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文閱讀段落作用題 王緒然 高中語文教師 2016-12-19 14:35:47 段落作用題是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中常見的題型,我們先根據(jù)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來給出相關的答題方法。今天我們先來看首段的作用。 一、首段的作用 ?。?)內容上: ①渲染氣氛(多指環(huán)境描寫),揭示主題。 ?、谡諔獦祟},或照應下文。 ?、坶_篇寫景,為故事設置背景。 ?、荛_篇寫景,由眼前景物引起下文的回憶。 ?、蓍_篇點題,總領全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多指環(huán)境描寫)。 ?、藿淮适缕鹨颍瑸橄挛淖麂亯|(或引出下文或埋下伏筆),是全文故事的大前提。 ?、呓淮适掳l(fā)生的背景。(多指環(huán)境描寫) ?、喔爬ń榻B人物的性格品質(或事物特點),總領全篇。 ⑨概括介紹人物特點(或開篇寫景),與下文的某一內容形成對比。 PS:此處需要注意“做鋪墊”一詞的用法。 “為下文做鋪墊”和“引出下文”是段落作用中較常見的專業(yè)名詞,大家在使用時需要注意區(qū)分: “做鋪墊”是對行將來臨的事物的襯托。 “引出下文”一般是作者的一句思考或者疑問等,來引發(fā)下面的內容。一般是緊接其后有比較明顯的語義承接或轉折。 簡單的說,“做鋪墊”往往筆墨較多,唯恐讀者不見,內容上起到烘托的作用。而“引出下文”往往比較簡短、概括,內容點到即止,方便后文的描寫或敘述。 ?。?)結構上:①開門見山,開篇點題,統(tǒng)領全文。②引起下文。③總結全文(統(tǒng)攝全篇)。 (3)表達效果上: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分析(如比喻、設問、反襯等),或表達效果分析(如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引人入勝等)。 當然,如果首段為特殊段,如倒敘段、環(huán)境描寫段,也可以通過相關的手法角度進行分析作答。這兩種特殊段落的特征在之前的每日一題中已經(jīng)介紹過,同學們可以翻查之前的內容進行補充。 例如:《彩色的荒漠》第14題:文章第一段描寫了戈壁灘的哪些特點?聯(lián)系全文,談談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內容:①戈壁灘環(huán)境的惡劣;②戈壁灘色彩的單調。 結構:①為表現(xiàn)石油工人為祖國人民所做的巨大貢獻埋下伏筆;②與下文要描寫的彩色建筑物形成鮮明的對比。 表達:先抑后揚,激發(fā)讀者興趣。 再如:《上善若水》第11題:開頭一節(jié)的三個問句,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有什么作用? 答案:結構:領起全文內容; 內容:表明文章由實到虛的思路; 表達: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結尾段作用 ?。?)內容上: ?、冱c明中心(揭示中心,揭示主旨,點明主旨,畫龍點睛、升華感情)。 ?、诤畹亟沂局髦?,引發(fā)讀者對文中問題的注意和思考。 ③深化中心(深化主題,升華文章的思想感情)。 ?、茳c題,揭示題旨。 ⑤總結全文,評議文中人物。 ?、耷擅畹亟沂臼聦嵳嫦?。 ?、哂袝r,文章結尾處,有一段補敘,作用是:補充與文章有關的內容,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完整,突出文中事件的意義重大(或人物影響深遠)。 ?、嗔钊松钏?,給人啟示,讓人覺得回味無窮。 ?、崾刮恼玛┤欢梗馕渡铋L,發(fā)人深省。 ⑩卒章顯志(篇末點題),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 ?。?)結構上: ?、僬諔_頭(照應題目,照應前文),使文章結構嚴謹。 ②前后照應(首尾呼應)。 ?、谑帐?,使文章結構完整。 ?。?)表達: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分析(如比喻、設問、排比等)或表達效果(如充滿哲理,委婉含蓄,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或給讀者回味思考的空間等)。 例如:《南山雨》第17題:請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俳Y構:與前文送我詩集相照應; ②內容:申先生點頭的細節(jié),表明他理解了“我”交還詩集的用意,暗示了“我”與申先生情感上的默契; ?、郾磉_:營造了一種感傷的氛圍,耐人尋味。 再如:《銹損了的鐵鈴鐺》第17題:請分析最后一段畫線句子的妙處。 內容和結構:(1)以勉兒落淚鐵鈴鐺這一生動形象的細節(jié)描寫收束全文。 情感:(2)委婉含蓄地抒發(fā)了他對爸爸的懷念和傷痛之情。 表達:(3)深化主題、含蓄蘊藉、余味無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