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吉娜·史密斯 頁數(shù):244 字數(shù):190000 譯者:賀麗琴 內(nèi)容概要 個人電腦對世界的改變?nèi)栽诶^續(xù)……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正是這場變革的開始。 從個人電腦的發(fā)明到蘋果公司的崛起,技術和商業(yè)上的成功,沒能改變他淘氣而又害羞的性格,更沒能讓他放棄對技術理想的堅持。盡管他的設計成就了最初的蘋果電腦公司,但是與喬布斯性格上的天壤之別,還是讓他離開了蘋果。沒有人知道沃茲的離去是個人電腦發(fā)展的幸運,還是不幸。無論如何,一個電腦天才最終成為了新技術商業(yè)化的冷眼旁觀者?! 校制潖淖约旱囊暯腔仡櫫四嵌谓k爛的歲月。透過調(diào)侃的語言和輕松的筆調(diào),一段交織著理想和現(xiàn)實、憧憬與迷茫、快樂與悲情的浪漫故事展現(xiàn)在每個讀者面前。那種純粹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讓每個人感動?! 《鵀閱滩妓棺珜憘饔浀陌瑐愓f:“他(沃茲)的敘述是值得等待的一一它為個人電腦革新起源這一歷史增添了新的迷人一頁。”
作者簡介 尼亞克,早期蘋果電腦的發(fā)明人,獨立設計了“蘋果Ⅰ”和“蘋果Ⅱ”,并與斯蒂夫·喬布斯共同創(chuàng)立了蘋果電腦公司。傳奇的經(jīng)歷和對個人電腦的突出貢獻,讓他榮登美國國家發(fā)明者名人堂,并且獲得了眾多獎項,包括國家科技獎章和海因茨獎。他盼望著摩爾定律能盡快壽終正寢,使每
書籍目錄 1 我們是一群電子小孩2 邏輯游戲3 偶然學習4 電視干擾發(fā)射機5 “奶油蘇打”的日子6 真正的惡作劇7 與喬布斯一起的惡作劇8 瘋狂波蘭人的惠普生涯和夜間活動9 瘋狂的計劃10 “蘋果Ⅰ”前傳11 “蘋果”來了12 開創(chuàng)蘋果電腦公司13 “蘋果Ⅱ”14 自福特以來最大的IPO15 沃茲計劃16 撞機17 我提到過自己天使般的嗓音嗎?18 告別蘋果,創(chuàng)辦CL919 我的童話20 生活原則
章節(jié)摘錄 30年前 兩個名字都叫做“史蒂夫”的年輕人 先后離開了他們供職的惠普公司 變賣了他們最有價值的家當 ?。ㄎ制澋腍P牌計算器,喬布斯的大眾汽車) 那時,他們自己也不會意識到 一個后來影響全世界的計算機和數(shù)字娛樂巨頭的誕生 1976年的愚人節(jié),蘋果公司在車庫里成立 至于為什么叫蘋果,喬布斯有兩個理由: 他在印度的時候,往往靠吃蘋果度日,蘋果代表生命力 將來公司在電話黃頁里面會比較靠前(A在字母順序中最靠前) 1977年,世界上只有少數(shù)人同時具備硬件、軟件、電子設備和電路板布線等知識 因此,那時的史蒂夫·沃茲是個當之無愧的奇才 他一手設計了”蘋果I型”和”Ⅱ型”電腦 推動了全球個人電腦的普及應用 并迫使IBM PC于1981年面世 從此改變了整個計算機行業(yè) 對于有幸在中學里就接觸電腦的70年代出生的中國學生來講 “蘋果II”儼然就是那個時代電腦的代名詞 那個放在整潔肅靜的機房里的神圣的家伙 啟蒙著我們懵懂的現(xiàn)代化沖動 然而,一對搭檔,最終因為理念不同而分道揚鑣 沃茲帶著對技術理想的堅持離開了蘋果 留下喬布斯獨自演繹著蘋果的商業(yè)傳奇 30年后,他們又聚首在蘋果的大會上… PC革命浪潮在硅谷掀起,也已經(jīng)三十年 無數(shù)的人為這場革命奉獻了青春和智慧,也有無數(shù)的人因為這場革命而名利雙收 三十年前,三位20多歲,同樣是電腦“奇客”(Geek)的小伙子 一樣充滿理想,個性叛逆而孤僻;一樣滿懷激情,反文化和反主流 蓋茨與艾倫在1975年共同創(chuàng)辦了微軟,成就了PC軟件霸主 