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蔓子魂游神龍堡 相傳從春秋戰(zhàn)國開始,從現(xiàn)在的重慶、萬州到我們恩施利川一帶,都屬于巴國的領(lǐng)地。史記上說:周武王討殷商,伐紂王時,“實得巴蜀之師”(《尚書》);“巴師勇銳,歌舞(戰(zhàn)陣)以凌(壓倒)殷人”。周天子立國,建周朝,封姬姓子弟為巴國君王,統(tǒng)巴人之地,建都江州(今重慶),為當時“南土諸侯王國之首”。那時的巴國出現(xiàn)了一位英雄——名叫巴蔓子。因平息內(nèi)亂有功,封為大將軍,成為巴民族之魂。 《華陽國志·巴志》中記述:從春秋時期開始,巴國與楚國是長江中上游地區(qū)相鄰的兩個大國,而在中原各諸侯國的眼中,仍視巴國為蠻夷之國,所以巴國與楚國常常結(jié)成同盟,以維持各自的地位和利益。魯文公十六年巴國與楚國聯(lián)手滅掉了位于鄂西(今湖北竹山一帶)的庸國。聯(lián)盟使雙方都獲得了壯大,給國家安定人民幸福帶來好處。 但巴國與國楚又經(jīng)常發(fā)生矛盾,甚至相互打仗。《華陽國志》記載說:如雙方聯(lián)盟出兵伐申國時,楚文王故意刁難,使巴軍驚駭,導致了巴與楚關(guān)系的破裂?!?/font>左傳》記載:魯莊公十八年(公元前676年),楚國聯(lián)合巴國征討申國,巴人因楚文王的不真誠,非常生氣,轉(zhuǎn)而出兵伐楚,在津地(今湖北江陵一帶)將楚軍打得大敗,楚文王也因此而病死了。到了魯哀公十八年(公元前477年),巴國又再次伐楚,包圍了楚國的鄾邑(今湖北襄陽附近),這次巴國楚國派出了三位能干的將領(lǐng)擊敗了巴軍?!度A陽國志·巴志》說“巴、楚數(shù)相攻伐,故置捍關(guān)、陽關(guān)及沔關(guān)”,都如實地反映了這種狀況。又說“巴子時雖都江州,或治墊江,或治平都,后治閬中”,巴國多次遷徙都城并建立了陪都,(今重慶)很可能也與巴楚戰(zhàn)爭而引起的形勢強弱變化有關(guān)。 巴蔓子就是巴國最有能力的大將軍。《華陽國志·巴志》說“周之季世,巴國有亂,將軍有蔓子請師于楚,許以三城。楚王救巴”。 從史料上可以得知,當時巴國內(nèi)部發(fā)生了嚴重的動亂,還不斷遭到了蜀國的攻伐(當時巴國與蜀國常為爭奪鹽井而相互征戰(zhàn)),巴國將軍巴蔓子在緊急情況下,不得已向楚國求救。當著楚王承諾,巴蔓子對楚王說:“楚王如果懷疑我的誠信,這個兵不借也罷!你如果還相信我,今天就讓我把軍隊帶回去。到時候你拿不到三座城,我把腦殼砍給你!我巴蔓子從來說話算話!”楚王見一向耿直的巴蔓子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也不好再說什么,答應立即出兵。 巴蔓子帶著楚很快打垮了叛亂武裝,恢復了國內(nèi)秩序。過了些日子,楚王立即派出使臣找到巴蔓子,要求他兌現(xiàn)當初的承諾,將三座城池割讓給楚國。巴蔓子對楚國使臣說:“不錯,當初我的確答應過。但那是楚王乘我國遭遇危機強加給我的條件,我作為將軍本來就守土有責,豈能私下將三座城池割讓給外國呢。盡管如此,當初我答應了楚王,也一定要信守承諾,決不讓你這個使臣為難。城不能割,但我的頭可以割。用我之頭,充我之城,以謝楚王,這樣可以吧?”巴蔓子邊說邊抽出佩劍,一下將自己的頭割下來。奇跡在這時發(fā)生了,斷頭之后的巴蔓子仍然站立著。史籍記載的情節(jié)是,“蔓子乃自刎,以頭授楚使。”楚國使臣沒有完成接收巴國三城的任務,只得將巴將軍的頭顱帶回國去復命。楚王聽罷不禁深受感動,說:“假使我們楚國能得到巴蔓子這樣忠勇義氣的將軍,又何必在乎那幾座城池呢!”于是下令以上卿之禮埋葬了巴將軍的頭顱。巴國也為將軍舉行了國葬,其無頭之軀埋葬在國都江州,頭顱埋葬在今天利川的都亭山上。任后人緬懷憑吊。 巴蔓子的故事在后世曾廣為流傳?!?/font>宋本方輿勝覽》卷六一就轉(zhuǎn)載了《華陽國志》中關(guān)于巴蔓子事跡的記述,說施州(今湖北恩施)迄今仍有巴蔓子廟,又說巴人“士頗尚氣”,便顯示了“有巴蔓子代節(jié)死義之遺風”的緣故?!洞竺饕唤y(tǒng)志》卷六九也轉(zhuǎn)引了巴蔓子的事跡,卷六六說楚“葬其頭于荊門山之陽”,巴國葬其身于施州清江縣都亭山?!妒裰忻麆僦尽肪硎乓灿浭稣f,忠州附近有蔓子冢,又說“巴王廟在州東一里,神即蔓子將軍也”。此外,傳說重慶通遠門內(nèi)亦有巴蔓子墓。