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指導] 所謂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意旨。立意高明與否往往決定一篇文章的最終優(yōu)劣。然而,同學們在寫作中往往對“立意”不夠重視,常常出現“落入俗套,沒有新意”,“格調低沉,思想不深”等毛病。 出現此類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同學們寫文章時往往喜歡到“優(yōu)秀作文”、“作文寶典”等資料中去尋找寫作素材,而沒有養(yǎng)成到生活中找“米”的習慣。其實,只有生活才是“萬花筒”,我們只有關注生活,積累生活,從生活中選擇那些最能觸動自己心靈的人和事來寫,才能脫離俗套,寫出新意。一般情況下,同學們所接受的教育、接觸的環(huán)境以及年齡思維都很相似,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也存在著許多相似點。對此,我們只有善于放棄頭腦中對題目的第一反應,另辟蹊徑,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出新。 另一方面由于同學們容易受社會不良思想及糟粕文化的影響,有時會把無聊作為有趣、把頹廢當作個性。對此,我們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不斷提升道德品質水準。并且在平時的生活中學會多思考、多分析,努力促進正確、積極的思維判斷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 [美文引路] 父親的畫面(節(jié)選) 劉墉 人生的旅途上,父親只陪我走過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記憶中,卻留下非常深刻的畫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親的音容仿佛仍在眼前。 …… 父親的懷抱也是可愛的游樂場,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他皮襖寬大的兩襟之間,那里面有著銀白的長毛,很軟,也很溫暖。 父親寵我,甚至有些溺愛。他總是專程到衡陽路為我買純絲的汗衫,說這樣才不致傷到我幼嫩的肌膚。在我四五歲的時候,突然不再生產這種絲質的內衣。當父親初次看到我穿上棉質的汗衫時,流露出一種心疼的目光,直問我扎不扎。當時我明明覺得非常舒服,卻因為他的眼神,故意裝作有些不對勁的樣子。 傍晚時,父親更常把我抱上腳踏車前面架著的小滕椅,載我穿過黃昏的暮色和竹林,到螢橋附近的河邊釣魚。我們把電石燈掛在開滿姜花的水濱,隔些時在附近用網一撈,就能捕得不少小蝦,再用這些小蝦當餌。 我最愛看那月光下魚兒掙扎出水的畫面,閃閃如同白銀打成的魚兒,扭轉著、拍打著,激起一片水花,仿佛銀梭般飛射。 當然父親也是我枕邊故事的述說者,只是我從來不曾聽過完整的故事。一方面我總很快地入夢,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從隨手看過的武俠小說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對“踏雪無 痕”和“浪里白條”,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真正的白雪公主,是從父親買的《兒童樂園》里讀到的,那時候還不易買到這種香港出版的圖書,但父親總是千方百計地弄到。尤其是當我獲得小學一年級演講比賽冠軍時,他高興地從國外買回一大箱立體書,每頁翻開都有許多小人和小動物站起來。我始終記得其中的畫面,甚至那涂色的方法,也影響了我學生時期的繪畫作品。 …… 在我記憶中,不曾聽過父親的半句斥責,也從未見過他不悅的表情。尤其記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親明明發(fā)現了,卻一直等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母親說:“看到了還不打?哪兒有這樣的人?” “等它吸飽了,飛不動了,才打得到。”父親笑著說,“打到了,它才不會再去叮我兒子!”