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jié)腸癌 Ⅳ期 李某 , 男 , 71歲。2009 —11 一12 初 診 患 者 2009 —11— 08 因納差 、 乏力 4 個月, 下肢水腫 2 個月在某醫(yī)院診治 , 查 CT 示 : 肝臟 轉(zhuǎn)移 瘤 , 門脈肝 右 葉分支 受 累 , 腹 水 形成 ,結(jié)腸肝曲 占位 , 考慮 結(jié)腸 癌 ; 胃周 及 后腹膜 淋 巴結(jié) 轉(zhuǎn)移, 脾大, 右腎囊腫, 膽囊炎 . 右側(cè)胸腔少量積液。血癌胚抗 原(CEA ) 223. 3 ng/ mL , CA 一199 > 300 ng/mL 。未行 手術(shù)及放化療, 轉(zhuǎn)投中醫(yī)治療。既往有強直性脊柱炎病史 10 余年??淘\: 納差, 乏力欲寐, 腹脹, 平臥時 口干, 起則唾液盈 口, 下肢水腫, 夜尿頻, 大便不成形 , 舌黯紅, 有紫氣, 苔光, 脈弦細。曾以益氣養(yǎng)陰、 清熱活血等法治之 , 癥狀未有改善, 細察之, 患者形體消瘦, 精神萎, 手足不溫 , 語 聲低怯 , 氣短 , 苔光而水 滑 , 尺 脈沉而細微 。遂 考 慮證屬脾腎陽虛, 水濕瘀阻, 水氣上沖。治宜溫陽健脾 , 降沖利水。選方四逆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加味。藥物組成 : 制附子 3 g, 干姜3 g, 甘草 3 g, 桂枝5 g, 炒白術(shù) 10 g, 茯苓、 茯神各 10 g, 黨參 10 g, 陳皮 6 g, 熟薏苡仁30 g, 山藥 10 g, 焦谷 芽、 焦麥芽各 15 g, 焦山楂 10 g, 煨訶子 10 g。水煎服 , 日1劑。服 14 劑后 , 平臥時口干減輕、 夜尿減少, 精神改善 , 起則唾液盈口、 下肢水腫等均減輕, 原方加佛手 10 g、 豬苓30 g續(xù)進 14 劑 , 胃納漸增 , 腹脹亦減 。 按): 本例雖有口干、 苔光等似陰傷表現(xiàn), 但乏力欲寐,手足不溫、 尺脈沉而細微等表現(xiàn)均與少陰病類似?!?傷寒論》 第 281 條目: “ 少陰之為病, 脈微細, 但欲寐也。 ” 陰盛陽衰, 生機欲竭 , 是少陰病的病機關(guān)鍵所在。陽氣的存亡,決定了少陰病證預后的善惡。晚期癌癥患者, 隨著病情進展, 真陽耗散 , 寒濕內(nèi)逼; 或誤服寒涼敗毒中藥, 損傷真陽,形成陰盛陽衰的危重癥。臨床多見畏寒蜷臥, 神疲懶言,手足厥冷, 嘔吐下利 , 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 甚則冷汗淋漓,動則氣喘, 面紅如妝 , 舌淡苔白, 脈沉細微。每從少陰病證 論治, 可起到回陽救逆、 振奮功能、 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及延長生存期的作用。四逆湯是《 傷寒論》 中回陽救逆的代表方, 主治陽氣衰微 , 陰寒內(nèi)盛?!?傷寒論》 第 323 條日: “ 少陰病, 脈沉者 , 急溫之 , 宜 四逆湯。 ” 方中附子通達十二經(jīng)脈 , 溫壯陽氣; 干姜溫中散寒, 并能溫暖脾胃而生化氣血,與附子同用, 倍增溫 陽散寒 , 陽升則陰長; 甘草補益中氣 ,與附子、 干姜相伍 , 補氣化陽?;颊卟粌H有脾腎陽虛之象 ,腹脹 、 平臥時口干、 起則唾液盈 口、 下肢水腫等 , 結(jié)合水滑苔 , 似是水氣上沖之征 , 故合用《 傷寒論》 中溫中降逆的代表方苓桂術(shù)甘湯, 從而改善癥狀, 減輕患者痛苦。 2、左肺癌 Ⅳ期 徐某 , 女 , 50 歲。2010 — 03 — 30 初診 。患 者 2010 —03因胸悶, 左胸脹痛在某醫(yī)院查 CT 示: 左肺癌右肺、 縱隔轉(zhuǎn)移,左 胸 腔 積 液,血 CEA 26.3 ng/ m L ,CA一 15349. 83 U/ m L , CA 一125 246. 39 U/ m L , 胸水脫落細胞學檢查找到少量鱗癌細胞, 患者及家屬拒絕放化療??淘\: 胸悶, 動則氣急, 胸脅脹滿而痛 , 胃納欠佳 , 食后飽脹, 二便調(diào) , 不咳, 舌紅 , 有紫氣, 苔薄白, 脈弦滑。證屬痰濁瘀阻,飲停胸脅 , 胸陽不展。治宜祛痰寬胸 , 行氣瀉水 , 宣痹止 痛 。方選枳實薤 白桂枝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 、 小柴胡 湯加減。