而喬布斯與沃茲于1976年創(chuàng)辦了蘋果,掀起了電腦硬件的沖擊波 他們仿佛就是不期而遇的同學和情同手足的伙伴 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 僅僅因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造就了如此深遠的一場革命 而且這場革命將他們 帶到自己都無法想象的新世界和新境界 三十年之后,每個人的境遇已截然不同 彼此疏遠,形同陌路 蓋茨已經(jīng)當了十多年的世界首富,至今仍是世界關注的中心 喬布斯以iPod掀起了蘋果的第二次高潮 雖然身患癌癥,并且一度被自己創(chuàng)立的公司開除,但依然奮戰(zhàn)在第一線 而沃茲,已有20年淡出人們的視野 他能不斷反思“我們是計算機的主人還是它的奴隸,這不是我們當初追求的目標。” 他們的名字出現(xiàn)在很多別人的書籍中,包括一部名為《硅谷海盜》的電影 但是,他們還沒有親自講述過這場革命 如今,沃茲以一本名為《我是沃茲》iWoz的自傳 為我們講述30多年前第一手的歷程 獻給高科技愛好者、奇客、技術人員以及任何一位對于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著非凡熱情的人 本書寫得深入淺出,因為沃茲希望孩子們也能夠喜歡這本書 這三位傳奇人物,他們的崇拜者也代表了三大互不融合的群體 蓋茨是唯利益驅動的典型商業(yè)主義的化身 而喬布斯是硅谷創(chuàng)新文化的最佳體現(xiàn) 而沃茲依然遵循著30年前純粹的黑客文化和一個藝術家的本色 變化的是這個世界,是蓋茨和喬布斯 不變的是沃茲 他的這本書里也集成了這些優(yōu)點和缺點 在沃茲眼中,黑客文化的內(nèi)涵恰恰就是蘋果賴以生存的源動力和精神支柱 就像他在書中所回憶的 “在蘋果的每一項發(fā)明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那種'家釀計算機俱樂部’中獨有的黑客精神 在蘋果最具標志性和里程碑式的三大產(chǎn)品——Apple II、Mac和iPod中 這種革命性的類似于嬉皮士們發(fā)瘋般的顛覆行為一次次地決定和改變著蘋果的命運。” 沃茲依然認同自己創(chuàng)辦的公司,這一點從他的書名可以看出 他用“iWoz”來命名,與蘋果的產(chǎn)品線命名一致 更有意思的是,沃茲為了宣傳這本書 他還平生第一次光臨了微軟,做了一場精彩的演講 他的老搭檔喬布斯,拒絕為他的書作序 他依然為喬布斯開脫:“他可能是太忙了” 在硅谷,要贏得好名聲遠比贏得大把的金錢困難得多 但是,如果在硅谷還有一位大家公認的“好人” 那么這個人肯定非沃茲莫屬 他盼望著摩爾定律能盡快壽終正寢 使每一臺PC都能象課桌一樣用上20年 使孩子們都能人手一臺 這是一本能還原30年前那場革命的細節(jié),并細致到栩栩如生的書 那場歷史,不僅僅是歷史 而對于我們讀者而言,比細節(jié)和事實更重要的是 人生不僅僅只有一種價值取向,成功不僅僅只有一個標準 走入沃茲的世界,你就可以感受到 人生最本原的東西 其實并不在世界上最喧囂的地方 也不在最輝煌的一刻 著名的互聯(lián)網(wǎng)觀察家,評論家keso為中文版作序: 我們的世界,總是毫不吝惜地將聲譽和財富,給了商人 因為這是一個被商人主宰的世界 盡管看上去,沃茲和喬布斯是如此相輔相成的一對 但無處不在的商業(yè)法則,終究讓這兩個偉大的人物無法一直攜手走下去 因為,在科學的所有品格中,真相和誠實永遠占據(jù)最重要的位置 這是沃茲的原則,卻不是商業(yè)的原則 在蘋果公司創(chuàng)立30周年時,我們應該分出更多的敬仰 給這位偉大的工程師——沃茲
