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6—17世紀:宗教改革 17—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 18世紀末: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提出質(zhì)量守衡定律,使化學的發(fā)展步入正軌。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發(fā)布《人權宣言》。 1791年 頒布憲法,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1792年 普法聯(lián)軍入侵法國干涉法國革命,法國取得瓦爾密大捷;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年 吉倫特派下臺,雅各賓派上臺,處死了路易十六,實行恐怖政策; 1794年 熱月政變;國民公會掌權。 1799年 霧月政變,拿破侖成第一執(zhí)政。后來成為終身執(zhí)政。 1804年12月 拿破侖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頒布《民法典》(稱帝前拿破侖開始主持制定) 1812年 拿破侖侵俄失敗。 1813年 萊比錫戰(zhàn)役,法戰(zhàn)敗。 1814年 拿破侖退位,其間自殺未遂。流放厄爾巴島。 1814-1815年3月間 波旁王朝復辟,路易十八登位。 1815年3月——1815年6月 百日政權,拿XX改帝制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1815年6月18日 滑鐵盧,法軍戰(zhàn)??;拿破侖再次退位,被流放去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島。 1815年6月后 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再次復辟。表面君主立憲制國家。 1830年 七月革命后建立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 1831年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34年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48年 歐洲革命年,法國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國。 1848年 六月起義。 1848年12月 路易波拿巴上臺成為新任總統(tǒng)。 1844年 《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簽訂 1852年 路易恢復帝制,第二帝國。在位其間與英國發(fā)動英法侵華戰(zhàn)爭。 1856年 馬神甫事件、亞羅號事件先后發(fā)生 1856-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857年 資本主義爆發(fā)世界性經(jīng)濟危機 1857年 英法聯(lián)軍攻陷廣州,成立聯(lián)軍委員會,對廣州進行四年殖民統(tǒng)治 1858年 清與英法美俄4國簽《天津條約》、 1860年 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 1860年 清政府分別與英、法《北京條約》 19 世紀60年代 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學的基礎。 1870年 普法戰(zhàn)爭;路易被俘虜,巴黎人民推翻帝國建立第三共和國。 1871年 法國政府戰(zhàn)敗賠款割地給普魯士。 1871年 巴黎公社成立,隨后失敗。 1857年 通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1883-1885年 中法戰(zhàn)爭 1885年 鎮(zhèn)南關大捷、《中法新約》簽字 1900年 夏義和團運動達到高潮、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1901年秋 《辛丑條約》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1929—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jīng)濟危機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1944年 象征勝利的法國凱旋門,終于迎來了一次真正的凱旋。在戴高樂的帶領下,為了自由而戰(zhàn)的法蘭西民族為戰(zhàn)勝法西斯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而且為戰(zhàn)后法國的復興鋪平了道路。 1944年 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 1946年 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 1951年 4月18日歐洲煤鋼聯(lián)營集團的巴黎條約 1957年 3月25日歐洲六國簽訂羅馬條約 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tǒng)。 1959年 法國宣布接受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自決,由此開始告別殖民主義。 1963年 法國和聯(lián)邦德國簽訂《法德友好條約》,從此與宿敵德國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國與新中國建交,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 1966年 法國宣布退出北約,并限令美國在一年內(nèi)撤除在法國領土上的駐軍和基地。 1967年 歐共體成立 1975年8月1日 歐洲安全及合作會議成員國簽署赫爾辛基文件 1985年12月17日 12國簽署單一歐洲文件 1993年 歐盟成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