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杜中選 河南省鄢陵縣中醫(yī)醫(yī)院
編輯 / 劉剛 ⊙ 校對 / 許琦 I導讀:攻下法屬中醫(yī)治療八法之一,無論外感內傷病證,若能把握病機,辨證準確,運用得當,每能起頑疾沉疴?,F(xiàn)將以攻下法為主治療疑難危重病人的體會介紹于下。
1關格(腎小球腎炎) 王某,男,20歲,1995年2月13日初診?;颊?0天前因受涼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頭痛咽痛。對癥治療后發(fā)熱減輕,卻出現(xiàn)瞼面浮腫,后遍及全身。查體:T38.5℃,P 106次/min,R 22次/min,BP 18.5/12kPa。WBC 10.5×109/L,RBC 4.0×1012/L,尿蛋白(+++),管型(++),BUN 10.8mmol/L,Cer 164.2mmol/L。 癥見:全身水腫,下肢尤甚,寒熱往來,胸脅脹滿,口苦咽干,惡心嘔吐,大便不通,小便量少,舌紅苔黃厚,脈浮滑數。西醫(yī)診斷:腎小球腎炎;中醫(yī)診斷:①關格,②水腫。 證屬水氣內停,濁邪壅阻,腑氣不通。急則治其標,以通里攻下、和解少陽為治法。 方用大柴胡湯加味:柴胡、枳實、竹茹各15g,黃芩、白芍、大黃(后下)、芒硝(沖)各10g,益母草、車前子(包)各30g。水煎取汁400ml,分次頻服。 服1劑后,大便通,小便增多,嘔吐止,瘀斑,舌苔白,脈細澀。此類水腫除與肺脾腎的功能有關外,當與血瘀有關。 歐陽某,男,8歲。2年前患者患膿皰瘡后出現(xiàn)雙下肢凹陷性水腫,尿少,經門診治療緩解。近日因感冒引起上癥復發(fā)住院。 入院時癥見:眼瞼、雙下肢凹陷性浮腫,納差,惡心欲嘔,尿少,大便溏,2~3次/d,舌質淡,苔白滑,脈沉弱。血常規(guī):白細胞12.2×109/L,淋巴0.38,中性0.62。尿常規(guī):蛋白(+++),紅細胞(+++),顆粒管型2~3。生化:尿素氮7.4mmol/L,肌酐189μmol/L。血脂:膽固醇17.5mmol/L,高密度脂蛋白8.73mmol/L,甘油三酯14.75mmol/L。 中醫(yī)辨證屬脾腎陽虛,予實脾飲加味:大腹皮、木瓜、澤瀉、川樸、白茅根各15g,北芪20g,云苓30g,桂枝、白術、大棗各10g,炙甘草10g,干姜4g。1劑/d。 治療1周后,考慮到患者久病必瘀,藥予生地、赤小豆、白茅根、澤瀉、白芍各15g,北芪、淮山藥、薏苡仁各20g,丹參、桂枝、車前草各10g,云苓30g,生甘草6g,桃仁5g。 繼治7周后,生化檢查正常,尿常規(guī):蛋白(+)。出院隨診。,可進少量流食。繼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和益氣健脾、活血利水之劑調理半月痊愈出院。 按:患者乃因外邪入里,結于陽明,腑氣不通,氣機升降失常,故見二便不通,嘔吐惡心。邪在少陽則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風水相搏,泛溢于肌膚則為水腫。治宜通瀉陽明之腑兼和解少陽、宣肺行水。方用大柴胡湯瀉陽明之熱結,又可輸轉少陽氣機。陽明通暢,少陽升降有序,肺氣通調,治節(jié)有權,氣化水行則諸癥轉愈。 