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34)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兩(炙) 黃芩三兩 黃連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講 解 本條原文論述表證誤下致腸熱下利的證治。 一 “太陽病桂枝證”,指太陽中風邪在表,在表當汗不當下,如誤下,故曰“反”,以致邪氣內(nèi)陷而下利不止。 若脈象由原來浮緩而變?yōu)榧贝俚?,說明其人正氣尚有抗邪外達之勢,則表邪未能全部內(nèi)陷,故曰“表未解也”。所以,這里的“表未解”并不是有惡寒的表證,且臨床運用本方,并不以表證的存在為根據(jù),只以腸熱下利為運用指征。 表邪化熱入里,內(nèi)迫大腸,故利遂不止。腸熱上蒸于肺,肺氣不降故作喘,熱邪逼迫津液外越,故汗出;里熱盛,故此可見發(fā)熱一證。 其病機為外邪化熱入里,上蒸于肺,下迫大腸,治以葛根黃芩黃連湯清熱止利平喘。 方中葛根解肌清熱,升津止利;黃芩、黃連苦寒,清腸熱而止利,腸熱清則喘自平,黃芩尚可清肺熱;甘草調(diào)和諸藥,和中安胃。 二 葛根黃芩黃連湯證雖可為太陽誤下所致,但誤下后見證為腸熱下利,病已入陽明,故此不是太陽變證,而是陽明熱證。 此證正好與承氣湯證形成對峙,陽明腸熱若有燥屎與之互結(jié),則是大便秘結(jié)的腑實證;若無燥屎與之互結(jié),則是腸熱下利證。 下利,是陽明里熱熾盛,迫津外泄的表現(xiàn)。陽明里熱熾盛,迫津外泄,如果是多汗,或者是小便數(shù),則容易形成腑實;如果迫津從腸道外泄,則可形成下利。 三 葛根黃芩黃連湯證性質(zhì)屬熱,特征是喘、利并作。 下利的特征是:初為暴注下迫,利下燙熱之黃色臭穢稀水,肛門灼熱;如果是嬰幼兒的下利,不能訴說肛門灼熱的感覺,看肛門周圍發(fā)紅。 還有一個特征是,前額痛連項。 臨床還可見:發(fā)熱汗出,胸中煩熱,午后高熱,干嘔口苦而渴,腹痛或滿,小便短赤,舌苔由白膩轉(zhuǎn)黃厚,舌邊尖紅絳,脈滑數(shù)有力。臨床運用只以腸熱下利為準,表證不是運用本方的根據(jù)。 四 在臨床上,太陽傷寒的麻黃湯證和太陽中風的桂枝湯證,真正誤下的倒不多。但是,現(xiàn)在很多醫(yī)生碰到感冒,辨不清寒熱的卻比比皆是,原因就是現(xiàn)在的教材中關(guān)于外感病初期辨寒熱的方法是錯誤的。 根據(jù)教材的方法不可能辨清楚外感病初期的寒熱,因為辨不清楚,又怕誤治,學術(shù)界出現(xiàn)了一種流行的觀點,就是即使是誤治,對寒證誤寒藥,比對熱證誤用熱藥的后果要輕。 換言之,如果外感熱邪誤用了麻黃湯、桂枝湯后果就會很嚴重;如果是外感寒邪,誤用了寒藥,后果也不會太嚴重。 因此,現(xiàn)在治療外感病初期用寒藥是普遍現(xiàn)象。現(xiàn)在治療感冒的中成藥大部分也都是苦寒藥,如清開靈、板藍根、銀黃顆粒、蓮花清瘟等;還有就是西藥,抗菌素、輸液等。 感受了寒邪,如果是桂枝湯證,用了上述藥物很可能就出現(xiàn)下利,我在前面講過,桂枝湯證本身是脾胃虛弱的人感受了寒邪。 太陽病桂枝證,你雖然沒有用大承氣湯攻下,你用的這些藥也就可能會使患者出現(xiàn)利遂不止了。 桂枝湯證誤治以后出現(xiàn)的下利,也并不都是葛根芩連湯證??梢杂幸韵聨追N轉(zhuǎn)歸: 一. 表證已解,中陽虛弱,理中湯證; 二. 表證未解,中陽虛弱,桂枝人參湯證; 三. 化熱入里,熱迫陽明,葛根芩連湯證。 拓 展 本方為治下利的常用方,但還有治喘的作用,其病機是肺熱下迫大腸,或腸熱上蒸于肺,而見喘、利并作,這是其經(jīng)典的適應證?,F(xiàn)在臨床上肺炎而見下利的病人是其最佳的適應證。 臨床多用于諸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出血性腸炎、急慢性痢疾、急慢性胃炎、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小兒中毒性腸炎、嬰幼兒夏季腹瀉、食物中毒、消化不良、傷寒及副傷寒、以及其他胃腸道感染性疾病,辨證屬于腸熱下利者。 另外,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膿瘍、乙型腦炎、小兒麻痹癥、麻疹、脫肛、帶下等,屬于腸熱上蒸或肺熱下迫者,亦可用本方。 具體運用時可加減化裁,舉例如下: 急性腸炎:證見發(fā)熱口渴,瀉下臭穢,肛門灼熱,尿短而赤,苔黃膩,脈滑數(shù)等,加銀花、馬齒莧、白芍、公英等。 痢疾:下痢,便膿血,發(fā)熱腹痛,里急后重,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等,加白頭翁、秦皮、黃柏、白芍等。 小兒腹瀉:便稀日行數(shù)次,口干,尿赤,舌紅苔黃膩、指紋紫等,加茯苓、白術(shù)、苡仁等健脾利濕之品;若挾食積,可加雞內(nèi)金、焦三仙等消食導滯之品。 慢性結(jié)腸炎:屬于濕熱下注者,加銀花、茯苓、白芍、苡仁、秦皮、車前子等清熱利濕之品。腹痛,里急后重甚者,加白芍、檳榔、木香;嘔吐者,加半夏、竹茹、陳皮等;熱甚神昏者,加安宮牛黃丸。 肺炎:發(fā)熱汗出,咳嗽氣喘,下利黃色稀水臭穢,肛門灼熱?,F(xiàn)在的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以及2003年流行的SARS都可運用,喘甚者可合用麻杏石甘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