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藥物殺滅腫瘤的原理與腫瘤細胞的細胞周期密切相關,這里我們簡單介紹一下腫瘤細胞的增殖周期:細胞周期可分為靜止期(G1、S、G2期)和分裂期(M期),其中靜止期細胞內進行DNA和蛋白質的合成,為分裂期做準備,進入分裂期后細胞則一分為二?;熕幬锿ㄟ^作用于腫瘤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阻止DNA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或殺滅腫瘤細胞。根據抗腫瘤化學藥物的化學結構和作用機制不同,可以將它們分為: 1.烷化劑類藥物 烷化劑是臨床上較常用的一類抗腫瘤藥物,其中烷化基團在體內能與細胞核蛋白質和核酸結合,使蛋白質和核酸失去正常活性,抑制癌細胞分裂。分裂旺盛的腫瘤細胞對它們非常敏感,其缺點是選擇性差,對骨髓、胃腸道上皮和生殖系統(tǒng)等生長旺盛的正常細胞有較大的毒性,對免疫功能抑制也較為明顯。烷化劑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一般對M期和G1期細胞殺傷作用較強,增大劑量時可殺傷各期的增殖細胞和非增殖細胞,具有廣譜抗癌作用。 治療乳腺癌的此類常用藥為環(huán)磷酰胺,在聯合化療方案中常縮寫為“C”,屬于氮芥類烷化劑,環(huán)磷酰胺必須在肝臟內代謝成有活性的產物,才能發(fā)揮抗腫瘤作用,最終經腎臟由尿液排泄,故在用藥期間患者需多飲水,以增加尿量,防止藥物在膀胱內蓄積引發(fā)膀胱炎。環(huán)磷酰胺的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與使用劑量有關。白細胞減少最為突出,最低點在用藥后第8~14天,第18~25天可以恢復。對絕經前患者而言,環(huán)磷酰胺的另一個重要的副作用是引起卵巢功能抑制,導致化療后閉經。CMF方案化療6個周期的患者閉經發(fā)生率為31%~38%,卵巢損害的程度隨著年齡及環(huán)磷酰胺累積劑量的增大而增加。 2.抗生素類藥物 抗腫瘤抗生素類藥物是由微生物產生的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化合物,可以嵌入DNA的堿基對之間,干擾DNA的合成,屬于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增殖和非增殖細胞均有殺傷作用,對G1~S期細胞作用最強。 此類藥物的代表為蒽環(huán)類藥物,是乳腺癌化療藥物的基石,廣泛應用于多種化療方案,常用的有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多柔比星又稱阿霉素,在聯合化療方案中縮寫為“A”;表柔比星又稱表阿霉素,在聯合化療方案中縮寫為“E”。多柔比星的主要副作用為心臟毒性,多見于累積劑量達到450 mg/m2以上患者。輕者表現為室上性心動過速及心電圖sT—T改變,重者出現心力衰竭。骨髓抑制也較常見,可見于60%~80%的患者。表柔比星的心臟毒性比多柔比星要小,引起心臟毒性的平均累積劑量約為900mg/m2。其他常見的毒副作用為骨髓抑制及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等。 3.抗代謝類藥物 抗代謝類藥物是干擾細胞正常代謝過程的藥物,這類藥物與正常代謝物質相似,與其特異性酶相結合,使正常酶促反應不能完成,從而阻斷代謝過程,阻止核酸合成,抑制腫瘤生長。化療中常用的有三類:葉酸類抗代謝藥物、嘌呤類抗代謝藥物和嘧啶類抗代謝藥物。抗代謝類藥物為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主要抑制細胞I)NA合成。S期細胞對它們最敏感,對G1、G2期細胞也有一定作用。 乳腺癌中常用的藥物有甲氨蝶呤,在聯合化療中縮寫為“M”,屬于葉酸類抗代謝藥物,主要毒副作用為骨髓抑制;氟尿嘧啶屬嘧啶類抗代謝藥物,在聯合化療中縮寫為“F”,也稱“5一氟尿嘧啶”或者“5一FU”。其主要毒副作用為消化道毒性,如原發(fā)性口腔炎、腹瀉、胃腸道出血等,與用藥劑量相關,惡心嘔吐較少卡培他濱也屬嘧啶類抗代謝藥物,多用于蒽環(huán)類和紫杉類耐藥的轉移性乳腺癌。與氟尿嘧啶相比,卡培他濱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在腫瘤組織部位濃度更高,可以更加有效地殺傷腫瘤細胞,顯著減少氟尿嘧啶的不良反應,并且卡培他濱是口服用藥,相比其他靜脈用藥的化療藥物使用更加方便。其較多見的毒副作用有手一足綜合征、腹痛、腹瀉、中性粒細胞減少及貧血等。 4.植物類藥物 這類藥物多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抗腫瘤有效成分。在乳腺癌中應用較多的有紫杉類和長春新堿類藥物。紫杉類通過破壞細胞分裂中一個重要的細胞結構——紡錘體,誘導細胞發(fā)生凋亡,主要作用于細胞周期的M期,屬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代表藥物有紫杉醇和多西他賽。使用紫杉類藥物可能發(fā)生變態(tài)(過敏)反應,表現為蕁麻疹、哮喘、呼吸困難、胸痛和低血壓,但經過抗過敏藥物預處理后變態(tài)反應發(fā)生的概率和嚴重程度都會顯著降低。紫杉類藥物的其他毒副作用有骨髓抑制、血壓異常、心律失常、脫發(fā)、肝功能異常、惡心嘔吐等。長春瑞濱屬半合成長春新堿類藥物,特異性作用于細胞周期的M期,多用于復發(fā)轉移性乳腺癌,突出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現為白細胞減少,治療前中性粒細胞<>9/L者不宜使用。 5.鉑類藥物 鉑類藥物的作用機制類似于烷化劑,通過與DNA結合導致DNA在復制時斷裂,達到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屬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主要代表藥物為順鉑和卡鉑。鉑類藥物的毒性較大,主要為腎毒性、神經毒性、耳毒性和骨髓抑制。另外,鉑類所致的急性或遲發(fā)性惡心嘔吐也較嚴重。在應用鉑類藥物尤其是順鉑時需要進行“水化”處理,防止出現嚴重的腎功能損害。 摘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yī)院《專家細說乳腺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