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 北京時間2016年11月24日,Nature雜志以“The evolving quality of frictional contact with graphene”為題在線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界面摩擦對于二維材料存在獨特的機理:二維材料由于其超薄的幾何特性和超大的柔性,能夠通過改變自身構型來影響接觸界面的釘扎狀態(tài),進而可從界面的“質”而不僅是“量”上來調控其摩擦性能。這項研究成果是由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孫軍教授課題組的李蘇植博士,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李巨教授(通訊作者)的指導下,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李群仰副教授(通訊作者)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Robert W. Carpick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合作完成。 通訊作者:李巨教授(左)、李群仰副教授(中)和Robert W. Carpick教授(右) 【成果簡介】 自2004年石墨烯首次被制備以來,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因其獨特的電、磁、熱、力學等性質,成為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點。然而盡管經歷了多年的研究,石墨烯的一些基本性質仍然沒有被很好地理解,例如當物體沿著其表面滑動時石墨烯的性質和行為方式。對于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摩擦過程中展現(xiàn)出的演化行為,迄今為止傳統(tǒng)的微觀摩擦理論尚未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研究人員通過原子模擬,首次重現(xiàn)了石墨烯摩擦行為的所有核心現(xiàn)象,并提出了二維材料可能存在的一種全新的摩擦演化及調控機制。新的研究表明:在接觸摩擦過程中,石墨烯由于層數(shù)不同,確實會引起表面變形能力的差異,進而影響真實的接觸面積;但這種單純的粘著褶皺效應對界面摩擦力的影響在部分情況下很可能十分有限。通過對原子尺度界面作用力做細致的統(tǒng)計分析,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主導界面摩擦(包括其瞬態(tài)演化)行為的關鍵因素是界面的咬合“質量”,即上下表面原子間的局部釘扎強度和整個界面咬合作用的協(xié)同性。在滑動過程中,石墨烯由于具有超強的面外變形能力,能夠動態(tài)地調整其構型從而改變與壓頭原子之間緊密接觸和協(xié)同釘扎的程度。正是這種特殊的“接觸質量”調控能力,使得石墨烯在摩擦中具有奇特的演化效應以及層數(shù)依賴性?;诖藱C理,研究團隊還提出并論證了通過對二維材料施加可控變形來實現(xiàn)對表面摩擦行為大范圍調控的新思路。 【圖文導讀】 圖1 300K溫度下Si尖端在石墨烯/Si襯底表面上滑動時的模型和摩擦行為 (a)附著在Si襯底上的石墨烯; 圖2 單層石墨烯/Si襯底上的原子尺度摩擦力的演變 (a-d)圖1(g)中標記的四個時刻相應的摩擦力分布; 圖3 300K下單層懸浮石墨烯的粘著/滑動摩擦模擬 (a)模擬模型,分別有褶皺數(shù)不同的三個石墨烯樣品G1,G2,G3; 圖4 單層懸浮石墨烯上的原子尺度摩擦力的演變 (a-c)圖3(b)中三個樣品的摩擦力分布對比; 【總結】 該研究工作首次闡述了石墨烯摩擦演化行為的機理,相關的“接觸質量”理論對于其它擁有超柔力學特性的二維材料也具有普適性,同時對進一步理解固體界面摩擦行為的物理機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作為新一代的固體潤滑劑,石墨烯在諸多方面都表現(xiàn)出優(yōu)于傳統(tǒng)材料的特性,本工作對于石墨烯在摩擦和磨損領域更為有效的應用也提供了相應的理論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