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中醫(yī)診法之謎:望聞問切

 nqj0108 2016-11-18


神很忙。在神忙碌的身影背后,有一位非常賢良的妻子,時刻不離神的左右,最大程度的為神提供營養(yǎng)支持。這位賢妻,名叫精血。我們每天攝入的飲食物,通過消化吸收,最終轉變?yōu)榫A藏在五臟,來支持神的工作。夜幕降臨,昏昏入睡后,神停下腳步,回到家中,心就是神的家。妻子精血呈上可口的飯菜,神盡情享用,補充一天工作所消耗的能量。自然界中有很多現象,對我們來說,常常意味著更深一層的含義。比如,當我們看到窗外樹枝輕舞,紅旗飄飄,會知道風來了。風本身是無形的,我們無法用眼睛來觀察。但是通過樹枝紅旗的飄舞,我們可以推斷出風的存在。這種通過對外在表象的觀察,來推測內在本質變化的方法,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我們通過觀察蘋果桃子的大小顏色,可以判斷水果是否成熟;通過手拍耳聽,可以判斷西瓜是否成熟。


  同樣的方法,用在人體上,就形成了中醫(yī)診病最常用到的望、聞、問、切這四種方法。通過對面色、舌象的觀察,通過對患者聲音的聆聽,對病情發(fā)展的詢問,以及對脈象、包塊、皮膚等的切按,中醫(yī)可以據此判斷出人體內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應該如何進行調治。

  這里有一點需要提示大家注意:專門研究農業(yè)科學的專家挑選的西瓜,很可能比不上一位瓜農或者小商販更加沙甜可口;同樣的,一位研究中醫(yī)理論多年的專家,運用四診方法來診斷疾病的能力,很可能比不上一位勤于臨床的民間中醫(yī)。這說明一個道理,中醫(y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四診方法更是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操練才可以真正掌握。

  所以,中醫(yī)要入門,請先從身邊的實踐開始,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尋求解法,付諸實踐;一法通,百法通。四診要運用,少不得生活中的悉心體會,多觀察,勤辨析,用心體驗,熟能生巧。理論可以學習,能力只能練習。

  下面我們就逐一地來介紹中醫(yī)的四診方法。

一、望診

  中醫(yī)歷來崇尚望診的價值,所謂“望而知之謂之神”。中醫(yī)望診內容豐富,包括對人體神、色、形、態(tài)等各方面的觀察。神與形相對,色與澤相合,形與態(tài)相應。神藏于內,形見于外;查色可辨虛實寒熱,觀澤可判善惡死生;形主靜,態(tài)主動。我們下面結合實際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中醫(yī)望診的知識。

(一)望神

我們看到一個人精神飽滿,會講他的雙目炯炯有神。神是深藏在心中的,而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神通過這扇窗戶,來感知世間萬事萬物;醫(yī)生通過這扇窗戶,來體察神的強弱盛衰。剛毅果敢的人,眼睛里帶著威嚴;溫良恭謙的人,眼睛里帶著和藹。其實不只是人,動物眼中,一樣流露著神的訊息。牛的眼睛里有慈祥,狗的眼睛里有樸實,貓的眼睛里有靈異,魚的眼睛里有冷漠。

  神出現異常時,會出現一系列表現。最常見的有下面這些癥狀:焦慮、恐懼、煩躁不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我們這里把對神的認識稍拓展一下,來幫助大家理解神失常出現的各種表現。

  神的概念就不講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些理解,不必強求一致。神無形,但它的工作卻是十分繁重的。從我們清晨睜開眼睛,神就開始忙碌了。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是神在勞動;我們看到、聽到、聞到、嘗到、觸摸到各種事物,是神在勞動;我們的臟腑功能正常展開,是神在勞動;我們的軀體正常的活動,是神在勞動;我們思考問題時,神在勞動;我們表達各種情感時,神也在勞動。一天之中,神只是在我們熟睡后,才會得以休息,而連篇的夢魘還會經常打擾神的安寧。