藥物組成 : 枳實 6 g, 薤白5 g, 桂枝 5 g, 瓜蔞皮 10 g,葶藶子 10 g, 大棗 15 g, 柴胡5 g, 黨參 1O g, 姜半夏6 g, 黃芩 5 g, 地骨皮10 g, 延胡 30 g, 三七 10 g。水煎服, 日1劑,10 劑后癥狀均減輕, 在當?shù)蒯t(yī)院續(xù)方服用 , 2010 —08 復查B 超提示胸腔積液明顯減少。CT 示左肺 占位, 右肺、 縱隔轉(zhuǎn)移, 病灶較前相仿。原方加貓爪草 15 g、 石上柏 15 g續(xù)進。隨訪 8 個月仍可從事部分農(nóng)業(yè)勞動。 按): 枳實薤白桂枝湯和葶藶大棗瀉肺湯出自《 金匱要略》 , 小柴胡湯在《 傷寒論》 及《 金匱要略》 中均有論述。瓜蔞薤 白類方多用于心病治療 , 但奚肇慶 認為, 胸痹除指現(xiàn)代心系疾病, 還應(yīng)包括肺系疾病。胸痹病機為“ 陽微陰弦” , 其中“ 陽微” 指上焦陽氣式微, 氣運不達, “ 陰弦” 即陰濁邪氣, 壅阻于內(nèi)。肺居上焦 , 若痰濁 、 水飲潴留, 胸陽為陰濁邪氣所閉, 導致上焦清陽失曠, 肺氣升降失司, 亦可見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氣 、 不得臥等。據(jù)此, 試將枳實薤 白桂枝 湯用 于治療肺癌胸腔積液而胸悶者 、 術(shù)后胸腔壓 迫感者 , 每多有效 。葶藶大棗瀉肺湯功效瀉肺行水 , 下氣平 喘。葶藶子辛苦寒 , 能開泄肺氣, 具有瀉水逐濕之功, 佐以大棗之甘溫安中而緩和藥性, 使瀉不傷正。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之主 方。少 陽經(jīng)脈 起 于 目銳眥 , 下 耳后 , 人 耳 中, 其 支者, 會缺盆, 下胸中, 貫膈循脅, 絡(luò)肝屬膽。臨床常見惡性腫瘤患者出現(xiàn)邪郁少陽經(jīng)證, 本病患者為一側(cè)胸痛, 系少陽經(jīng)所過之處 , 故佐小柴胡湯以疏泄少陽經(jīng)之郁邪。三方合用, 共奏寬胸通絡(luò) 、 化痰泄水、 扶正祛邪之功。 3、腦 垂體 瘤 鄧某 , 男 , 62 歲 。2010 — 08 —16 初診 ?;颊?因鼻 出血在某醫(yī)院查 MRI 示腦垂體瘤, 直徑約 5 cm, 因腫瘤巨大未行手術(shù)、 放療 , 曾在外院服清熱解毒之中藥, 鼻出血止, 但日漸畏寒, 轉(zhuǎn)求我科??淘\ : 乏力, 極度怕冷, 夏 日需穿毛衣褲, 四肢不溫, 下肢輕度水腫, 大便難解, 面色咣 白, 舌淡, 苔薄白, 尺脈沉細緩。證屬腎陽虛衰。治宜補腎溫陽化氣。方選腎氣丸加減。藥物組成: 制附子3 g, 肉桂 3 g,熟地黃 10 g, 茯苓 10 g, 澤瀉 10 g, 山茱萸 10 g, 川芎 10 g,地龍 10 g, 丹參 10 g, 川 牛膝 10 g, 肉蓯蓉 10 g, 煅牡蠣30 g。水煎服 , 日 l 劑 。服用 2 周后諸 癥好轉(zhuǎn) , 守方續(xù) 進 ,至 2010 — 09 底所穿衣物已和常人一般。2010 —10 復查MRI 示垂體病灶略有縮小。 按): 垂體瘤患者當瘤體增大時, 垂體本身受壓, 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關(guān)腺體功能水平低下, 出現(xiàn)低代謝狀態(tài),如心率減慢、 體溫低 、 怕冷、 水腫等癥, 屬中醫(yī)學虛勞范疇?,F(xiàn)代醫(yī)學治療包括激素替代療法、 病因治療及危象治療。從中醫(yī)角度來講, 這些癥狀可歸為陽虛范疇。本例曾過服寒涼之品, 更損脾腎陽氣 , 故治 以溫陽化氣為大法。腎氣丸為溫陽化氣之代表方 , 在《 金匱要略》 的 5 個篇章中出現(xiàn), 分別治療 5 種不同疾病, 雖癥狀不同, 但病機皆屬于腎陽虧虛、 氣化功能減退, 故均以腎氣丸溫陽化氣治之 全方補瀉結(jié)合 , 其 中生地黃 、 山茱萸 、 山藥滋 腎陰 , 益精血 , 助生氣之源; 牡丹皮 、 茯苓 、 澤瀉寓瀉于補, 祛邪而使補藥得力, 又防陰藥助濕礙邪之弊; 少量附子 、 桂枝溫五臟之陽,宣通十二經(jīng), 納五臟之氣歸于腎, 化陰精為腎氣, 冉布于周身, 而成陰陽相濟 , 氣化氤氳之妙, 然本病患者表現(xiàn)以陽虛陰寒內(nèi)盛為主, 無熱象, 故去牡丹皮, 以肉桂易桂枝以加強溫陽, 并結(jié)合辨病少佐活血通絡(luò)之品以達治病求本之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