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第一場雪,趕在小雪這一天前來了。期盼了一整個白天,雪花在凌晨兩點時翩然而至。早上起來,看到了許多關(guān)于雪景的圖片: ▲忘在陽臺的茶盤,土木杜攝 ▲攝于景山公園 ▲前門楊梅竹斜街 模范書局 姜尋攝 ▲激動的汪星人 ▲下雪的紫禁城 ▲littlekok攝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還未來得及約定看黃葉遠飛,至少還能一起感受雪花綻放的氣候。一年中最純凈與浪漫的日子,到來了。 '煮雪烹茶”自古是文人的一大雅好。“煮雪問茶味,當風看雁行”。白居易也曾有云:“掃雪煎香茗”。 《紅樓夢》有一首《冬夜即事》,詩云: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妙玉招待黛玉、寶釵、寶玉喝“體己”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瓣上的雪,在地下足足埋了五年,夏天取出來,才只喝了一次。想來能為你煮雪烹茶的女子,真是可以當紅顏知己的。 雪的風雅要在漆黑長夜才顯得明顯。明代散文家張岱曾在《湖心亭看雪》中寫道,大雪接連下了好幾天,湖中行人,各種飛鳥的聲音都消散了。晚上,他穿著皮襖前往湖心亭看雪,以為整個西湖就自己和船夫了,但來到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在空曠的湖中心小酌一杯,想想都覺得有無限意境。 而冬天最最熨帖和溫暖的,莫過于在雪夜里,一位親人、友人或者戀人,邀你去共飲一杯。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span> 對著暖暖的火爐圍坐在一起,吃小食,對酌一杯。漫天大雪之中,仿佛只有兩個人的存在。今夜我不關(guān)心人類,我只關(guān)心你。 下雪浪漫如斯,如果不表白,仿佛都浪費了這日天地。告訴一個人“我這里下雪了”,是一句看似無關(guān)痛癢卻又再直白不過的情話。 “以前看夏目漱石把“I love you”譯成“今夜月色很好”的時候,以為自己看懂了,無非是東方男人的含蓄之類。今天長春下了頭場雪,特別想把“下雪了”告訴一個人的瞬間,忽然明白了“月色很好”是怎樣的一種心情,那是和含蓄無關(guān)的東西。而是含蓄的反面,是很直接的情話。” 北京初雪,你第一個告訴了誰? 不知道這個冬天是你一人度過,還是有戀人。春風十里或是夏日瀲滟中,吵吵鬧鬧不覺孤單。反而是在這寂靜無聲的下雪天,第一次,你希望有人與你共白頭。 “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哪 你再不來,我就要下雪了” ——木心 ![]() 下雪時最開心的,莫過于外面天寒地凍,而我們關(guān)起門來熱熱鬧鬧地吃火鍋,仿佛是天越冷,心靠得越近,一定要自然的嚴酷來提醒這一刻相擁作伴的珍貴真切。 《紅樓夢》那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下著鵝毛大雪,眾人在屋里熱熱鬧鬧吃烤鹿肉下酒。
而寒冬天氣,最適宜二鍋頭凜冽,涮羊肉溫暖。外面窸窸窣窣下起來雪,我的心里也細細碎碎念叨起了呼朋引伴,酒肉趁年華。'片薄如紙,無一不完整 。”涮出的鮮嫩肉,蘸著芝麻醬小料大快朵頤,暖胃又暖心。 老北京有著名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每一個九的第一天,和最后一次九九的最后一天,便是老北京人吃涮羊肉的日子,也就是說老北京人一冬天至少要吃十次涮鍋。 有人說二鍋頭是冬天的情人,雪后的天氣里,不管吃什么,喝點二鍋頭,才有那么點意思。純正、無異味、濃度高卻不烈,醇厚綿香,回味無窮。還可以通風驅(qū)寒,活血化瘀。當然也可以換做日式的清酒,一杯梅子酒,風雅而暖意融融。冬天看似最冷,其實也最溫暖。和朋友們一起吃宵夜,再對酌幾杯,“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若你想要體悟孤獨的美,又有何不可。一個人在家做壽喜鍋,如果心冷,起碼讓胃是暖的。此時最宜將孤獨下酒,細細吞服。 ![]() 吃飽喝足,下雪的時候很適合窩在家里溫暖的被窩里看電影,外面大雪紛飛,屋內(nèi)熱氣氤氳,這種幸福感,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那種被保護的安穩(wěn)和熨帖。 情書 《情書》有多經(jīng)典,毋庸在這里介紹了。最最美的年華寫一封長信,記錄青春的點點滴滴,只是珍藏在心里再也沒有機會寄出。就像電影中喃喃吟唱的:“我的愛,已隨南風而逝......” 那一幕在雪地里對著虛無大喊如此動人:“你好嗎?我很好!”年華是一封無效信,可我多希望最初的你可以看到。 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 靠著回憶和幻想, 許多意義浮現(xiàn)了,然后消失, 消失之后又浮現(xiàn)。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暖暖內(nèi)含光 愛情永遠是甜蜜伴隨著絕望,熱戀的花火過去,因為感情日趨平淡而分手,因為痛苦想要遺忘,卻發(fā)現(xiàn)寧愿此生一直心痛,也不愿意忘掉那個和你躺在雪地上感受彼此溫度的人。 '純潔無瑕的人是多么的幸福呀 遺忘世界的人,世界也把他遺忘 無瑕心靈中的陽光永恒燦爛 每一個祈求都被接受,每一個愿望都得以實現(xiàn)' 小森林 如果你一個人度過這個冬天,推薦給你一部治愈系的電影《小森林·冬春篇》。平凡的女孩市子在日本名叫“小森”的村莊里獨自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由森林、山谷、溪流包圍的木屋中品嘗一道道自己做的美食。那一道道美食治愈了她,也治愈每一個人。 圣誕節(jié)吃的蛋糕,涂著厚厚的立方的奶油,蛋糕胚由紅豆和菠菜一半一半構(gòu)成,正如圣誕的顏色。曬蘿卜干,煮進湯里泡開和鯡魚一起做成燉菜,就著白米飯。 或是拿甜食來安慰,油煎紅豆餅,紅豆瑪芬,看的人心頭癢癢。這些美食質(zhì)樸簡單,卻能治愈人心。 “黑暗的森林里,水滴的氣息, 側(cè)耳傾聽; 溫柔的風,狂放地吹, 是為了治療傷口; 有時候,雖然什么都不明白; 事到如今,我想告訴你, 我已明白?!?/span> 并不喜歡那首詩“冬天已經(jīng)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四季都很好,各有各的美。不必急切期待春風十里,反而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深愛著冬天,正因冬日蕭瑟,才能安放那些需要休憩的情緒,溫暖和希望才尤其顯得珍貴。這個初雪的日子,無論你是有人陪你度過,還是一個人度過,都愿能留下最美的回憶。 “我偏愛不去問還要多久,什么時候。 我偏愛惦記著可能性,存在自有其理由?!?/span> ——辛波斯卡《我曾這樣寂寞生活》 延伸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贊那度旅行人生】 點擊閱讀原文,預訂精彩旅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