  神很忙。在神忙碌的身影背后,有一位非常賢良的妻子,時刻不離神的左右,最大程度的為神提供營養(yǎng)支持。這位賢妻,名叫精血。我們每天攝入的飲食物,通過消化吸收,最終轉變?yōu)榫A藏在五臟,來支持神的工作。夜幕降臨,昏昏入睡后,神停下腳步,回到家中,心就是神的家。妻子精血呈上可口的飯菜,神盡情享用,補充一天工作所消耗的能量。

  神也會生病的。當妻子精血體弱,無法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支持時,神會不安,因為親人染疾;表現出來的就是焦慮、恐懼。當妻子暴戾,牢騷不斷,喋喋不休時,神會煩躁,因為家庭不睦;表現出來的就是聲高氣粗,煩躁易怒。當痰火諸邪上攻,蒙蔽心竅時,神會重創(chuàng)不用,或者閉阻家中,或者無家可歸;表現出來的就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二)望色

  望色歷來是中醫(yī)診法中的重頭戲。《內經》講診法,常常色脈并舉,而色在脈前,足見古人對望色的重視。中國古代將顏色區(qū)分為青、紅、黃、白、黑五種,分別與五行相應。中醫(yī)正是根據這五色,對人體內的狀態(tài)進行推測的。

  一般來講,每個人的面色、膚色都有自己的基本色,中醫(yī)稱為主色。有人偏白,有人偏黑,有人偏紅。這些顏色反映的主要是人的體質。具體內容我們不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靈樞·陰陽二十五人》。主色無論是哪一種,只要是正常健康的顏色,都會表現出這兩個特點:明潤、含蓄。我們通過正反兩面對照來理解這兩個特點。明潤相對是晦暗;一明一暗,一潤澤,一枯晦。含蓄相對是鮮明;含蓄則內斂,鮮明則外顯。

  當一個人的面色膚色發(fā)生了改變,往往就意味著某些疾病正在悄悄地發(fā)生發(fā)展。當五色不是以常態(tài)的形式出現時,它們通常代表著不同性質的疾病。

  白色往往表示虛證。氣虛、血虛、陽虛,都可以出現面色發(fā)白。氣虛的白,想像下白面饅頭;陽虛的白,想像下純色的刨冰;血虛的白,想像下陳舊的白紙。

  紅色往往表示熱證。高熱時、大怒肝火盛時,人常表現出滿面通紅。局部癰瘡的顏色,如果為紅色,多屬熱盛;反之色蒼白暗淡者,多屬虛寒痰濕。

  黑色往往表示腎虛。黑色為腎之本色,臟虛則本色見。常見一些十幾歲青春期的小男孩,身體精瘦,面色焦黑泛黃,眼窩處尤其黑色明顯。原因多由生活失于節(jié)制,通宵刻苦鉆研魔獸反恐等大型網絡游戲,腎精極度消耗所致。

  黃色往往表示脾虛,濕盛。發(fā)黃的面色,看上去就給人以虛弱的感覺。多屬長期脾胃運化不利,氣血化生無源,臟腑肌膚失于濡養(yǎng)所致。此外,黃疸時出現的一身面目俱黃的表現,中醫(yī)認為主要與濕有關。黃色為土之本色,脾虛、濕盛皆土之病。

  青色往往表示氣滯、疼痛。肝主疏泄,肝病則氣機暢達不利,氣滯血瘀則疼痛生。臨床常見的疼痛,如心絞痛,患者多見面色青黑,手足青冷。

(三)望形

  生活中我們常見的人,從形體上可以粗略的分為:胖、瘦、適中三種。一般來說,偏胖的人,多屬陽虛、痰濕體質;偏瘦的人,多屬陰虛、火熱體質,即所謂“肥人多痰濕,瘦人多虛火”。陽虛濕盛為什么胖,陰虛熱盛為什么瘦呢?

