shù)字有待討論,但確實,要達到熟練的程度、要呈現(xiàn)吸引觀眾的辯論,辯手們必須不斷地練習演講。而循環(huán)的賽制確保了辯手們需要頂住壓力,不斷地演講,盡最大的努力去說服別人。大部分的辯手后來在他們的生活中都成為的領導者,如果他們感到自信、游刃有余,那么他們職業(yè)生涯的潛力會被極大地激發(fā)。成為熟練的公共演講家沒有什么捷徑,只能不斷反復地練習。
準則三:接收觀點——觀點所有權
在記錄歷史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忽視是什么構成了一個人的身份認知。作為人類我們有信仰,會從外界得到一些評價,也會自己形成一些觀念。這些評價和觀念的集合體構成了我們的社會角色??鋸堃稽c說,我們的公共角色就是我們得到的所有評價的集合。當然我們并不會全盤認可外界和內(nèi)部對自己的評價,而是不斷地接收、整合這些信息,這些信息的集合體就是我們自己。
一個人如何保持自己的觀點?一種方法是牢牢抓住這個觀點,不接觸任何相抵觸的觀念,只與觀點相似的人來往。這種方法很安全、舒適,但卻使得一個人被未經(jīng)檢驗的假設所擊敗。辯論卻以獨一無二的方式干涉著這種進程,由于它本身的設置,在這項活動中,觀念對抗不斷地發(fā)生。
當一個人的想法受到信息充分的他人檢驗時,他的想法會發(fā)展進步。他會明白哪些假設與看法是值得堅持的。當他明白為什么他對這些立場有自信時,他會成為自己想法的主人。
準則四:演示
演示( 或展示) 是很難解釋的概念,特別是當你最具說服力的論據(jù)是你自己本身的時候。Cha?m Perelman 和Lucie Olbrechts-Tytecain 在他們影響廣泛的著作《新修辭:關于論辯的論述》中提出說服的要素:“所有事物都在展示,而在空間和時間上靠近我們的事物會直接影響我們對它們的認識”。
其他演示的要素還包括逼真度、確實性、誠懇度、合理性和可信度。辯論如何提升說服技巧的方面?我們又回到了觀點所有權的問題上,也就是說,你對于自己所演示的觀點通過了檢驗,并且擁有了所有權。
如果你對自己所表達的觀點充滿信心,能夠為自己的假設辯護,那么你就是這方面的專家,就會贏得觀眾。最明顯的證明就是自身。一位辯手自身的權威感、可信度與信任感,連同其道德與個性,都同樣具有說服力。辯論是一種強有力的方式,使演講者有能力讓讓聽眾認為他的演講值得聆聽。
準則五:尊重對方
在辯論中,最常見的思維活動就是讓辯手們轉(zhuǎn)換立場,為對方的觀點辯護。當然,實際上這個設計過于簡單,一個問題常常有許多方面,遠遠超過“是或否”的簡單范疇。辯題不一定是“平等”的,有的辯題聽上去更能令人確信,有的卻不是。當辯手接觸到對立的辯題時,他們通常盡可能地讓自己的論述顯得合情合理,哪怕那個辯題看上去與人們的常識相沖突。
辯論的勝利與否取決于辯手如何構建自己的假設,并如何為這個假設提供支持。因此,在辯論中意識到裁判如何看待論辯的交集對于獲勝是非常重要的。接受一個人論述中的“事實”是容易的,把握一個中立方如何衡量雙方論述的真實性則需要更高的智慧。裁判們會認為雙方的論述都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理解裁判腦中關于論辯的交集能夠幫助辯手在辯題對立雙方的交集處發(fā)展出新的論述。
真正重要的洞見是,辯手們的論述往往確實合情合理,而對方的觀點也證據(jù)確鑿。意識到這種情況的時刻,這種力量會讓辯論雙方的思維更加開放。對對方論述的寬容、給與對方更大的可信度,能夠讓你從不友好的論述中也真正聽到有用的材料。只有真正尊重對方的意見,己方的辯論才真正具有說服力。
準則六:心理素質(zhì)——敏捷的思維
當和你一樣聰明的年輕人總是指出你想法中的缺陷時,你得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才能走下去。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的錯誤被“暴露”在別人面前時,通常會感到尷尬、退縮或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用怒斥對方來挽回顏面。辯論卻不允許退縮或發(fā)怒。在辯論中,這更像是一項任務,你要深入到這個想法中,發(fā)現(xiàn)自己正確在哪里,從原有的論述中蛻變,發(fā)展出新的想法。
辯論誠然是一種雙方對立的競賽,但這更是一種相互合作的活動,選手們會受到質(zhì)疑,但他們也可以用自己的論證進行反擊,因為辯論的框架是每個人的觀點都必須得以表達。這種由辯手們往來辯證所帶來的發(fā)現(xiàn)的過程,使人的思維方式發(fā)生改變。
辯論也帶來智力的回報,例如敏捷的思維。這不是說有時間限制的比賽使得辯手們飛快地站起來發(fā)言,而是令他們更快地發(fā)現(xiàn)問題的關鍵,并在有限的時間里給出有質(zhì)量的反饋。即時發(fā)言不等于即興發(fā)言,它包括了揀選與衡量信息的能力、更快選擇的能力和幫助交互活動的思維能力。
結論
辯論比賽并不是提高思維能力的萬靈藥,但相比大部分的活動,在花費相同時間的情況下,它是一種非常有益的經(jīng)歷。好朋友們也幫助你選擇好的想法、在挑戰(zhàn)與學習中不斷提高。辯論是非常獨特的、通過競賽的緊張刺激來推動工作的活動,在比賽中充滿思維和技巧的碰撞,最終卻以禮貌得體的方式完成。辯論是艱苦的,顯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參與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