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6日:佛醫(yī)堂將舉辦“佛醫(yī)實修功夫3天共修課”,由弘南院長親自主持教學,歡迎各位喜歡修行養(yǎng)生,希望通過佛醫(yī)功夫調(diào)養(yǎng)健康問題,希望自己實修功夫有所突破的師兄參加。報名參加請點擊這里 很多家長都抱怨孩子不愿意跟自己交流,想和他聊聊心里話都不行。其實,要想有好的交流,我們需要從一些細節(jié)入手。 1、別把質(zhì)問當聊天,你要學會說話 每當孩子回到家,放下書包屁顛屁顛地圍在你身邊,問你今晚吃什么的時候,你的反應是什么?很多家長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是:“媽媽忙著呢?別在這搗亂,你作業(yè)寫完了嗎?上次測試的成績出來了嗎?”我們總是以質(zhì)問的形式來跟孩子說話,當我們說出這樣的話后,如果細心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情緒一落千丈,撅著嘴說:“不就問一句嗎?又說我,我現(xiàn)在去做還不行嗎?” 于是乎,孩子剛進家門時其樂融融的氛圍沒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也沒了。長久以往,在孩子眼里,學習是為了父母,效率和效果都大打折扣。其實,仔細想想,孩子并不是不想寫作業(yè),只不過他離開了你一天,回家的第一瞬間想和你說說話,而你的一句句質(zhì)問讓他們沒了繼續(xù)下去的心情,等想起來要和他聊聊心里話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將我們拒之門外。 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再也不來纏著你,不但話少、而且三句話問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別把質(zhì)問當做聊天,回到家,一個微笑,一句回應,或許更好,甚至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2、別急著否定孩子,你要學會感同身受 家長在聊天的時候還會犯的另一個錯誤就是急于否定孩子。比如剛剛提到的那位媽媽,當孩子提出建議的時候,她便下意識地去否定孩子,但這種否定并沒有帶來結(jié)果的改變,反而破壞了與孩子的關(guān)系,簡直百害無一利。所以,當孩子跟我們提出請求的時候,我們不妨先了解他的想法,再做決定。比如當孩子說中秋想要出去玩一天的時候,你可以:
這樣,孩子往往更能接受我們的建議,先做完作業(yè),如此,不僅達到了我們的目的,而且更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3、別只顧著說教,你要學會傾聽 當我們想要跟孩子傳達一些人生經(jīng)驗時,說話記得轉(zhuǎn)個彎,不要太生硬,不要張口就是:“你應該先學習”,讓孩子自己說出來更好。 我們做父母的,要懂得讓孩子說,而我們自己,要懂得聽。當孩子跟我們聊天的時候,他們可能只是想找個人傾訴,如果我們有幸成為了那個傾聽者,請別讓生硬的說教毀了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親密,聽比說更好。 4、別只知道當面沖突,你要學會“投機取巧” 如果你還沒有掌握這些技巧,如果你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或許可以投機取巧一下,別當面聊。給孩子寫信,現(xiàn)在很多人都應該忘了這個交流方式,但其實,寫信可以讓我們冷靜下來,有些話,寫下來和說出來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我們想要跟孩子發(fā)火的時候,不如坐下給孩子寫封信或者留個便條。又或者,把日記有意地丟在客廳,讓孩子看到。當看到你對他從小到大的點滴記錄時,孩子的心里,應該只剩感動了。 |
|
來自: 海k59a62ww9em1 > 《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