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不小心就可以從宇宙的某個角落, 打撈出幾個關(guān)于房子的故事。 文|2話不說 上次給大家介紹了東半球最高住宅,公園大道 432。1982 年就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建筑大師理查德·邁耶對其的評價是:丑,簡直是紐約市的恥辱,之一。他眼中的恥辱之二,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住宅項目,Via 57 West。 不過,這座建筑同時也獲得了 2016 國際高層建筑獎,以及最佳高層建筑等榮譽。 很多人叫它金字塔。 夠了。為什么老是介紹資本主義奇奇怪怪的建筑?很簡單,大家都想進城買房。史無前例的城市化正在改變我們城市的物質(zhì)形態(tài),密度空間其實是我們未來生活要面對的主要問題,不是高層建筑,而是高層建筑群。 舉個例子,早在 2010 年,珠三角地區(qū)人口已達到 4200 萬,超越東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連續(xù)城市群,到 2050 年,更有可能達到 1.2 億居住人口。其中深圳的人口數(shù)量在短短的 36 年間從 3 萬增加到驚人的 1200 萬。 我們的地產(chǎn)大佬萬科,已經(jīng)開發(fā)出工業(yè)化的造樓模式,設計統(tǒng)一標準,部件工廠預制,現(xiàn)場統(tǒng)一裝配,蓋樓裝修一體。 無論小區(qū)被裝飾成歐式田園或美式風情,這種樓被看做是垂直擠壓型的,買地、圍和、復制。也沒什么不好,這也是現(xiàn)在生產(chǎn)效率最高、質(zhì)量最靠譜的住宅之一。 但是呢,好的地段也有諸多的條件限制:怎樣獲得更好的陽光和視?是不是可以持續(xù)發(fā)展?地震消防怎么跟上?不久的將來,這些因素會讓同一區(qū)域的不同建筑產(chǎn)生不同的價值?;蛘哒f,它讓我們住得更舒適。 Via 57 West 就是朝這方面努力的一個案例,其設計師 Bjarke Ingels 也被評入《時代》周刊 2016 全球最有影響力 100 人。設計 CCTV 的建筑師庫哈斯為其背書:Ingels 的房子代表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他和硅谷的那些企業(yè)家沒什么兩樣,通過自己的產(chǎn)品讓地球更美好。 在這張灰蒙蒙的遠眺圖里,看見沒,就是那個金字塔。 Bjarke Ingels 是直接被地產(chǎn)老板 Douglas Durst 邀請來的。通常,地產(chǎn)商啟動一個項目,會搞設計競賽,類似于招標,大家提交方案,看誰的更好。但Durst對 Ingels 早有中意,2010 年,他參觀了Ingels在丹麥的建筑事務所,當下被折服,「每一個樓都顯得與眾不同,總是那么因地制宜」。 舉幾個例子,BIG(Ingels 建筑事務所)設計的鐘表博物館,在建。 發(fā)電站,在建。 8 字型住宅樓,已完工。 Via 57 West,項目位于紐約曼哈頓57街。曼哈頓,紐約的中心;中城,曼哈頓的中心;57 街,中城的中心,這條街以豪宅聞名,也號稱「百萬富豪大道」,公園大道 432 也在附近。 但鏡頭拉近,問題來了。雖然所述都不假,但地塊在3個中心的最西端:北側(cè)有一座老舊的發(fā)電廠;南側(cè)要建垃圾分揀中心;東側(cè)緊挨另一座公寓大樓,玻璃幕墻的海琳娜大廈;西側(cè),一條高速公路呼嘯而過(不過高速路旁邊是哈德遜河)。這片地區(qū)也叫地獄廚房,過去是平民窟,以醞釀犯罪和黑幫老大而聞名。 問題有點棘手,垃圾場大家都不想挨吧?有味。公路呢,有點吵。