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書城 「最受歡迎的古典文化公號 最具人氣的古典文化社群 」 國學(xué)經(jīng)典 | 古典文學(xué) | 詩詞歌賦 | 歷史趣聞 | 風(fēng)俗禮儀
她是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 她相貌穎慧秀逸,嬌艷動人 她精通音律,彈得一手好琵琶 她善寫詩詞,被道宗譽為女中才子 她是蕭觀音 一身才華,又滿載凄涼的蕭觀音 天狗吃月 是夢是真 傳說蕭觀音母親懷她時曾經(jīng)做過一個關(guān)于她人生命運預(yù)兆的胎夢:天空中有一輪又圓又大的月亮,忽然墜入懷中,之后又冉冉升起,在天上成為一輪光輝燦爛的皎月。月亮在空中緩緩移動,燦若太陽,讓人不可仰視。忽然,一只天狗奔過來,一口吞掉了月亮。 她母親驚得大叫一聲,醒來后大汗淋漓,覺得腹痛難忍,生下了一個女孩,取名觀音。蕭觀音自幼能誦詩,旁及經(jīng)書、子書。長大后,容貌端莊秀麗,為蕭氏諸女之冠。
睥睨天下 縱橫古今 契丹族風(fēng)俗,皇帝每年要帶領(lǐng)貴族們外出漁獵,稱為“捺缽”。有一次,耶律洪基在伏虎林縱獵完畢,飲酒高會,蕭觀音豪氣勃發(fā),即席賦詩一首: 威風(fēng)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 靈怪大千俱破膽,哪叫猛虎不投降! 此詩氣勢雄渾,彰顯出北國女子的颯爽豪情,并借打獵為題,表現(xiàn)出雄心萬里、威震四方的氣概與豪邁。在座的群臣齊加恭維,無不嘆服,道宗更是大喜。第二天,果然有一只猛虎在林中奔跑,道宗說:“朕射得此虎,才不愧皇后的詩?!币患淙ィ突?yīng)聲而倒,眾人歡聲如雷,都稱道宗勇武無敵。 蕭觀音還有《君臣同志華夷同風(fēng)應(yīng)制》詩: 虞廷開盞軌,王會合奇琛。 到處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通谷蠡,聲教薄雞林。 大宇看交泰,應(yīng)知無古今。 這首詩雖為應(yīng)制唱和之作,卻慷慨豪邁、大氣磅礴,表現(xiàn)出北方女性粗獷豪放的性格,并有激勵道宗進取的政治文化內(nèi)涵。道宗因此對她十分寵愛,同年的11月,封其為懿德皇后。 建于遼道宗時期薊縣白塔 他本無心 如何回心 蕭觀音4歲就許配給當(dāng)時為燕趙國王的耶律洪基為妃,稱得上是青梅竹馬。成年后的蕭觀音端莊秀麗、婀娜多姿,深得道宗寵愛。 蕭觀音生下皇子濬后,更一度備受道宗恩寵。 然而好景不長,危機和悲劇隨之而來。道宗在位既久,肆意射獵,怠于朝政。蕭觀音常慕唐太宗徐賢妃(徐惠)行事,不時向道宗進諫得失。 如其《諫獵疏》:“妾聞穆王遠駕,周德用衰;太康伏豫,夏社幾屋。此游佃之往戒,帝王之龜鑒也?!?/span> 可惜,耶律洪基并不是一個心懷天下的人。她的進言,對已經(jīng)沒有進取之心的耶律洪基來說,卻是逆耳之言,便對逐漸蕭觀音疏遠起來。