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當我被蚊子叮到,總會想到我那慈祥的父親,聽到“啪”的一聲,也清晰地看見他臂上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紅的血跡…… 【閱讀手記】 常言道“嚴父如山”,作者用細膩的文筆,活脫脫地展現給大家一個對兒子溺愛有加的慈父形象。讀起來讓我們感到分外親切。可見,只有來自于真實生活的事,才顯得格外真切感人;只有具有鮮明個性的人,才給人不可磨滅的記憶。 [精彩示例] 我佩服我的語文老師 佟仁 我佩服我的語文老師,佩服他的幽默詼諧,佩服他的聰明睿智,佩服他對我們“潤物細無聲”的關心。 第一次見到老師時,只見他一身嶄新的西裝,很瀟灑,但頭上卻不合時宜地戴了頂帽子,我們忍不住笑了起來。他似乎猜到了我們笑的原因,便摘下了帽子。啊,光頭!大家都笑出聲來。老師卻一本正經的樣子,說:“有什么可笑的?肥沃的土地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我這叫——聰明絕頂。”同學們更笑得七歪八倒。老師把帽子往頭上一扣,又是一句:“這是我的光輝形象,可不能隨便展示?!边€沒止住笑的我們又笑起來。老師第一節(jié)課就這樣俘虜了我們。 又一次,老師走進教室,我們看見他鼻子上蒙了塊紗布,連忙問其故。老師毫不在乎地揮了揮手,說:“沒事沒事,昨天回家時不小心被大地親吻了一下?!蓖瑢W們禁不住又笑起來,聽課的精力卻更集中了。 老師雖然愛搞笑,但幽默中卻藏有深刻的道理。記得那次講《論語》這一課,老師最后總結時說:“孔子可是個大教育家,知識淵博,誨人不倦,只可惜不會電腦?!本驮谕瑢W們?yōu)檫@段話發(fā)笑時,老師卻一臉嚴肅:“那時科技不發(fā)達,還沒電腦。但現在我們如果不學好現代科技知識,以后應付不了激烈的競爭,那我的‘一世英名’就毀在你們手中了?!蓖瑢W們雖然又笑了,但這次的笑卻比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老師的幽默,總是這樣讓我們受到教育,得到啟示。 還有一次,我因為著急去打球,在語文作業(yè)本上草草寫了幾個字就交了。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脫下帽子,指著我的作業(yè)本說:“這幾個字還沒有我頭上剩的頭發(fā)多,難道想和我的光輝形象比美嗎?”我想笑又不敢笑,從此再也不敷衍了事地做作業(yè)了。 大家說,這樣的語文老師,叫人怎么能不佩服! 【閱讀手記】 “老師”這一話題,同學們接觸得一定很多,而本文作者卻能“多想一點,再想一層”,努力地從生活中擷取鮮活的素材。所寫的四件事,緊緊圍繞我“佩服他的幽默詼諧,佩服他的聰明睿智,佩服他對我們‘潤物細無聲’的關心”而展開。因此,文章以其嚴謹的結構、流暢的語言,及逼真的細節(jié),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機智幽默而又愛崗敬業(yè)的語文老師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病文示例] 我和外公的故事 記憶中,外公家門前河上的小橋,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潔白的欄桿,彎彎的橋身……每一處都留有我的歡笑:春天,我會在陽光下的小橋上,與水中的小魚兒嬉戲;夏天,我會沐浴著瑩瑩的星光,在小橋上捕捉那會飛的“星星”;秋天,我會在外公的陪同下,到小橋邊捉那肥美的魚蝦;冬天…… 在那年冬天,下了一夜雪。晨曦中,小橋宛若從天而降的玉橋,晶瑩剔透。我顧不得寒冷,飛奔到小橋上堆雪人。從屋子中追出的外公,看著我那雙凍得通紅的手,心疼地幫我戴上手套。我很乖地戴好后,拉著他那雙溫暖的手撒嬌:“外公,幫我堆雪人嘛。”外公默默地點了點頭。
【閱讀手記】 文章在有限的篇幅中,運用概括敘述與具體記敘相結合的方法,為我們刻畫了一個疼愛孫輩的老人形象,應該說寫得比較成功。不過,深究起來,在文章的立意上還欠斟酌。對本該重點記敘的“堆雪人”過程,一筆帶過,使文章流于一般性“親情”層面,而沒有開掘出“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來源:中考[微博]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