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癡庵,生于明萬歷二十年,明天啟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崇禎自縊身死后,他到南京擁立福王為帝,建立南明小朝廷。次年南京被攻破,被逼降清。順治年間官授禮部尚書,病卒于順治九年。 王鐸因為做了貳臣,在人格上為當時人不齒,但是他的書法雄放恣肆,極具風采,是明清易代之際最有成就的書家。 王鐸認為學書法應該學古人,尤其還說“書不宗晉,終入野道”。 他最為有名的是行草。其最大的特點是草中帶楷,時人謂之“雨夾雪”。前人寫草書多借力運筆,隨意揮灑,王鐸則不然,他是在非常清醒的狀態(tài)下,一絲不茍地書寫,因此頓挫轉折都非常明顯,即使數(shù)字連寫,一氣呵成,也會做到脈絡連貫清晰。 他的有些作品,字或輕或重,或左傾或右移,似乎全不經意,但通篇卻氣韻生動,另有一種爽心悅目之感。 臨帖軸 擬山園帖 擬山園帖 王鐸行書《米芾跋歐陽詢<度尚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