  仍然借用前面反復用到的燒水一事來作比喻,一起體驗下陰陽胖瘦的道理。鍋中盛水,鍋底生火;火令水溫,蒸汽徐出;水不斷續(xù),火不斷添;氣化不滅,生生不息。這就是人體內時時都在發(fā)生的生理過程。陽虛,譬如鍋底之火力不足。水溫不夠,蒸汽不出;隨水續(xù)入,水溫更低。于是鍋中水量不斷增加,溫度卻越來越低。陰虛,譬如鍋中之水量不足。水溫過高,蒸汽大出;水入即化,難以成形。于是鍋中水溫不斷升高,水量卻越來越少。

(四)望態(tài)

  形主靜,態(tài)主動。通常人體活動靈活自如,引起人體動作異常的最常見的邪氣,是風邪。帕金森患者見到的手足震顫,頭部搖晃,即與風吹楊柳之態(tài)相仿。中風后昏迷不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即與狂風過后房毀樹折,偏側傾倒相似。

(五)望舌

  舌診是今天中醫(yī)臨床最常用到的望診方法。因其簡便易行,客觀可靠,備受中醫(yī)同行的重視。中醫(yī)愛好者通過學習舌診,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如何掌握自己和家人的體質、病情,所以我們重點講一講舌診。

  舌象大體包括舌質和舌苔兩部分。一般來說,舌質傾向于代表人體的正氣,而舌苔傾向于代表體內的邪氣,但有例外。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舌質與舌苔究竟是怎樣一回事。我們對著鏡子看一下自己的舌頭,外面一層薄薄的、白色的苔狀物,即是舌苔。舌苔下隱隱見到的淡紅色舌體,稱為舌質。

  觀察舌質,著眼點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小正常的舌體大小適中,不胖不瘦,譬若人的體重適中。胖大的舌頭,多表示陽氣的不足;瘦小的舌頭,表示陰血的不足。這一點與望形提到的肥人多痰濕,瘦人多虛火有些相似,只是把肥胖的部位從身體搬到了舌體。

  2、顏色正常舌質顏色淡紅,表示氣血充盈調和。舌質色紅,表示有熱;紅色越深,熱越盛。舌質色淡白,表示陽氣有不足;顏色越淡,表示陽氣越虛。舌質色黯,表示氣血運行不暢;顏色越黯,甚至呈淡紫色,表示血行不暢越嚴重。

  3、津液正常舌表面津液適中,不多不少。津液過多,表示陽氣不足,見過最嚴重的津液多,呈水狀,舌頭伸出,津液即下流,是陽氣大虛之象。津液偏少,口舌干燥,多是由燥邪或火邪傷津而成。

  以上三條,是我們觀察任何舌象都必不可少的內容。另有三種病理舌象,也是經常出現的,對于診病非常有幫助。

  1、齒痕所謂齒痕,就是舌兩側出現的牙印,往往與胖大舌同時出現,即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試想下,舌頭太胖了,希望沖破牙齒的束縛,肆意發(fā)展,卻最終難以遂愿,只得在牙縫間尋得一點點的空間,于是形成了齒痕。多表示脾氣虛,濕盛。另有一種舌,雖齒痕明顯,舌體卻并不胖大,甚至偏瘦,則表示氣血之不足。

  2、裂紋常見的裂紋有兩種,一種比較細小瑣碎,多表示陰血不足;一種位于舌體正中,縱深向大裂紋,表示氣虛。見過最明顯的一例縱深裂紋舌患者,患乙肝,舌體胖大,中央一條縱深大裂紋,幾乎將舌頭分作兩半。

  3、瘀點舌體上出現的瘀血點,小的稱點,大的稱斑。表示體內有瘀血停滯。如果見到瘀點,一定請患者將舌向上卷起,看看舌下絡脈的情況。舌下絡脈位于舌底根部,左右各一,色青黑。瘀血停滯時,此脈往往粗大怒張,可以根據其粗細,判斷體內瘀血的嚴重程度。

