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發(fā)(1921-2007),上海市金山區(qū)楓涇鎮(zhèn)人。名潼,齋名曾用“步鯨樓”、“不教一日閑過齋”,后稱“三釜書屋”、“修竹遠山樓”。幼年即接觸中國字畫,但給他印象之深莫過民間藝術。1941年畢業(yè)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系。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舉辦個人畫展,1949年后從事美術普及工作,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創(chuàng)作員,1956年參加上海畫院的籌備工作,并任畫師。長期任上海畫院院長,此后,藝術視野不斷拓展,“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鳥方面獨樹一幟。在連環(huán)畫、年畫、插畫、插圖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詣。工書法,得力于秦漢木簡。他的畫早年受陳老蓮影響,晚年多作花鳥畫。 藝術要求對描繪的對象進行必要的提煉、概括、變形,但必須以寫實為基礎,無寫實基本功的'變形',是無本之本、無源之水。藝術要夸張,要比真實的高,例如唐三彩中的駱駝,頭就略微抬高一些,比一般照片中的平視駱駝更顯得高昂有勁,顯示出它的藝術魅力。藝術要變形,但要變得好,變得不好就顯原形了。古人的花鳥畫要極度予以重視。宋元的花鳥畫從生活中來,描寫的花鳥既生動又科學。繼承和生活不能脫節(jié),要把向生活的學習和傳統(tǒng)的繼承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結(jié)合起來。畫山水畫,畫家要有情,山水更會含情脈脈。畫山就是要畫具體的山,畫樹就是要畫具體的樹,要有它們的性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