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的國旗與弗朗哥領導的國民軍旗幟】
那是1936年的初夏,康乃馨花開滿山野的時候,因為民族內部矛盾和社會改革失敗等因素,33歲就成為將軍的弗朗哥同志以西班牙西半部及殖民地摩洛哥為根據地,帶領憤怒的人民群眾掀起了了反對共和國政府的“革命”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最終推動了西班牙的民族變革,也造就了弗朗哥的獨裁統(tǒng)治,使西班牙從半資本半封建的落后國家轉化為了蓬勃發(fā)展的主流資本主義國家。 拋開政治方面不提,在內戰(zhàn)中,西班牙本國的軍事技術得到了較大發(fā)展。在內戰(zhàn)之前,雖然西班牙海軍在世界上還能排得上座次,但空軍和陸軍裝備的薄弱實在是令人發(fā)指。以陸軍為例,根據部分資料顯示,在內戰(zhàn)爆發(fā)前,西班牙國內只有20輛坦克,其中馬德里的機械化部隊部署了4輛法國老古董施奈德CA1,10輛“先進”的FT-17部署在馬德里和薩拉戈薩的裝甲部隊,1輛意大利產的FT-17山寨貨FIAT3000在馬德里市郊的卡拉萬切爾(Carabanchel)接受測試。除了這些進口貨之外,當時西班牙國內只有5輛國產坦克,分別是部署在北部城市奧維耶多的3輛特魯維亞A4機槍坦克以及2輛留存在奧維耶多西邊的小城市特魯維亞的蘭德薩武裝拖拉機。 【一張珍貴的老照片,部署在馬德里的CA1】 在不少游戲和小說動畫中,反派的大BOSS經常有一個共同的理論:戰(zhàn)爭才能刺激科技的發(fā)展,軍事科技才是對抗XXX的本錢。在戰(zhàn)前貧薄無力的陸軍和空軍在內戰(zhàn)中獲得了空前發(fā)展,法國、蘇聯(lián)、德國、意大利對內戰(zhàn)雙方的大量軍事援助使這次規(guī)模并不大的國家內戰(zhàn)變成了即將到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試驗場,堪稱當時的“現代化戰(zhàn)爭”。 在西班牙內戰(zhàn)爆發(fā)后,德國援助了弗朗哥120余輛1號坦克,意大利援助了150余輛L3系列超輕型坦克。而在另一方,蘇聯(lián)對于共和軍的援助力度令人嘆為觀止,50輛BT-5坦克和280余輛T-26坦克在20世紀30年代足夠撐起一個中型國家的裝甲部隊規(guī)模,要知道抗戰(zhàn)爆發(fā)之前中國裝備的坦克滿打滿算大小通吃也才只有不到100輛。另外共和軍還有法國和波蘭援助的60多輛FT-17,甚至遠在天邊的巴拉圭還出售了一輛維克斯六噸坦克。 【西班牙共和軍涂裝的T-26】 【西班牙國民軍涂裝的1號坦克】 在西班牙內戰(zhàn)中,參戰(zhàn)雙方對于坦克的戰(zhàn)斗能力信賴有加,無論是掩護步兵進攻還是集群沖擊突破,坦克在戰(zhàn)斗中一直擔當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一輛因油料耗盡或機械故障而被拋棄的坦克,到了另一方手上立刻就會被修復并重返戰(zhàn)場,導致一輛戰(zhàn)車經常數易其主。
【西班牙國民軍涂裝的BT-5和T-26】 然而好景不長,在內戰(zhàn)雙方你來我往撕逼火熱的時候,武器禁運開始了。雖然禁的并不徹底,但雙方背后的各國也不敢太明目張膽大張旗鼓的提供支持了。正所謂窮則思變,既然外援不暢,那就要內部挖潛了。 在內戰(zhàn)中,弗朗哥同志的民族主義陣營國民軍發(fā)現,坦克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應當是伴隨步兵作戰(zhàn)的“保姆”,而是沖鋒陷陣與敵方硬碰硬的“突擊兵”,經常會與對方坦克展開肉搏戰(zhàn)。而在坦克戰(zhàn)中,只裝備機槍的德國1號坦克和意大利L3超輕型坦克在社會主義T-26和BT-5面前只有被按在地上摩擦的份,毫無還手之力。在揉揉屁股痛定思痛之后國民軍決定用意大利和德國援助的20毫米反坦克炮替換1號坦克上的2挺機槍,從而使車身低矮、機動良好的1號坦克煥發(fā)第二春,大有逆推對手把它們打出尿來的決心。而共和軍一看哎呦不能讓他這么囂張,于是將手上繳獲的1號坦克換上了法國援助的25毫米反坦克炮。就這樣,被德國裝甲兵詬病的1號坦克火力不足問題在異國他鄉(xiāng)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 【換用意大利布雷達20毫米炮的1號坦克】 【充分體現裝備西班牙國民軍1號坦克各細節(jié)的美術作品】 【換用法國哈奇開斯25毫米炮的1號坦克】 除了升級改造外援坦克之外,西班牙國內的工廠也開始嘗試建造國產坦克。早在1925年,位于西班牙北部城市奧維耶多西側小城特魯維亞的兵工廠受命研發(fā)本國自產的第一款坦克。在此之前,西班牙接觸過的坦克只有發(fā)過的老古董施奈德CA1和FT-17,因此可參考的坦克設計微乎其微。經驗不足的西班牙工程師們通過冥思苦想,閉門造車般的以西班牙汽車制造商伊斯巴諾·蘇薩(Hispano-suiza)公司的一款拖拉機為懸掛基礎,采用鉚接車體和旋轉戰(zhàn)斗塔的輕型步兵支援機槍坦克。1928年制造出了第一輛樣車,取名為特魯維亞-A4(Trubia A4)坦克,根據制造年份也有M1928和M-28的別稱。 【就像最初的英國坦克以霍爾特拖拉機為原點一樣,西班牙自產坦克的發(fā)展就是從這么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拖拉機開始的?!?/p> 【在工廠整備中的特魯維亞-A4坦克】 特魯維亞-A4坦克長5.38米,寬2.11米,高2.39米,總重小于9噸,裝甲最厚處20毫米,乘員3人,最初計劃搭載一臺伊斯帕諾·蘇薩公司的50馬力汽油發(fā)動機,后認為動力不足改用一臺戴姆勒75馬力汽油發(fā)動機,最大時速19千米。在火力配置方面,由于該坦克最初的設計目標是鎮(zhèn)壓北非殖民地的民族起義,因此設計者的初衷是將其打造為一個擁有全方向火力的步兵支援坦克,用機槍去屠殺蜂擁而上的北非起義者,因此在坦克上預留了較多的機槍位和武器射擊孔。特魯維亞-A4最多可以安裝5挺機槍,并可用輕武器在坦克的各個觀察孔進行射擊。 總體來說,該坦克的設計較為落后,在見識了蘇、德等國先進、快速的火炮坦克之后,西班牙放棄了特魯維亞-A4的后續(xù)生產,只在1931年、1934年和1936年各建造了一輛該型坦克。在內戰(zhàn)開始后,部署在奧維耶多的三輛特魯維亞-A4被國民軍所控制,而在特魯維亞兵工廠內尚未完工的第四輛被迅速建成并加入共和軍。共和軍的這輛坦克在1936年9月10日攻擊奧維耶多時被炮火摧毀,而剩下的三輛則在北部地區(qū)戰(zhàn)勢平定后退出一線部隊,不知所終。 |
|
來自: 不沉俾斯麥 > 《二戰(zhàn)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