  繼續(xù)來講下舌苔。舌苔的觀察,主要從薄厚、顏色和質地三個方面著手。

  1、薄厚正常舌苔薄薄的一層蒙在舌體上。如果舌苔增厚,往往表示體內有實邪停聚。感冒初起時,邪氣尚淺,舌苔較薄;隨著邪氣入里強盛,舌苔會逐漸增厚。

  2、顏色正常舌苔色白。寒邪侵襲時,苔色也是白色。苔色黃,則表示有熱;黃色越深,熱越重。外感風寒邪氣初起,舌苔薄而色白;隨著邪氣入里化熱,惡寒消失,身熱明顯,咳嗽加重,舌苔也會隨之變得黃厚。

  3、質地正常的舌苔薄白濕潤,不密不疏。最常見的異常質地的舌苔,叫做膩苔。舌苔細膩致密,融合成片。可薄可厚,可白可黃。通常表示體內有痰濕停聚。

  最后,講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異常舌苔,叫做地圖舌。顧名思義,舌苔不能夠布滿整個舌面,從而出現成塊的剝落現象,使整個舌苔看上去像地圖一樣。這種舌象,常表示胃氣胃陰的不足。試想舌與消化道直接相連,可以視作消化道的延伸。通過舌苔的成片剝落,可以推知胃腸道表層結構出現異常,消化力隨之不足。

§上面我們講到的舌象,基本都是分開獨立來講的。實際觀察舌象時,通常都是幾種性狀集中在一起的表現。比如舌體瘦小,舌質色紅,舌苔黃厚膩,這樣的舌象代表怎樣的問題呢?如果是舌體胖大,舌色淡,邊有齒痕,舌苔薄白,津液偏多,這樣的舌象又說明什么問題呢?最后觀察一下自己或家人朋友的舌象,看看是否也存在一些問題呢?
二、聞診

  中醫(yī)聞診,主要指耳聽的方法。掌握起來難度偏大,當前的臨床應用也不是十分普遍,我們這里不做重點講解。僅舉一例,來幫助大家理解聞診的價值。兩月前回老家治療一例咳嗽患者。女,29歲。外感后咳嗽不止,痰黃黏稠量少,飲食減少,大便偏干,經服抗生素無效來診。聽其咳聲,響亮清脆,似從氣管上段發(fā)出,查舌脈,一派肺火象。只是平素體質偏于陰虛,正氣抗邪無力,所以對西藥治療不太敏感。當時處以清肺止咳方藥,2劑大減,4劑痊愈。

  上月回去,此患者又以咳嗽來診。自云上次咳嗽治好后,由于飲食不節(jié),多次進食過咸飯菜,導致咳嗽復發(fā)。已有半月。再聽其咳聲,沉悶少力,似從肺中發(fā)出。脈有虛象。是久咳后,氣陰損耗,邪氣深入所致。處以益氣養(yǎng)陰止咳方藥,4劑。無疾按:同一患者,同病咳嗽,但兩次診治結果迥異。聞診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非常重要。第一次咳聲表淺,有力,屬實證;第二次咳聲深沉,少力,屬虛證。

三、問診

  看過很多朋友對四診方法的評價,絕大部分都非常推崇脈診。無疾對此不做評論,只舉自己經歷的一些實例出來,希望給大家的思路一點啟示。
3天前剛剛診治了一例外感發(fā)熱小兒,全程通過電話和短信息進行聯(lián)系,療效較為滿意,現把診治過程記錄如下。男,8歲。5天前因著涼發(fā)熱,體溫超過38℃,當晚注射退熱藥和抗生素后,熱退;次日熱起,再次注射,體溫維持在375℃左右。后求以中藥治療。診時主要表現:發(fā)熱、惡寒、無汗、咽痛、頭痛。根據病因和幾個典型的臨床癥狀,患者當屬外感風熱之邪,處以銀翹散加防風,1劑。藥后體溫持續(xù)在370~374℃之間。次日患兒家長仍囑其上學,回家后熱又起,最高達392℃。再詢問病情,惡寒表現消失,不惡寒,反惡熱,呼吸聲粗,有喘象,急處以麻杏石甘湯原方,但因時晚,無處購藥,只得暫以退熱藥應急。昨日清晨服藥后,熱漸退,體溫維持在372℃左右。但覺頭巔頂痛,惡心欲嘔。是外邪入陽明象,處以麻杏石甘湯合吳茱萸湯,1劑,分3次服。今天中午聯(lián)系結果,熱退、痛止,痊愈。