媒體關注與評論 那些關于蘋果的謊言蘋果電腦創(chuàng)辦人,《我是沃茲》一書作者沃茲撥開層層迷霧,試圖鞏固他在全球蘋果迷心中的地位。對于那些熱衷IT技術并決心為之奮斗一生的人來講,有3個人的名字你必需牢記在心,蓋茨和喬布斯當然是其中2個,另一個就是本書的作者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Wozniak)?!皠?chuàng)辦蘋果電腦,發(fā)明蘋果I型和II型,帶動全球個人電腦普及和應用,并迫使IBMPC于1981年面世”,《時代周刊》對他的評價一點也不過份,而在本書的另一個作者,美國硅谷資深IT新聞記者吉娜·史密斯(GinaSmith)看來,至少還應該加上一條“美國硅谷黑客文化領軍人”這樣更具煽動性的標記。在2001年《洛杉磯時報》的“本世紀經(jīng)濟領域50名最有影響力人物”評選中,他與喬布斯并列排在第5位,“盡管兩人十多年來幾乎沒說過一句話,但在所有人眼中,特別是狂熱的蘋果信徒中,沃茲始終并將永遠是蘋果公司文化的一部分。”毫無疑問,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這場圍繞著PC產(chǎn)品的信息技術革命中,這3個傳奇人物早已成為3種擁有不同價值觀的偶像級人物,他們的追隨者和崇拜者也因此而代表著截然不同的群體。蓋茨是現(xiàn)實的商業(yè)主義代表,喬布斯是硅谷創(chuàng)新文化的舵手,而沃茲依然保持著曾經(jīng)純粹的黑客文化和藝術家氣質(zhì)。在關于他們的報道、傳聞甚至是自傳中,蓋茨和喬斯布因為財富和權力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就像前者極力掩蓋微軟是如何利用加里·基爾多爾發(fā)明的DOS操作系統(tǒng)而淘得第一桶金一樣,喬布斯在重返蘋果后也使用類似手段封殺著那些不為人知的關于沃茲的蘋果真象,正是出于這種原因,55歲的沃茲在沉寂了近20年后終將這本《iWoz》公之于世。不可否認,蘋果的成功離不開喬布斯,但事實可能并非人們想像的那樣,基爾代爾曾說過:“蘋果公司真正的靈魂人物是發(fā)明蘋果I型和II型的沃茲,是他創(chuàng)造了這一切?!绷私夤韫葰v史的人都知道,上世紀70年代,在硅谷能夠全面掌握計算機硬件、軟件、電子設備和集成線路設計的人寥寥無幾,沃茲就是其中之一。在自傳中,他也毫不謙虛的寫到,無論是什么樣的電子設備,甚至是幾個簡單的電子元件,都能在手中派上用場。而與當時轟動全美的電話大盜“嘎吱上校”約翰·德雷珀當面交鋒的細節(jié),以及發(fā)明神奇的“藍盒子”的始末更讓人們看到了硅谷文化中最為真實的一面。在書中他形容當時的蓋茨不過是一個聰明的小子,而喬布斯則是一個沒有耐心,善于利用別人兜售產(chǎn)品的“地攤小商販”,不過他還是對喬布斯的公關和市場能力大加贊賞,并稱“如果不是有喬布斯在人際關系和其它公司間的運作,我自己是根本沒有能力創(chuàng)辦蘋果公司的,包括發(fā)明蘋果電腦所需的處理器、零部件?!碑斎?,人們最關心的還是他與喬布斯和蘋果之間的恩怨情仇,不過人們?nèi)绻朐凇秈WOZ》這本書中看到沃茲與喬布斯和蘋果之間的恩怨、恐怕要失望了。相信如果不是有一位資深的IT記者與他共同撰寫此書并適時修改,他一定會毫無顧忌的寫出一大堆讓喬布斯難堪的話來。也許你會認為,遇見喬布斯是他人生的一大轉折,但書中卻告訴你,當上大學的他與喬布斯相遇時,后者不過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學生,“瘦而結實,精力充沛”,這是喬布斯給他的第一印像,“我覺得向人解釋自己的設計很難,但他(喬布斯)卻駕輕就熟”是沃茲看重喬布斯的關鍵,另外,同樣喜歡惡作劇,并有創(chuàng)造電子產(chǎn)品的理想讓他們兩人迅速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但就當時來看,喬布斯與已經(jīng)成功設計出“奶油蘇達電腦”的沃茲在能力和技術上相去甚遠,他們合作的第一件產(chǎn)品是能夠盜打長途電話的“藍盒子”,兩人通過出售它賺了些小錢,盡管這是違法的。