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龜浮木” 在茫茫的大海之中,生活著一只已經(jīng)活了數(shù)千年的老盲龜。這只盲龜平時深潛海底,大約是每一百年才浮出海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在海面上,飄著一塊巨大的木板,這塊木板只有一個小孔。大海陰晴不定,每天潮漲潮落,所以這塊木板也是隨波逐流,在汪洋大海中飄來蕩去,行跡不定。 佛陀問諸比丘:“當這只盲龜百年間探出頭來,正好鉆進這塊木板的小孔中,這樣的概率有多大?” 阿難率先回答說:“世尊,這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大海遼闊無比,盲龜和浮木均飄忽不定,它們即便是相遇,盲龜?shù)哪X袋也不會鉆入木孔之中。” 佛陀說:“盲龜浮木相遇,雖然概率很小,但終究有機會。然而在六道之中,我們一旦喪失人身,若再想投生到人間,就比盲龜浮木相遇難得多!珍惜人身,好好修習佛法,才不枉此生!” “一劫的時間” 在佛教術(shù)語里,“劫”是指跨度極大的時間單位。那么“劫”究竟有多長時間呢? 有一位比丘僧來到佛陀那里,頂禮佛足后,敬白佛言:“世尊!您常用‘劫’來形容時間很長?!佟?,究竟有多長?” 佛陀回答說:“劫,極為長遠,不可籌量?!睘榱耸贡惹鹉芨庇^地理解什么叫“劫”,佛陀舉了兩個譬喻: 其一:有一座長、高、寬分別是一由旬的大鐵城(一由旬約合30華里),在城池里堆滿芥子。倘若有人每一百年從城中取一粒芥子,當這些芥子全部被取盡之時,差不多就是一劫的時間。 其二,有一座雄偉的大石山,其石堅硬無比,這座山的縱、廣、高分別為一由旬。假使有人手執(zhí)極薄的蟬衣,每一百年去拂拭一次。當這座大石山被拂為平地之時,便是一劫的時間跨度。 佛陀常教化眾生: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倘一失人身,便是萬劫不復。面對遙無邊際的輪回洪流,早期出離,方為正途。 文:網(wǎng)絡
|
|
來自: 慚愧得很 > 《朋友圈精華仔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