  問診大體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系統(tǒng)問診,即對患者一般狀況的常規(guī)了解;古人有《十問歌》傳世,實際上就是把問診常規(guī)編成歌賦形式,便于初學者掌握。二是圍繞主癥的特定問診,以掌握主癥相關的具體信息;如問診頭痛患者,需要圍繞頭痛主癥,進一步詢問其疼痛部位、時間、性質、原因等。下面我們就從這兩方面,給大家介紹中醫(yī)問診的內容。

(一)系統(tǒng)問診

  不是科班上課,不需要嚴格地按照課本來講解。這里僅將無疾日常應用最多的幾項內容(飲食、二便、睡眠、診治經過)向大家介紹一下,并說明其意義。

  以上幾項,是無論哪類患者,無疾必問的內容。這些很普通的問題,對醫(yī)生的診斷有怎樣的價值呢?

  先說飲食。中醫(yī)治病與西醫(yī)不同,核心的策略是幫助患者,開展以患者為主體的自救行為,所謂“病為本,工為標”。既然患者自身的修復能力是主體,那么保護、扶助人體的氣血,就是醫(yī)生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而氣血的來源,主要在于飲食物。所以中醫(yī)自古就崇尚“保胃氣,存津液”的治療原則。意思是,醫(yī)生治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觀念,就是保護好患者的脾胃,不要過度消耗人體的氣血津液。

  問診先問飲食狀況,即是希望了解患者當前的胃氣強弱,定下用藥的基調。能食者胃氣盛,不能食者胃氣弱。戰(zhàn)國廉頗老將要出陣,眾人判定其能否應敵的問題就是“尚能飯否?”對于邪氣偏盛的患者,胃氣強則可急攻,胃氣弱則須減量。對于虛損的患者,胃氣強則可考慮峻補,胃氣弱則必須緩圖。因為胃氣不但承擔運化水谷的重要職務,藥物的消化吸收也必須依賴于胃氣。胃氣不足,又攻伐太過,則胃氣更損。胃氣不足,則補益之藥難得運化,從而出現虛不受補的現象。

  再看二便。二便對人體健康的意義十分重大。一例中風患者,神昏3日不醒,西醫(yī)各種療法用盡,只差開顱治療,家屬不允,請中醫(yī)會診。醫(yī)師張口便問大便狀況,云五日未行。急以大承氣下之,得便而后神清病轉。

  人體通過二便,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如果排出不得,廢物滯留體內,再好的藥物也難以發(fā)揮其治療作用,當務之急是通利二便。反過來,如果二便過于通利,出現腹瀉,小便過頻等現象,又必須及時處理,不讓體內的精微物質過分外泄。當然,不論通利,還是固攝,治療的方法都不僅僅是簡單的,見便秘就用大黃、番瀉葉攻下,見腹瀉就重用補益固澀藥來止瀉。如此則常令虛者更虛,實者更實,出現誤治。具體辨識的方法,我們在以后的幾個章節(jié)中,會以實例不斷加深大家對這些問題的認識。

  接下來看看睡眠。在上面望神一節(jié),我們已經提到了一些關于睡眠與神的關系,下面我們繼續(xù)展開來認識。睡眠對于神來說,意義非常重大。人只要處于清醒狀態(tài),神就在工作;思考問題時,神就在繁忙地工作。人體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神的總統(tǒng)協(xié)調。如果忙碌一天的神,在晚上仍然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滋養(yǎng),長此以往,神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差,由神管理的方方面面的臟腑器官,也就都有可能出現功能的異常。昨天網診的一位患者,即是由于神的異常,導致全身的不適:焦慮、恐懼、失眠、異常發(fā)熱感、頭痛、大便失常……對于這樣的患者,用最有效的方法緩解失眠,讓神得養(yǎng),是當務之急。

