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懸燈結(jié)彩”之“懸”字。金文①的左邊是一棵樹(木),其右是用一條繩索吊著一個人頭,眼睛圓睜。小篆②則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其左是倒“首(頭)”,還有彎彎曲曲的頭發(fā)下垂,其右是個“系”字,表示“吊”的意思。③是楷書的寫法,在小篆的基礎(chǔ)上又增加了一個“心”字,表示“牽掛”或“提心吊膽”之意。小篆本為會意字,而現(xiàn)在變成一個上聲(繇)下形(心)的形聲字,這就復(fù)雜多了。④是簡化字。 “懸”字的本義就是“吊掛”,如:“懸流飛瀑,近三百許步?!保ā端?jīng)注·廬江水》)這是說廬山倒掛的飛流瀑布,有三百多步長。由“吊掛”之義又可引申為“牽掛”,如“懸心”、“懸念”等?!盃繏臁币餐c“遙遠(yuǎn)”有關(guān),所以“懸”字又有“遠(yuǎn)隔”之意,如庾信的《詠懷》詩:“遙看塞北云,懸想關(guān)山雪?!庇伞斑b遠(yuǎn)”之義又可以引申為“久延不決”的意思,如“懸案”等。 “懸河”本來是形容瀑布,如:“懸河注壑,二十余丈。”(《水經(jīng)注·清水》)可是后世則多形容說話滔滔不絕或言辭流暢奔放。如“懸河瀉水”、“口若懸河”等。 ——左民安《細(xì)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墩f文》:“縣,繫也。從系,持 ——《字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