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閱讀,可洞窗八面,會千古人,知天下事,觀五洲奇景,看異域風情。一部名著讀完后,你會覺得自己的靈魂深處被那些歷史上最有天賦的作家的思想和洞察力鼓舞著。中小學生應該讀哪些名著,怎么提高閱讀能力,高效應對“名著閱讀”試題? 依據(jù)《考試說明》,考生閱讀名著,要了解作品主題內(nèi)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質、作品的思想意義和價值取向;對作品的主題、人物、語言等有自己獨特 的感受和體驗,并從作品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教育部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童話,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葉圣陶《稻草人》、張?zhí)煲怼秾毢J的秘密》等。 寓言,如中國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故事,如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各民族民間故事等。 詩歌散文作品,如魯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詩選》、《革命烈士詩抄》、中外童謠、兒童詩歌等。 長篇文學名著,如吳承恩《西游記》、施耐庵《水滸傳》、老舍《駱駝祥子》、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笛?!遏敒I遜漂流記》、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夏洛蒂·勃朗特《簡·愛》、高爾基《童年》、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教師可根據(jù)需要,從中外各類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選擇合適的讀物,向學生補充推薦。 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爾納的系列科幻小說,各類歷史、文化讀物及傳記,以及介紹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常識的普及性讀物等,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學科教師商議推薦。 小筱老師提醒,除以上教育部推薦閱讀書目和老師推薦閱讀讀物外,隨著中考改革對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重視,中考生應該閱讀一些中國文化經(jīng)典著作,如《論語》、《孟子》、《莊子》等。 有人說過:一個人精神發(fā)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通過閱讀可以發(fā)展人性,提升修養(yǎng),可以豐富生活,愉悅身心。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孩子的人格養(yǎng)成、精神世界和人文素養(yǎng)的構建,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yǎng)。 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父母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要培養(yǎng)孩子讀書的習慣,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態(tài)度。如若父母視閱讀為生活樂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會樂于讀書。 父母經(jīng)常津津有味地讀書看報,對待書報總是興趣盎然,孩子便會覺得讀書一定很有趣,于是對書籍充滿著好奇,自然而然會在書的國度中流連忘返。 一本好書,會賦予孩子高尚的品質,會使孩子的心靈得到凈化,在潛移默化中深受高尚情操的熏陶。所以,父母可以根據(jù)教育部推薦閱讀書目,結合孩子年齡和發(fā)展特點,給孩子選擇一本好書。 名著閱讀,不僅可以奠定孩子一生優(yōu)雅人格的基礎。同時,還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 在家中,為孩子選一個光線充足的房間或角落,放置一張書桌,準備一個小書架。讓孩子可以隨意選取自己喜愛的書籍,坐在書桌前放松自在地去閱讀。相信您的家中如果有這樣一個空間,孩子一定會有閱讀的欲望。 恩格斯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無計劃地讀書簡直是荒唐。”因此,應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必有計劃、閱讀必照計劃的好習慣。計劃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給孩子制定閱讀計劃,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不斷約束自己,要求自己中學會了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為其個性良性的成長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在孩子閱讀過程中,父母應先抽出時間,看看孩子要看的書,提一些問題寫在紙上,讓孩子仔細閱讀,然后回答問題,這樣可以避免囫圇吞棗。 孩子需要大人的愛和注意,特別是來自父母的,所以常??陬^上贊揚孩子閱讀的行為,或親親他、拍拍他、摟摟他,這些都能點點滴滴地表示父母對他的感情和鼓勵,從而培養(yǎng)他的閱讀興趣。 列寧說:“書籍是巨大的力量”。的確,書籍,在影響一個人的程度上,力量是無窮的。所以,父母應讓孩子重視書籍的重要性,讓書籍成為孩子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讓書香哺育孩子的人文素養(yǎng)。 其實,語文閱讀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會給考生設置障礙。面對龐大的閱讀庫,同學們怎樣才能真正有效的閱讀,將讀到學到的東西帶入課堂完成考卷呢?對于名著閱讀試題,尤其是中考試卷中出現(xiàn)的名著閱讀試題,小筱老師在這里向同學們分享特級老師給出的幾點建議,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無論你現(xiàn)在是初一還是初二,甚至是初三的學生,建立自己的名著“試題庫”都是最有效的應試技巧。 試題的來源很重要,因為北京中考每年針對名著閱讀考查的題目都是3個空,題量較少,所以可以盡量搜集北京近8年的中考試題。 2014年圖文并茂的考查形式,對于名著是一次顛覆性的改革。然而家長和考生不必擔心形式的變化,因為仔細研讀過14年的中考試題,您會發(fā)現(xiàn)“配圖”不過是新形勢的外衣,文字的解說才是考查的實質。其實“新瓶”裝舊酒的考查形式,還是在考查名著的本身。 不過,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新增名著篇目。一般來說,北京中考新增知識一般會有兩種考查方式:今年下發(fā)當年考查和今年下發(fā)隔年考查。 2016年中考語文學科《考試說明》中首次把名著閱讀獨立成板塊,分值從去年的7分增至10分。2016年中考名著閱讀篇目共9篇,在《論語》《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朝花夕拾》《駱駝祥子》和《紅巖》基礎上,新增《魯濱遜漂流記》和《海底兩萬里》兩篇?!逗5變扇f里》作為科幻小說首次入選《中考說明》的閱讀篇目中。 建議2017年北京中考生可參考2016年中考名著閱讀篇目,提前做好準備,當2017語文學科《考試說明》出來后,不至于無所適從。 從2016年中考名著閱讀篇目來看,一共9篇。將其散布于初中3年,其實同學們每個學期的閱讀壓力并不算太大,初一初二的同學只要按照教材選入的時段,逐步完成就可以輕松應對,切記堆積! 對名著閱讀的具體要求,由關注“作品內(nèi)容”“主要人物”“作品思想意義和價值取向”,到對作品“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關注考生閱讀的過程。所以,建議大家在名著閱讀時,多思考,找共通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