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常規(guī)檢查無異常。無外傷、手術史。眼科檢查:VOD 1.2,VOS 0.02。IOP(指壓) OU Tn。右眼前節(jié)(-) 。左眼結膜無明顯充血,角膜水腫霧濁伴大泡形成,KP(-),Tyn(-),虹膜鼻上方萎縮,顳上方虹膜周邊前粘連,顳側瞳孔緣色素外翻前粘連,瞳孔大,變形移位,鼻下方成角(圖1,2),光反射(+),晶狀體透明,眼底窺不清。眼科超聲生物顯微鏡( 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 檢查報告: 左眼虹膜根部膨隆,前表面與角鞏膜內(nèi)面相貼,遮擋鞏膜突,房角關閉。并伴有角膜上皮大泡( 圖3,4) 。右眼前房角未見異常。給予50% 葡萄糖注射液點左眼后角膜水腫略有緩解。 圖1,2 ICE 綜合征右眼前節(jié)裂隙燈檢查所見 圖3,4 右眼UBM 檢查所見 討論 虹膜角膜內(nèi)皮綜合征( iridocorneal endothelialsyndrome,ICE綜合征) 是一組以角膜、房角和虹膜異常為特征的眼病。臨床可分為三型:原發(fā)性虹膜萎縮,以進行性虹膜萎縮合并瞳孔變形移位和裂孔為特征;Chandler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角膜水腫;虹膜色素痣綜合征,以多發(fā)性細小色素性虹膜結節(jié)為特征[1]。本例虹膜病變較明顯但無虹膜裂孔形成,為介于原發(fā)性虹膜萎縮和Chandler綜合征間的變異型。 ICE綜合征是一種少見的眼病,臨床變化較多,需與Fuchs內(nèi)皮上皮營養(yǎng)不良、Rieger綜合征、彌漫性虹膜惡性黑色素瘤等相鑒別。ICE綜合征的治療主要針對角膜水腫和青光眼。早期可用5% 高滲鹽水或50% 葡萄糖注射液滴眼減輕角膜水腫,眼壓升高者應用減少房水生成的藥物。晚期行角膜移植或抗青光眼手術[1]。 雖然ICE 綜合征多見單眼發(fā)病者,但亦有報道ICE 綜合征患者對側眼角膜內(nèi)皮細胞密度低于正常眼,因此有必要對ICE 綜合征患者的對側眼進行長期隨訪[2]。 參考文獻 [1] 李鳳鳴,主編.中華眼科學(中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777-1782. [2] 劉祖國,張梅,陳家祺,等.單眼虹膜角膜內(nèi)皮綜合征患者對側眼的臨床表現(xiàn).中華眼科雜志,2002,38:16. 作者:王云 謝馳 方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