  根據無疾的觀察,失眠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種是入睡困難;一種是睡眠淺,夢多;一種是早醒后無法繼續(xù)入睡。第一種,多屬心火所致。神欲入心,但心中有熱(多思輾轉即是熱象),神喜清凈,入心不得,從而出現入睡困難。第二種,多屬肝血虛所致。神入心,魂入肝,神魂多并行出入。肝血不足,魂無法得到充分的滋養(yǎng),在體內游蕩不安,我們就在夢中看到了一幕幕電影的上映。第三種,多屬腎精不足。老年人經常出現這類表現,即是年老腎精虧損所致。三類雖然可以進行如此劃分,但癥狀常常相兼出現,治療也需要相互參照。

  最后談一下詢問診療過程的意義。人是非常復雜、精微和寶貴的。任何醫(yī)生都可能出現誤診誤治的情況。詳細詢問患者既往的診治經過,了解以往醫(yī)生的診斷、治療思路,哪些有效,哪些無效,可以最大限度的為本次治療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此外,對于女性患者,經血、白帶的情況都是必須詢問的。曾診治一位老年女性,一身虛勞象,健脾益腎疏肝之法皆不效。最后詢問白帶情況,才講白帶量極多,每日必須更換兩次內褲。處以完帶湯原方,5劑,諸癥大減。

(二)特定問診

  對于各科疾病,專門的問診內容太過龐雜,不可能一一講到。這里僅提供一則無疾診療的頭痛案,以示特定問診之法。希望大家留意無疾問診的過程?;颊吲?0歲,以頭痛來診。

無疾:頭痛多久了?(了解病程長短,判斷病情輕重)

患者:自高中時起,大約4、5年了。

無疾:頭什么部位痛?(了解病變部位)

患者:左側偏頭痛。

無疾:頭痛時怎樣的痛法?脹痛?刺痛?熱痛?還是?(了解疼痛性質)

患者:感覺隨著血管一跳一跳的痛。

無疾:吃飯好嗎?(常規(guī)問診)

患者:一般。

無疾:大小便狀況?

患者:還好。

無疾:睡眠怎樣?

患者:經常失眠,遇到一點壓力就睡不好。

無疾:月經規(guī)律嗎?(女性必問)

患者:時間還好,一般向后錯一兩天。

無疾:顏色怎樣?有血塊嗎?

患者:顏色偏黑,有塊。

無疾:血量多嗎?

患者:正常。前3天比較多,持續(xù)1周左右。

無疾:經期腹痛、腰痛嗎?

患者:小肚子痛比較嚴重,腰痛不明顯。

無疾:頭痛與月經有關系嗎?

患者:一般月經前會加重,考試前緊張也會加重。

無疾:白帶怎樣?

患者:正常。

無疾:以前頭痛看過嗎?吃過哪些藥?

患者:沒有好好看過,只是吃些止痛片。

  好了,通過上述的問診,你了解特定問診與系統(tǒng)問診的大體內容了嗎?面對這位患者,你會作出怎樣的診斷呢?
四、切診

  切診包括的內容很豐富,比如感觸皮膚溫度,按循腹部包塊,以及腧穴按壓尋壓痛點等。但今天留給普通人最深刻,也最感興趣的是脈診。中醫(yī)診脈歷來被認為是中醫(yī)四診方法中最為精妙高深的一種。古代懸絲診脈的傳說流傳很廣,即是對脈診神秘化的一種表現。

  今天的脈診法實際上有很多流派。今天影響最大的,是按照瀕湖脈學的27部脈診斷法,今天中醫(yī)診斷學教科書上列出的脈診法也是源出于此。要完整地學習這27或者28部脈法,大家可以自行參考中醫(yī)診斷學教材,或者李時珍《瀕湖脈學》。因為內容太過煩瑣,很難明確重點所在,列舉的很多脈象,在臨床中出現的機會也比較少。所以,這里僅向大家介紹一種簡便易行,實用可靠的診脈方法,讓愛好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對自己和家人、朋友范圍內的實踐,即可以掌握基本的脈象特點。不過在學習之前,需要大家先來了解一些診脈的基本知識。

