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測試之后,都會有質(zhì)量分析;細化質(zhì)量分析,是每一所優(yōu)質(zhì)學校的質(zhì)量提升保障,其核心是診斷、評估、指導后續(xù)的課堂教學改進,但是老師們往往關注前兩項,而忽略了后面至關重要的一項。以下閱讀分享,希望引發(fā)大家更多探討。 學生的動機激發(fā)、引導和維持他們的學習活動。? 動機是指個體為了達到某種目標狀態(tài)或結果做出的個人投入。在學習情境中,動機影響學生所從事的學習活動的方向、強度、連續(xù)性及質(zhì)量。? 有2個概念對理解動機非常重要。其一是,目標的主觀價值;其二是,預期,即對成功達成目標的期望。只有在目標追求中,價值和預期才會衍生出其意義,并影響動機。實際上,目標就像指南針一樣,指引和引導著一系列目的性行為,如對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的追求,社會和人際關系的建立,認同感和自我概念的形成,對安全和物質(zhì)財產(chǎn)的需求,以及在生活中隊高效率和勝任力的渴望。? 但我們得首先知道,學生給自己預定的目標,與我們?yōu)樗麄冊O定的目標,有時候是不一致的。老師通常希望學生出于自己的興趣、需要而學習,而學生卻被表現(xiàn)性目標驅(qū)動著去學習。表現(xiàn)性目標包括:保護理想的自我形象,獲得好名聲或公眾形象。(寫到這里,不僅要感嘆一下,我們成年人難道不是一樣嗎?很多人在工作,并不是為了自己的興趣、內(nèi)心需要或者理想,更多的是維護自己的形象,獲得好名聲。他人的評價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別人會如何如何說我?總是影響著個人行為的選擇。你也是這樣的嗎?)研究者埃利奧特及其同事,對表現(xiàn)性目標作了進一步的細分,表現(xiàn)性目標可以分為兩類:表現(xiàn)-趨向目標和表現(xiàn)-回避目標。確定表現(xiàn)-趨向目標的學生,關注通過達到常模標準來顯示勝任力,而后者則通過達到標準而不讓自己顯得低能。研究表明,前者比后者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設想一下,如果學生們只想通過必要的學習拿到一個不錯的分數(shù),而不是因為通過獲得知識的深層理解而喜悅,怎么能指望他們繼續(xù)探索、進行智力冒險活動呢?? 當然,目標中也有工作-回避目標(以最少和最快速度來完成工作的期望,逍遙同學就是常常這種目標),情感目標和社會性目標(這2項在課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等。一項活動能滿足的學習目標越多,就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如果一堂課,能夠在教學目標中,預設學習和運用設計原理(學習目標)、結交朋友(社會性目標),以及參加趣味盎然的活動(情感目標),相比于單一目標(僅學習一個原理)的學生,擁有多重目標的課堂更具有效性提升的可能。? 那么,價值是什么呢?它是影響人們追求目標的動機的一個關鍵因素。價值有多重來源。威菲爾德和??藸査拐J為,對于與成就相關的活動和目標來說,有三類基本因素決定著主觀價值。? 第一類是成就價值(Attainment value)即完成任務或者實現(xiàn)目標中獲得的滿足感。? 第二類是內(nèi)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即人們的滿足感僅來自從事任務本身,而非某一特定任務。如不知疲倦地解出一道數(shù)學題,設計一個舞臺,學生玩游戲沖關。? 第三類是工具性價值(Instrumental value)是指一種活動或者目標能夠幫助人們實現(xiàn)其它重要目標的程度。例如,幫助我們獲得傳統(tǒng)上講得外部獎勵;例如學生選擇商科,畢業(yè)后獲得一份豐厚薪水的工作。? 在許多情況下,價值的各個來源是綜合起作用的,內(nèi)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很難像理論設想那樣截然二分。但一個學生,最初的任務可能只有工具性價值,但隨著他在該領域中知識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任務的內(nèi)在價值也逐漸顯示出來。? 只有當人們看到預想結果的價值時,才會有追求動機。要追求一些具體的目標,學生必須持有積極的結果預期,但僅僅有積極的結果預期是不夠的,還要有效能預期。效能預期代表的是一種信念,即認為自己有能力識別、組織、發(fā)起、實施那些能達到預期結果的活動。因而,要想對成功持有積極的預期,學生不僅要相信完成指定作業(yè)就能通過考試,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這些作業(yè)。? 而如何引導學生保持對成功的積極預期呢?一個重要因素是在相似情境中的已有經(jīng)驗。(所以,特別需要教師去理解,成功是一種習慣。創(chuàng)設各種平臺讓學生積累成功的經(jīng)驗。成功的經(jīng)驗越多,越能保持積極的預期。)另外一個,就是個人對成功的歸因。學生對先前成功歸因為內(nèi)部因素,如他們的天賦和能力(但如果學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并認為自己的能力是不能改變的,那么也可能導致低期望低動機。),或者可控因素如,他們的努力或堅持,他們更有可能期望未來的成功。但如果歸因于外部因素如任務非常簡單或者不可控因素,如運氣,他們就不大可能對未來做出成功預期。在班級情境中,那些將成功歸因于能力和努力,將失敗歸因于缺乏努力和信息不足的學生,其動機水平、努力水平、意志水平都是最高的。因此,良好的行為表現(xiàn)是可以維持的,而不良的行為表現(xiàn)是可以改變的。? 價值和預期并不是在真空中發(fā)生作用的。毫無疑問,課堂中的復雜動力系統(tǒng)、課堂基調(diào)、人際交往能力、交流模式的性質(zhì)和結構會綜合起作用,要么提升,要么抑制學生追求某個目標的動機。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三個重要途徑,價值、效能預期、環(huán)境的支持性來調(diào)節(jié)動機水平。(這里需要一個圖來加以清晰說明。)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確立價值的策略有哪些呢?? 其一,是把學習材料與學生的興趣關聯(lián)起來;其二是提供真實的、現(xiàn)實世界中的任務;其三是顯示出與學生當前學業(yè)的關聯(lián);其四是向?qū)W生解釋高水平技能與未來職業(yè)的關聯(lián)。其五是指明并獎勵你重視的學習活動,最后是教師要展示自己對本學科的熱愛(這點對70%的教師而言,真是自我挑戰(zhàn)。因為太多的教師本身對學科沒有熱愛,對教書育人沒有熱愛,他們自己只是生存型職業(yè)者。)? 幫助學生建立積極預期的策略是:? 一是確保目標、評估及教學車輛的一致性;二是給予學生適度的挑戰(zhàn);三是布置合適挑戰(zhàn)水平的作業(yè);四是盡早提供成功的機會;五是明確闡釋你的期望;六是提供評分細則;七是提供針對性的反饋,保持公平公正;八是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方式看待成敗,學會正確積極的歸因;九是教授有效的學習策略。失敗之后,采用什么樣的合適方法來改變學習行為,需要教師加以指導。(學法指導是很重要的。)? 最后是強調(diào)價值和預期的策略,主要是:給予靈活性和控制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目標,基于自己的參與,給自己做出行為選擇和決策。靈活性給人一種掌控感,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成功期望。給予學生反思的機會——借助具體問題促使學生進行反思,有助于構建一個增強學生學習動機的過程。? (讀完以上文字,如果有需要,可以遷移閱讀另外一本書,《心理資本》??梢詮娀瘜ψ晕倚艿睦斫?。)?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