書中還特別提到了兩個人,分別是沃茲的高中同學亞倫·波美和朗·韋恩,按照他的理解,正是這兩個人改變了沃茲的人生軌跡,包括發(fā)明蘋果I型電腦和最初的蘋果公司。在最初階段,亞倫·波美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他像沃茲一樣也是技術天才,程序員、黑客,甚至比沃茲還強,正是亞倫·波美在進入惠普計算器設計部門后的極力推薦,沃茲才得以進入惠普公司成為一名計算設備工程師,而在此之前,沃茲不過在一家叫做伊智的小公司設計電路板。觀察到一些小細節(jié),當時亞倫·波美就認定惠普必將成為個人電腦的王者,除了擁有一群技術天才和獨特的車庫文化外,他還透露了兩個細節(jié):一是惠普懂得如何讓員工工作的開心,而且是只重能力不重外表,無論什么背景和職位的員工都能得到公司尊重;二是,惠普從未以裁員作為削減成本的主要手段,寧可讓每個人薪水降下10%,也不希望有人離開;之后沃茲能夠加入“計算機家釀俱樂部”同樣也是得益于波美的推薦,要知道,沃茲天生就是一個不善于與人打交道的人,性格內(nèi)向,靦腆,膽小,甚至有時自閉,至今他仍然念念不忘“為什么像那些主動向其它技術公司索要免費零件這樣對他是如此高難度的事情,喬布斯幾個電話幾分鐘就能搞定?!倍省ろf恩是蘋果的另一大功臣,也是最悲情的,在開創(chuàng)蘋果公司時,喬布斯和他分別持有45%的股份,韋恩擁有其余的10%,“韋恩做了大量的工作,撰寫了早期發(fā)布的操作手冊,設計蘋果Logo,蘋果I型說明書和最初的商業(yè)計劃書”,書中回憶道,韋恩有他和喬布斯兩人都不具備的能力,“他(韋恩)懂得法律,能打印一整套法律合作協(xié)議,知道專利授權的程序和技巧,可惜的是,在合作數(shù)月后韋恩就以800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如今價值十幾億美元的股份,其實當時蘋果已經(jīng)贏得了第一筆價值5萬美元的訂單,第一筆風險投資也就在幾個月后。許多故事都已經(jīng)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但在書的結尾部分沃茲終于顯示出了當年的勇氣,向人們澄清許多一直以來的報道中的錯誤信息。他并沒有因為創(chuàng)業(yè)而退學,也沒有被開除過。喬布斯不是他的同學,實際上他比喬布斯大上好幾歲。第一臺電腦是他獨立設計的,喬布斯根本就沒參與。還有兩個更為關鍵的錯誤:第一,從技術角度上講,沃茲從未離開過蘋果公司,至今還有蘋果的員工卡,并領著薪水;第二,沃茲當初離開蘋果的原因只有一個,創(chuàng)辦控制器公司CL9,并不是因為對蘋果不滿及與喬布斯不和。而據(jù)他回憶,他與喬布斯幾乎從未有過正面的沖突和爭論,除了在蘋果電腦的外接插槽數(shù)量上有一些分歧,甚至算得上合作順利。在他眼中,真正與蘋果發(fā)生過沖突的不是他自己,恰恰是喬布斯,當年董事會曾大量限制喬布斯的權力,后者與董事會激烈爭吵后毅然辭職,他還曾站出來為喬布斯抱過不平,但喬布斯最后還是憑著個人能力再次執(zhí)掌蘋果。一切就像發(fā)布《iWoz》后,他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所說:“在硅谷,運氣要比聰明更重要”。
圖書封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