更重要的是,海琳娜大廈不能擋,這是老板 Durst 的另一座資產(chǎn),出租公寓,600 多戶,總不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Ingels 就喜歡這種,限制即自由,它是建筑界的推理派,喜歡根據(jù)條件所限一步步得出最優(yōu)結(jié)果。 首先,既然我們有一個矩形的空地,那么升起一個建筑。 對于住宅來說,這個矩形太寬了,中間挖一個洞,這樣每戶都能有窗戶。 然后,發(fā)生了一些突變,一言難盡,總之是東北角拉高至 137 米,其他方向降低。 通過不同樓層的平面圖(黃色代表居住空間),我們直接看療效,住戶主要集中在東北角,數(shù)量依高度遞減,靠近高速路的西面只有兩層,容納商戶和配套,不住人??拷謷行牡哪厦嬉彩堑讓?,住戶也較少。 這個造型也讓陽光能探到庭院內(nèi)的各個角落,而且,住在最東面的住戶也能看到哈德遜河。 因為北高南低,海琳娜大樓的視野也給予了保證。 北面住戶陽光不好咋辦?窗戶設計成梯狀的,這樣起碼能享受到夕陽。 那么建筑物斜面上的洞洞是啥。 住戶的陽臺。它們都位于頂層,風景絕佳(大斜面也創(chuàng)造了如此多的頂層)。 從室內(nèi)看。 建筑師還為此專門造了一個詞,庭院高層(Courtscraper),歐洲庭院式街區(qū)(Courtyard)與曼哈頓摩天大樓(Skyscraper)的完美結(jié)合。 那么什么是歐洲庭院式街區(qū)?看圖,特點是中間有院子,底層有商戶,方便住戶交流。 而曼哈頓的住宅傳統(tǒng)是摩天大樓,私密性好,視野開闊,但可能你從來不知道鄰居是誰。 Ingels 說,Via 57 West 既有歐式社區(qū)的公共品質(zhì),也有高層的良好的視野以及采光通風。 中間掏空的部分成了一座花園,與中央公園比例相同,只不過小了 13000 倍。注意。公園其實是在空中,從第大樓 2 層進入,呈斜坡蜿蜒至 3 層樓高度。作為住宅的空間也從 3 層開始。 那么第一第二層是啥,配套。一層東面是建筑入口,有大廳。其余,主要是沿街商業(yè)空間,藍色的部分。 左邊最大的一塊空間已被 Landmark Theatres 租下,這是美國最大的電影院線,既放映美國大片,也放映獨立電影、外語片、經(jīng)典修復電影和紀錄片。 二層是各種配套設施。參看平面圖。 1. 花園的入口;2. 游泳館;3. 籃球場;4. 健身房;5. 公共活動室,有開闊的天臺;6. 游戲室。 游戲室。 開闊的公共天臺。 一進入大樓有一個大樓梯,把住戶導向二層花園和各種活動空間。 主入口的對面,開發(fā)商請藝術(shù)家做了一個八層樓高的裝置藝術(shù),掛在海琳娜裙樓的墻上。開發(fā)商說,這件雕塑喚起了哈德遜河的流動感。反面那個方面的住戶也看不到河景,就看這個吧(東南角很低,沒幾戶)。 因為造型奇特,Via 57 West 有 178 種戶型,從小開間到 4 室 1 廳一應俱全,也是出租公寓,只租不售。月租從 3000 到 16000 美金不等。屋內(nèi)設施齊全,配有洗衣機、洗碗機、新風系統(tǒng)等。 戶型之一。 樣板間。 整座建筑還包括 20% 的保障性住房,符合條件的人都可以申請,然后搖號。一室一廳只需 600 美金。開發(fā)商說,「我們已經(jīng)收到了約 17000 份申請」。當然,建筑商這樣做也能享受政府的稅費減免。 Via 57 West 大樓采用了板柱結(jié)構(gòu),不復雜,鋼筋混凝土,最后 10 層直接用不銹鋼搭建。 老板 Durst 曾建議把這幢樓的尖頂去掉,來一套頂樓大豪宅(Pentshouse),他拿出一美元的背面圖案給設計師看:喏,按這個弄(這個圖案就是另一個故事了)。被 Bjarke Ingels 拒絕了,最后頂部被用做了設備層。 寫到這里,我想找一些這幢樓的負面評價,沒找到。只有理查德·邁耶覺得它丑,覺得它太不尊重歷史了。但也有人說了,對紐約太尊重,就是對它最大的不尊重。 Or by a cyder-press, with patient look, 周一至周五推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