被疏遠的也曾想過挽救,并為此作了《回心院》詞十首。 第一首寫蕭觀音督促宮人打掃宮殿: 鋪繡被,羞殺鴛鴦對; 猶憶當(dāng)時叫合歡,而今獨覆相思魂。 鋪翠被,待君睡。 第五首寫張掛繡帳: 裝鄉(xiāng)帳,金鉤未敢上; 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見愁模樣。 裝繡帳,待君眠。 第六首寫整理床褥: 疊錦茵,重重空自陳; 只愿身當(dāng)白玉體,不愿伊當(dāng)薄命人。 疊錦被,待君臨。 第七首寫弛張瑤席: 展瑤席,花笑三韓碧; 笑妾新鋪玉一床,從來婦歡不終夕。 展瑤席,待君息。 第八首寫剔亮銀燈: 剔銀燈,須知一樣明; 偏使君王生彩暈,對妾故作青熒熒。 剔銀燈,待君行。 第九首寫點燃香爐: 熱薰?fàn)t,能將孤悶蘇; 若道妾身多穢賤,自沾御香香徹膚。 熱薰?fàn)t,待君娛。 第十首寫彈奏鳴箏: 張鳴箏,恰恰語嬌鴦; 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fēng)雨聲。 張鳴箏,待君聽。 (文字框內(nèi)下拉,顯示隱藏內(nèi)容,下同) 《回心院詞》寫得情意纏綿,卻并沒有挽回耶律洪基的心,還給自己招來了禍?zhǔn)隆?/span> 1075年十一月,契丹宰相耶律乙辛、漢宰相張孝杰、宮婢單登、教坊朱頂鶴等人令人模仿《回心院詞》的筆法寫出艷詞《十香詞》,由單登拿給蕭觀音看,說是宋朝某皇后的作品,望其題詩。 《十香詞》 第一香:發(fā)香 笑蓉失新艷,蓮花落故妝;兩般總堪比,可似粉腮香。 第四香;頸香 蝤蠐那足并,長須學(xué)鳳凰;昨宵歡臂上,應(yīng)惹頸邊香。 第五香:吐氣香 和美好滋味,送語出宮商;定知郎口內(nèi),含有口甘香。 第六香:口脂香 非關(guān)兼酒氣,不是口脂芳;卻疑花解語,風(fēng)送過來香。 第七香:玉手香 既摘上林蕊,還親御苑桑;歸來便攜手,纖纖春筍香。 第八香:金蓮香 鳳靴拋合縫,羅襪卸輕霜;誰將白玉,雕出軟鉤香。 第九香:裙內(nèi)香 解帶色已顫,觸手心愈忙;那識羅裙內(nèi),消魂別有香。 第十香:滿身香 咳唾千花釀,肌膚百和裝;無非口噉沉水,生得滿身香。 當(dāng)時不明就理的蕭觀音很是喜歡,并在其上題了《懷古》一詩: 宮中只數(shù)趙家妝,敗雨殘云誤漢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 耶律乙辛等人由此借題發(fā)揮,向遼道宗進《十香詞》及《懷古》詩,誣陷蕭后和伶官趙惟一私通。道宗輕信讒言,連最后一面都不愿見,蕭觀音被賜死,其年36歲,史稱“十香詞冤案”。她的兒子太子耶律植,也在耶律乙辛的構(gòu)陷下廢為庶人,不久之后也被害死。 冤案發(fā)生后,“中外知其冤,無敢言者”,最后被一個叫王鼎的人記錄在了他的《焚椒錄》中。 《回心院詞》中,她曾希望“掃深殿,待君宴”;“拂象床,待君王”;“換香枕,待君寢”。然而,情愛又是何等稀薄,他若是有心,怎會懷疑?若是有心,怎會在最后一刻,都不愿見?若是有心,又怎會至結(jié)發(fā)之人于死地? 細草含茸,圓荷倚蓋,猶與舞衫相似。 回心院子,問殿腳香泥,可留蕭字? 懷古情深,焚椒尋夢紙。 ——朱彝尊《詠蕭觀音》 他本無心,又怎會回心?宮院再大,也終是留不下一個蕭字。 ※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留言 其它公眾號如轉(zhuǎn)載,請回復(fù)「轉(zhuǎn)載」查看相關(guān)注意事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