巴國舉國上下對巴蔓子的壯烈行為深為敬佩,常璩編寫的《華陽國志》記述的巴蔓子故事中評價說:“若蔓子之忠烈,范目之果毅,風淳俗厚,世挺名將,斯乃江、漢之含靈,山岳之精爽乎!”這些都說明了巴蔓子將軍的詩集是真實而具有長遠廣泛的影響的。 如今且說自從巴蔓子將軍的頭顱葬于利川都亭山上后,就從地下冒出一股奔涌的靈泉,滋潤得山上草木四季蔥蘢,繁花盛開。具明代朝廷的風水大師考察說:“此地有巴將軍靈魂護佑,非同一般氣象也。” 風水大師說的話,我們姑且可以不信,但是巴將軍不斷顯圣的事卻常在民間出現(xiàn)。這里就舉巴蔓子三次魂游神龍堡,為百姓做了三件大好事為例吧。 團堡鎮(zhèn)民間傳說,在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秋天,團堡牛欄坪境內(nèi)的的磨子洞里有一條水桶大的青蛇修煉成精,會三十六般變化,經(jīng)常變成美女出來奸騙英俊男子,有時化作猛獸驚擾鄉(xiāng)民,索取實物。還給當?shù)氐谋U龘P言:要把這里變成汪洋大海。保正驚慌,求到磨子洞去央求蛇精不要把這里變成大海。蛇精說:“不變成大??梢裕悄惚仨毭恳粋€季度給我送十頭肥豬和一百只雞鴨,送一個童男到我洞中。不然我就要施法變海?!北Uf:“肥豬和雞鴨都可以送來,唯獨童男不可?!鄙呔f:“沒有童男,一慨免談。”保正回到家里,非常著急。為救一方百姓,就向跪在巴蔓子將軍的神像前禱告;“求將軍救助我們一把,萬分感激?!?。 當夜,巴蔓子將軍就給保正投夢說:“我一定來收拾蛇精。” 巴蔓子將軍靈魂來到磨子洞,對青蛇說:“你快離開這里,到瓜洼國去,我饒你不死。”青蛇不依,吐出利劍與巴蔓子展開激戰(zhàn)。巴蔓子將軍亮出寶刀,不到三個回合,將青蛇斬斷,拋入小溪河內(nèi)。可是那青蛇運用起死回生術(shù),又很快從河邊爬上來,追到巴蔓子身后,準備偷襲將軍。巴蔓子大怒:“我要將你碎尸萬段,教你永不翻身!”巴蔓子將軍運用神力,將青蛇剁成肉泥,再次拋入小溪河,為防止蛇精再次變化爬出來,巴蔓子將軍將一座大山移來,緊緊壓在青蛇身上,又將大山的一面劈成陡峭數(shù)百丈的懸崖,就是今天的朝東崖。從此青蛇再也沒有出現(xiàn)了。 保正見巴蔓子將軍真的顯靈,除去蛇精,就帶領(lǐng)民眾在山巖上修建了一座小廟,紀念巴蔓子將軍保佑民眾的功績。 又有民間傳說,說在明憲宗2年(1466年)團堡白果壩村出了一個外號張法師的妖道。這妖道死懶好吃,一肚子壞水,自稱會攆鬼,經(jīng)常以此騙術(shù)騙取民財。李老漢的腳突然不能行走了,家人去醫(yī)院買藥,被張法師攔住,說:“買藥沒有用,我去給他把纏腳鬼捉了就好?!?/span>那天傍晚,張法師帶著攆鬼的器具,到李老漢家去。路上他心想:我只要舞幾下,幾百元錢就又要到手了。......... 突然,前邊出現(xiàn)幾盞燈籠。燈籠上大寫著“李”字。張法師以為是李老漢派人來接他的,于是就跟著這燈籠走。 前邊出現(xiàn)一座吊腳樓木房,燈火通明,一進屋,就有人用茶水招待張法師。 張法師開始作法,師刀狂舞,令牌亂打,一直跳到天亮。心想昨晚的法事馬上完畢,要收錢了。此時雞鳴起來,張法師一看,立即嚇出一身冷汗,原來他根本沒有到李家,而是在一個幾十丈高的懸崖上跳了一晚上,他的師刀、令牌還插在一堆牛糞上....... 張法師很是驚雅,自己捉鬼的,怎么反被鬼纏住了。正當他百思不得其解時:天上云層里傳來一個宏達的聲音:“我是巴蔓子將軍,你這騙人的法師馬上改惡從善,我饒你不死!” 張法師得到巴蔓子將軍的警告,從此再不搞騙人的法術(shù)了。 傳說得最神奇的是,巴將軍給百姓發(fā)放救濟米的故事。明崇禎皇帝十四年(1641年)全國發(fā)生大旱災,山西米脂的李自成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團堡一帶也是哀鴻遍野,百姓吃草皮樹葉。巴蔓子將軍的頭顱在都亭山上看到遍地慘景,就大發(fā)救民之心。他魂游利川,到處施舍糧米。在團堡的神龍堡山間,他開鑿了一個大石洞,里邊儲存百米若干。石壁前一個拳頭大的洞口,只要是受災的百姓,拿著一個碗到洞口求米,都可以得到一碗大米,足夠吃一天到兩天。這個洞一直發(fā)放救濟米一整年,得到救助的百姓超過數(shù)萬人次,使得團堡一方災民得到平安。后來,這個洞被命名為-----出米洞。人們感謝巴蔓子將軍的英靈護佑,一直到2015年,團堡新建的野貓水新農(nóng)村的廣場上,人們還新塑立了巴蔓子將軍的高大雕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