2中風(腦溢血) 劉某,男,52歲,于1996年7月20日診?;颊哂懈哐獕翰∈?0年余。近因情志惱怒出現(xiàn)右側半身不遂,言語不利而來我院急診,以中風收入住院。 癥見神識不清,形體肥胖,煩躁不安,右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不利,口臭氣粗,大便秘結,舌質暗紅,苔黃燥而厚,脈弦數有力。檢查:T 37.5℃,P 80次/分,R 18次/分,BP 28/14kPa,頸強直,格氏征、巴氏征(+),頭顱CT示:左頂顳葉腦出血。入院后先以脫水、抗感染,應用腦細胞活化劑等對癥處理。2天后病情未見減輕,且神識昏蒙,時有譫語,血壓持續(xù)不降。 證屬肝陽化風、痰熱腑實、風痰內擾,宜急下陽明腑實、清熱化痰、熄風開竅。方用大承氣湯合安宮牛黃丸鼻飼。 處方:大黃15g(后下),芒硝(沖)、枳實、厚樸各12g,羚羊角粉4g(沖),地龍30g。水煎取汁400ml調服安宮牛黃丸,分2次鼻飼。 服后瀉下燥屎及穢便甚多。第2天神識轉清,脈靜身和,測血壓20.5/13kPa。繼以化痰祛瘀、益氣通絡之劑及靜脈點滴清開靈注射液。調理20余天,基本痊愈出院。 按:患者痰濕內盛,又因惱怒,肝陽化風,挾痰內擾,痰熱腑實,氣機逆亂,阻塞清竅,而發(fā)中風。方用大承氣湯合安宮牛黃丸急下陽明,通腑化痰,熄風開竅。腑氣通,痰熱去,清陽升,濁陰降,氣血運行正常而病愈。 3胸痹(急性心肌梗塞伴不完全性腸梗阻) 陳某,女,69歲,1997年10月26日診?;颊哂懈哐獕翰∈?5年。2天前出現(xiàn)陣發(fā)性心前區(qū)疼痛,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而來院就診。 心電圖示:下壁及前間壁心肌梗塞。遂住院治療。檢查:T36.0℃,P 78次/min,BP 23/12.5kPa。給以復方丹參針劑、能量合劑及西藥對癥治療,心前區(qū)疼痛得以控制,但出現(xiàn)腹部脹滿,嘔吐不能進食,大便不通。急邀內、外科會診。 癥見腹脹如鼓,呼吸氣喘,精神萎靡,手足發(fā)涼,冷汗不止,腸鳴音減弱且可聞及氣過水聲,見有腸型。舌質淡,苔白稍厚,脈微細。測血壓9.5/6kPa。診斷:心肌梗塞伴有不完全性腸梗阻??紤]病人目前狀況,無法手術治療,給以胃腸減壓,梗阻仍未緩解。 中醫(yī)辨證為少陰心腎陽虛,中焦運化無權,腑氣不通,屬正虛邪實之危候。急當回陽救逆、通里攻下。宜大承氣湯合四逆湯加味。 方藥:人參、枳實、厚樸各15g,附子、干姜、大黃(后下)、芒硝(沖)各10g,甘草8g,山萸肉30g。急煎取汁300ml,分次鼻飼,同時靜脈滴注生脈飲及西藥對癥處理。 1劑未效,繼進1劑,瀉下穢便及矢氣甚多,梗阻解除,手足轉溫。測血壓14.5/8.5kPa。后以益氣健脾、活血化瘀之劑調理,癥狀逐漸好轉。 按:患者久病正氣虧虛,心腎陽衰,陰寒內盛,溫運無權,谷食積滯胃腸,腑氣不通,故見精神萎靡,脈微欲絕,腹脹滿,大便不通等少陰腑實證。方用大承氣湯通里攻下,四逆湯回陽救逆。人參、山萸肉益氣固脫生津。方證合故獲佳效。 體會 攻下法具有通腑瀉熱,暢行氣血,蕩滌積滯,醒腦開竅之功能。只要掌握病機,辨證準確,不僅用以治療陽明里、實、熱證,還可治療正虛邪實、寒熱錯雜的疑難危重病證。
|
|
來自: 茂林之家 > 《中醫(yī)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