(一)脈診的基礎知識

  1、診脈前提診病是一項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無論醫(yī)生還是患者,都必須凝神靜氣,中醫(yī)所謂“治神”,就是這個意思。如果剛剛經歷車馬勞頓,需要先行休息,等到氣息平定,心緒坦然之后,方可診脈。

  2、診脈部位診脈部位,中醫(yī)稱為寸口,位于手腕內側前緣橈動脈搏動處。腕后高骨(即橈骨莖突)在確定具體診脈部位時非常重要。高骨前方動脈搏動處稱寸;高骨后方動脈搏動處稱尺;高骨正對的動脈搏動處稱關。

  3、診脈手指醫(yī)生通常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放在患者寸、關、尺三部上進行診脈。且醫(y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高矮胖瘦,調整自己手指分布的距離。診脈時,以手指末端接觸患者寸口脈,因為指端的感覺最為靈敏。

  4、診脈三法按照手指用力輕重的不同,診脈分為浮取、中取、沉取三法。所謂浮取,就是手指剛剛觸及寸口皮膚,脈即可得;如果浮取不得,醫(yī)生手指加力按壓,得脈即為中??;仍不可得,手指繼續(xù)加力,在筋肉深層方可得脈者,是為沉取。

  這里所謂的得脈,不一定感覺到脈動就是得脈了。醫(yī)生需要通過浮、中、沉三法,體察指下脈象最充盛有力的狀態(tài),是在浮、在中還是在沉取的層次出現,才可以稱為得脈。有些脈象如浮脈,浮取即得,但中取甚至沉取也可以得到;不過總以浮取時得到的脈象最為充實有力,即屬浮。

(二)中醫(yī)診脈,診什么

  中醫(yī)師將三個手指放在寸口上,究竟在體會什么呢?脈診的基本內容,或者說基本的著眼點在以下幾個方面。

  1、浮沉浮沉,是指脈象的深淺部位而言。浮取即得,沉取反而脈動減弱,即為浮脈。浮脈常表示有外邪在表。下次外感風寒時,不妨留意下自己的脈象,體驗下浮取即得的感受。所謂沉脈,是浮取中取皆不可得,必須沉取深層才可得的脈象。沉脈多表示里證,有力為實,無力為虛。

  2、遲數遲數,是指脈跳次數而言。古人計量脈動次數,不像今天這樣方便,隨時有鐘表可查。于是古人發(fā)明了一種很有趣的方法,來體察患者脈動的次數。即醫(yī)生一呼一吸,患者脈動四次,屬正常。少于四次,如三次,即稱遲脈;多于四次,如五次,甚至六次,則稱為數脈。遲脈多主寒,數脈多主熱。

  3、虛實虛實,主要指脈動力度而言。主要反映人體氣的充盈狀況。氣盛則脈動有力,氣虛則脈動無力。這點其實很好理解。當我們精神飽滿,氣力充足時,往往干勁十足;而氣不足時,就是四肢倦怠,連說話也懶得說。我們的脈也是這樣的。此外,脈象有力,也經常是一種邪盛的表現,無論寒邪、熱邪稽留,都可令脈來有力。所不同者,寒則遲,熱則數。

  4、粗細粗細是指脈的形態(tài)而言。正常脈象,粗細適中。過于洪大的脈象,常見于實熱證。細小如絲般的脈象,常見于陰血虛的患者。氣血充盛,則江河浩蕩,在脈則充盈;陰血虛少,河流干涸,脈道不充,則脈細小。

