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北京畫院的傅山書畫大展,購《傅山書畫精品集》一冊。作品齊全,印刷精美,值得收藏。非常不錯的編排是,集中穿插了很多傅山家訓(xùn),仔細賞讀,可謂字字珠璣,條條心傳。故分享給大家。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誠懸有至論,筆力不專主。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誰為用九者,心與孥是取。永興逆羲文,不易柳公語。未習(xí)魯公書,先觀魯公詁。平原氣在中,毛穎足吞虜。 ——傅山《作字示兒孫》 作小楷,須用大力,柱筆著紙,如以千金(斤)鐵杖柱地。若謂小字無須重力,可以飄忽點綴而就,便于此技說夢。 ——傅山《家訓(xùn)》 楷書《波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11開 紙本 23.5×13.7cm 山西博物院藏 寫字之妙,亦不過一正。然正不是板,不是死,是古法。且說人手作字,定是左下右高,背面看之皆然,對面不覺。若要左右最平,除非寫時令左高又下。如勒橫畫,信手畫去則“一”,加心要平,則不“一”矣。難說此便是正邪? ——傅山《家訓(xùn)》 寫字不到變化處不見妙,然變化亦何可易到?不自正入,不能變出。 然筆不熟不靈,而又忌褻熟,則近于褻矣。志正體直,書法通于射也。 ——傅山《家訓(xùn)》 吾極知書法佳境,第始欲知此而不得如此者,心手紙筆,主客互有乖左之故也。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神至而筆至,天也;筆不至而神至,天也。至與不至,莫非天也。吾復(fù)何言!蓋難言之。 ——傅山《家訓(xùn)》 傅山 淮南子評注(局部) 行書?紙本?手稿冊頁 21.3 cm×10.5 cm 山西博物院藏 寫字無奇巧,只有正拙。正極奇生,歸于大巧若拙已矣。不信時,但于落筆時先萌一意,我要使此字為如何一勢,及成字后與意之結(jié)構(gòu)全乖,亦可以知此中天倪造作不得矣。手熟為能,邇言道破。王鐸四十年前字極力造作,四十年后無意合拍,遂能大家。 ——傅山《家訓(xùn)》 楷書不知篆隸之變,任寫到妙境,終是俗格。鐘、王之不可測處,全得自阿堵。老夫?qū)崒嵖雌频?。工夫不能純至耳,故不能得心?yīng)手。若其偶合,亦有不減古人之分厘處。及其篆隸得意,真足吁駭,覺古籀、真、行、草、隸,本無差別。 ——傅山《雜記》 楷書不自篆隸八分來,即奴態(tài)不足觀。此意老索即得,看急就大了然。所謂篆隸八分,不但形相,全在運筆轉(zhuǎn)折活潑處論之。俗字全用人力擺列,而天機自然之妙竟以安頓失之。 ——傅山《家訓(xùn)》 傅山 《嗇廬妙翰》(局部) 何創(chuàng)時基金會藏 漢隸之不可思議處,只是硬拙,初無布置等當(dāng)之意。凡偏旁左右寬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機。 ——傅山《雜記》 不知篆籀從來而講字學(xué)書法,皆寐也,適發(fā)明者一笑。 ——傅山《雜記》 字原有真好真賴,真好者人定不知好,真賴者人定不知賴。得好名者定賴。亦須數(shù)十百年后,有尚論之人而始定之。 ——傅山《嗇廬妙翰》 凡事天勝天,不可期人,純天矣。不習(xí)于人而自欺以天,天懸空造不得也。人者天之使也,勤而引之,天不深也,寫字一道,即具是倪,積月累歲自知之。 ——傅山《雜記》 吾家現(xiàn)今三世習(xí)書,真、行外,吾之急就,眉之小篆,皆成絕藝?!劣跐h隸一法,三世皆能造奧,每秘而不肯見諸人,妙在人不知此法之丑拙古樸也。 ——傅山《雜記》 傅山 石鼓文校釋(局部) 楷書?紙本?冊頁 天一閣藏 腕拙臨池不曾柔,鋒枝禿硬獨相求。 公權(quán)骨力生來足,張緒風(fēng)流老漸收。 隸餓嚴(yán)家卻蕭散,樹枯冬月突顛由。 插花舞女當(dāng)嫌丑,乞米顏公青許留。 ——傅山《索居無筆,偶折柳枝作書輒成奇字率意二首》其一 字亦何與人事,政復(fù)恐其帶奴俗氣。若得無奴俗習(xí),乃可與論風(fēng)期日上耳。不惟字。 ——傅山《家訓(xùn)》 童子讀書,人皆謂之“學(xué)生”。長而好讀書,人稱羨之,則曰“學(xué)者”。老夫每道寧可老當(dāng)學(xué)生,不可少作學(xué)者。生不可量,者則者矣。 ——傅山《霜紅龕集》 傅山傅眉山水合冊 天津博物館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