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文化,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歷朝歷代以來無論天子、圣人、名儒乃至平民最推崇的是孝道,那么看看古人如何詮釋“孝”字! 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yǎng)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yǎng)。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贍養(yǎng)父母與飼養(yǎng)犬馬又有什么區(qū)別呢?”——論語.為政篇(孔子) (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論語.為政篇(孔子) 圣人訓 首孝弟 父母呼 應(yīng)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弟子規(guī) 孝道猶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地上萬物的自然生長,天經(jīng)地義,乃是人類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則,人類從其法則中領(lǐng)悟到實行孝道是為自身的法則而遵循它。——孝經(jīng)(孔子) 天為大父,地為大母。天地養(yǎng)育萬物,似辛勞而又不辛勞;父母生育子女,似不辛勞而又辛勞。自懷孕到生產(chǎn),自幼年至壯年,父母所傾注的心力,沒有休止。——文昌孝經(jīng)(真君) “我很冒昧地請問,圣人的德行,沒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嗎?”——孝經(jīng)(曾子) “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為尊貴。人類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孝經(jīng)(孔子) 孝是人性中本來自有的,教育盡孝則是后來出現(xiàn)的。世人多半不孝,都是因為習俗使其改變。——文昌孝經(jīng)(真君) 能夠親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孝經(jīng)(孔子) 孝,文之本也。—《國語·周語》 孝,禮之始也?!?strong>《左傳·文公二年》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strong>—《禮記·中庸》 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經(jīng)也,民之行也。——《孝經(jīng)》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后世,以顯父 母,孝之終也。 不孝的子女,百種善行都不能救贖他的罪過;達到至孝的人家,萬般劫難都能夠消除。不孝的子女,天地不容,雷霆怒擊,魔鬼惡煞用各種災(zāi)禍侵襲他;孝子之家,鬼神保護他,福祿賜予他。唯有孝能夠感通天,唯有孝能夠配享地,唯有孝能夠感化人,天地人三才得以化生長成。唯有神敬重孝,唯有天熱愛孝,唯有地成就孝。——文昌孝經(jīng)(真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