  另有幾種常見的脈象,一并介紹給大家。

  1、弦脈弦,即琴弦,只需將手指放置琴弦上,即可感知此脈。弦脈,是臨床非常常見的一種脈象,大家留意下自己和身邊的家人朋友,某人心情不爽時,就經常會出現弦脈。弦為肝病主脈。另主寒證,痛證。文字很難描述這幾種不同性質的病證所引起的弦脈之間有何差異。暫請大家當作公式般記下,無疾日后盡量多通過實例,來幫助大家增加體驗。

  2、滑脈往來流利,如珠走盤。這是對滑脈形狀的經典描述?;}大體有兩種,一種與數脈相近,脈動次數快且流利,表示陽熱,或食積。若次數不快,而流利,多表示痰濕內停。

  3、革脈革脈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脈象,只要遇到一次,就會留下終身的印象。浮取即得,且堅硬如鼓皮;但加力中取后,脈形中間一下變得空虛無物,而邊緣仍堅硬依舊。主病在“男子則亡血失精,女子則半產漏下”。亡血,大出血;失精,嚴重遺精,或房勞過度;半產,即流產;漏下,即月經量大,淋漓不斷。陽氣無形,需要依附于陰血物質上才不致耗散,所謂“血為氣之母”。現在陰血物質大量耗失,氣無從依附,浮越于脈上,則見浮取之堅硬如鼓。但內部空虛,故按之則見中空。

(三)脈診的意義

  1、判斷病性疾病的性質,不外乎寒熱虛實。這些病性的差別,在脈診上多可以進行判斷。有了前面的基礎,這些內容其實很容易理解。寒則脈遲,熱則脈數。氣虛則無力,血虛則脈細;有實邪則有力。

  2、判斷病位病位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表里,二是臟腑。

  外感表證,脈多見浮;內傷里證,脈常見沉。

  另,左右手之寸關尺,各自有自己代表的臟腑器官。左手寸關尺分別代表心、肝、腎(陰);右手寸關尺分別代表肺、脾、腎(陽)。心肝二臟,一主血,一藏血,所以左脈以候血之??;肺脾兩臟,一主氣,一生氣,所以右脈以候氣之病。如此一來,結合上面講的對病性的判斷,通過脈診,就可以對患者出現的問題,作出基本的辨證了。

  3、判斷病勢脈象從浮轉沉,且癥狀加重,是表邪入里;脈象從沉弱無力,轉起而有力,是正氣來復。諸如此類,通過對脈象的把握,可以判斷疾病從表入里,從里出表的走向;疾病從實轉虛,從虛轉實的變化;以及從輕加重,從重減輕的趨勢。

  與舌象相似,脈象的出現,往往也不是像上面講到的,一條條獨立出現的。如果相兼出現,如見到浮數有力的脈象,表示怎樣的病證呢?如果是沉細無力呢?留意一下自己或家人的脈象,看看具體的脈象是怎樣的呢?結合出現的癥狀,談談自己的想法。

(四)如何診脈

  了解了上述脈法知識以后,臨證真正開始診脈時,基本的步驟是怎樣的呢?其實診脈沒有一定之規(guī)。無疾這里僅介紹自己平日診脈的方法,簡而言之,為初學者提供些參考的思路。

  首先三指用力均勻,浮取三部寸關尺;繼續(xù)齊力中取。一些脈象,通過這樣的初步診察就可以發(fā)現了。比如浮脈和弦脈。

  接下來,將注意力凝聚在一個手指末端,用浮、中、沉三法,在寸關尺每一部脈上依次探尋體察。

  診脈時間以探清脈象為度。一般單手不少于1分鐘。

  診畢,再診另一只手,過程相同。

  以上給大家介紹了望、聞、問、切四診的基本知識。再次重復一遍前面講過的一句話,中醫(y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四診方法更是帶有鮮明的實踐特征,而絕不僅僅只是知識。對四診方法的掌握,必須依賴于親自的實踐和體驗。實踐過程中遇到問題,歡迎來博客上給無疾留言。無疾一定盡己之力,為大家提供幫助。

§醫(yī)生通過四診的方法獲得患者的基本信息后,是怎樣完成進一步的診斷過程的呢?

NQJ0108-歡迎朋友光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