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8番禺日報 □錢夙偉
12月12日,大眾網報道了《鄒平黃山中學搞“平板教學”高一每生要交2800元買平板!》一文。13日,是黃山中學OKAY智慧課堂項目收費截止的最后一天,大眾網記者來到學校采訪了部分正在給孩子交錢的家長,他們多數(shù)無奈地表示交費并“不自愿”。(12月14日大眾網) “平板教學費”是以“智慧課堂”為名頭。但如教育專家所說,如果不改變教育理念,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可能帶來教育的現(xiàn)代化。只是單純使用平板電腦,而不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在應試教育之下,這只會成為學校給學生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的工具,不會帶來什么實質的教育改革。確實,不去改變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模式,以為人手一臺平板電腦就是“智慧課堂”,凸現(xiàn)出的只是教育的浮躁。 現(xiàn)在這種只追求形式上的“現(xiàn)代化”成為時髦。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堅守,該校的計算機系雄冠全球,學校位于世界IT行業(yè)的心臟硅谷,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應有盡有,卻仍然堅持傳統(tǒng)的教授方式,老師粉筆板書,學生手記筆記。這是因為,老師只展示事先準備好的PPT,就可能準備一次就反復使用,導致內容陳舊。學生就沒有機會領悟推導過程,不動手書寫也會使得上課內容印象膚淺。實際上,手寫是美國至今仍非常流行的一種重要教學模式。大學都如此,中學又何必如此急著一定要用平板電腦上課? 讓人擔心的還在于,雖然現(xiàn)在的家庭,大多數(shù)都能承受甚至不在乎“平板教學費”這點開支,但于一些外來務工人員,于一些城市低收入家庭,卻并非小數(shù),不免加重了生活的壓力。本來,即使購買一些確實需要的教學用品,也始終應該秉持一個最低的起點,那就是,必須是所有的家庭都買得起的。 國家發(fā)改委、教育部2011年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規(guī)范中小學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就規(guī)定,嚴禁向學生強制推銷或變相推銷教輔材料和其它商品,不得強制學生統(tǒng)一訂購各種教輔材料、學具、報刊雜志等。學校因教學需要確需購買的,應從公用經費中列支。據(jù)此,“平板教學費”有違規(guī)之嫌。而且,就算學校并非是要從280萬元“平板教學費”中分一杯羹,也給家長造成一種學校和公司合作存在貓膩的錯覺。 當然,學校聲稱并非強制要求交費,但這顯然是不負責任之辭。且不說,如果有學生沒有平板,這本來面向全體同學的“平板教學”如何實施?何況,如果有家長實在無法為孩子配置這樣的“裝備”,那么有可能引發(fā)一些孩子的虛榮,又傷害另一些孩子的自尊。而這顯然有悖教育的本義。從這個角度,“平板教學”至少于現(xiàn)在,還是算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