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昧因果,深信因果!
2016-10-08 騰訊北分禪學會
1評
對學佛而言,因果很重要。信不信佛,就看信不信因果;學不學佛,就看講不講因果,言行乃至起心動念是否以因果作為標準與軌則。如果篤信因果,遵守因果的法則,不昧因果,那就是真的信佛、學佛,否則,那就不是,或者說信解以及行都還不夠深。 因果,具稱為因緣果,因是動機,緣是條件,果是果報。佛法是因緣法,因緣法就是緣起法。緣起法是整個佛法的基礎(chǔ)、核心與中樞,也可以說是佛法的全部。所謂“見緣起則見法,見法則見佛?!痹谠S多佛塔中,銘刻著“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guī)煷笊抽T,常作如是說”的緣起偈,作為舍利來供養(yǎng)。緣起法貫穿了人天乘到佛乘五乘教法。依照華嚴的理論,則有業(yè)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四種理論。 佛法的智慧,體現(xiàn)在對緣起的洞察與把握。因果法則就是一切緣起法的總綱和樞要。不昧因果,就是洞察因果法則,把握并遵守因果法則,這是學佛的基礎(chǔ)與核心,也可以說是修學佛法的全部。 因果的理并不難懂,所謂“如是因,如是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已做不失,未做不得”等等,這些耳熟能詳?shù)慕陶]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因果理論的內(nèi)涵與要求。以戒定慧三學為總綱的五乘教法,自始至終都貫徹了因果法則,因此我們的學習與實踐,都要從因果著眼、著手。 在佛法的傳統(tǒng)中,對因果的闡釋常常與三世聯(lián)系在一起,與六道輪回聯(lián)系在一起。因三世非凡夫可見,輪回常被斥為迷信,因而很多人便信不過因果,更有人將因果斥為迷信。佛法難聞,起信更難。即便信佛學佛的人,真正在對待因果的時候,很多人也是半信半疑,或是似信實疑,因而便難以得到真實的法益。 從信仰的角度講,佛法為世尊自大圓覺海中流出,自然有其非常識凡情所能測知的不可思議的內(nèi)容,在沒有實證以前,都是基于宿根的仰信。未證而信,這是信仰的要求;信而實證,這是智慧的信仰。因此,對一般人而言,對因果法則產(chǎn)生徹底的信仰并不容易。對學佛的人而言,也不容易。因果的理,顯明昭彰,而因果的事,重重無盡。因重重的事項不能窮盡,便懷疑昭彰的理,這情有可原,但并不明智。 事實上,對因果的把握與遵守,需要我們堅決徹底地貫徹到身口意中去,更需要在微細和普遍的方面著眼。所謂的微細,就是因果要從起心動念處去把握,所謂“心念甫動,業(yè)網(wǎng)已成”,在提醒我們,對因果的領(lǐng)會與遵守,其細微遠遠超過凡夫的理解和洞察。而所謂的普遍,就是因果無處不在,所謂“一念具足十法界”,“一念三千”等,更遠非凡夫的智慧能察。用廣大精微來概括因果,可以說很恰當。時空上的廣大,事項上的精微,要求我們要慎重對待因果,細微踐行因果的軌則,這可以稱為不昧因果。 因果兩個字,可以作為個人學修深入、精純的切入點。抓住了因果,也就抓住了學修佛法的綱要。這是萬萬輕忽、馬虎不得的,否則歧路與落空將勢所難免。 由此,我們可以檢驗自己,信不信因果,對因果的信與行是否貫徹到一切理、一切事、一切時、一切處當中,對因果的踐行是否極廣大而又盡精微。比如逆境之來、煩惱之起,臨于利誘或是威逼,我們能否持守因果,能否不昧因果?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深信因果,是一個正信佛弟子正信的主要內(nèi)容,而能夠從廣大與精微兩個方面去拓展、提升則是學修的方向。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