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多加冷靜,不可輕率魯莽——《快樂生活二十談》(十二) 作者:卡爾赫林 樹欲靜而風不止,想平平靜靜的過日子,想安安穩(wěn)穩(wěn)呆一會兒,卻總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發(fā)生。很多事情,往往來得很不是時候,或者來勢兇猛,讓人猝不及防;毫無思想和物質準備,弄了個手足無措不免驚慌。在驚慌、慌張、慌亂和惶恐之際,就容易慌不擇路和饑不擇食;在焦急迫切之下,不知道怎么辦才好;或者有病亂投醫(yī),一時的慌亂沖動,便找錯了人辦錯了事兒,非但沒能解決問題,反而越弄越糟糕。 人生一輩子,所能遭遇的事情真是很多,不管事大事小,都應該認真對待;但也不要把某些事情看得太重,看得太重往往會意亂情迷慌了方寸亂了陣腳。每臨大事有靜氣——只有在日常鍛煉自己的修為,開闊眼界和心胸,加深自身修養(yǎng),增強信心和勇氣,培養(yǎng)堅強不屈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歷練,磨練頑強的意志品質,樹立堅強的生活信念——才能夠在遭遇大事之時鎮(zhèn)定自若臨危不亂。 在日常生活中,處理繁雜事務,還是不要沖動盲目或者感情、意氣用事。在頭腦發(fā)熱之中和心血來潮之際,就容易失去理智和自控能力。無論遇見什么事情,還是先平靜心情,冷靜下來想一想,三思而后行。不要一遇見點兒事情,就焦躁窘迫和驚惶失措——要沉住氣,莫慌張,切不可心急火燎的把持不住自己。無論事情多緊急,都莫慌張,要沉得住氣坐得住屁。別一有點事情,就心急火燎雞皮蒜臉的亂了方寸和亂發(fā)脾氣。 凡事切勿貿然行事,不可奉行經驗主義,切不可一意孤行,可以參考和借鑒別人的經驗,但不可照搬。同時也要學會把握和掌控時機,以達到天時地利人和。但在經商和做事過程中,天時地利與人和的機會很少——所以既要把握機會,又要學會創(chuàng)造機會;整合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化不利因素為有利。 面對機遇,面對自己將要獲得的利益——不管是眼看就要得到的,或許別人空口許諾的,都要冷靜對待,切勿不顧風險和忘乎所以。人很容易在利益面前,失去警惕而被人利誘、蠱惑和慫恿。所以,任何時候,切勿麻痹大意和好大喜功。即便著急咸魚翻身,也要注意:因為翻身是有兩個結果的,翻進海里或翻進鍋里。 如果有人來找你,讓你投資,為你羅列出投資之后可獲得的好處,并把每一筆收益都羅列清楚;甚至幾年之后你能夠獲得什么,來人都替你想了,并敘述清楚。如果這樣,你就要小心,不要沖動不要利令智昏;要冷靜下來盤算一下,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貓膩。投資,需要自己拿錢——還是捂好自己的口袋,切莫輕率。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盲目的輕信別人。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不要忽視危機和風險的潛伏。冷靜、理智、機智、靈活,都是至關重要的。花叢之中會有荊棘,誘人的甜點之中會包藏毒藥。不要被別人描繪的美好未來遠景所迷惑,總是給予你小恩小惠的人——或許他會把你當作盤中的美食。 在日常生活中,要明確自身性格的優(yōu)缺點,把好的發(fā)揚,把不好的多加克服。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會在生活中少犯錯誤。輕率、魯莽、武斷、草率、偏激、偏執(zhí)、固執(zhí)、頑固,還有狂妄急躁、生性多疑、瞻前顧后、畏首畏尾、反復無常、麻痹大意,這些都是性格中的缺點,要認真對待盡可能的多加克服。 遇事要冷靜,三思后行;但有時也不要想太多,想得越多心境越亂,越拿不定主意。做事,是應該當機立斷,還是先用緩兵之計,都要在看清成破利害和掂量輕重緩急之后,再采取相應的措施。凡事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要對癥下藥,隨機應變見景生情。中藥藥材的藥性有寒有熱,藥性寒熱不同的藥不能在一塊使用。更有某些藥,在一起使用時會產生毒副作用,或者讓彼此間藥性減弱。行醫(yī)用藥要講方法知寒熱,做事情也是這樣——要針對病癥對癥下藥,診清寒熱虛實,用好丸散膏丹,不可糊涂更不能馬虎。 在工作生活中,不要忽視任何東西,否則自己也容易被忽視——即便有些東西暫時不能左右,對待不能左右的東西,要順其自然,但也不要視而不見和熟視無睹——因為世界是瞬息萬變的,世間萬物都在發(fā)展和轉變,所以,不要用老眼光來看待世界與周遭的人和事物,要學會觀察和思考,以便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時機。 在與人交往和待人接物過程中,要多聽少講,切不可碎嘴子,不可隨便講出自己的心事,也不可輕率的對人和事物加以評價。因為言多語失,某些話說出去就收不回來了,容易給自己招惹麻煩。所以,切不可逞一時之勇和口舌之快,而說話不加遮攔。也不要盲目信任別人,而把自己的心里話,不加保留的說給別人聽,以免被人抓住把柄和摸透底牌。不要盲目的信任別人,除了可以跟自己的父母和愛人交心傾談之外,對待外人哪怕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要太過交心。 無論遭遇什么事情,都要理智冷靜和克制自己的情緒,切不可因為激動而失去理智,而出現(xiàn)過激行為。雖說做人要為人正直,但不可太過剛直太過倔強——要內方外圓,適當圓滑一點。外表圓滑并內心剛正平和是做人的根本原則。一定要擺正心中的方,才能滾動好外面的圓——亂了心中的方寸,那么做事就不利了。在某些事情上必須堅持原則,主要是那些有關國格人格的事。 不要內心過于圓滑,那樣舉止就顯得狡黠,而給人留下不誠懇不誠實的印象。只有內心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才能行事順暢和處亂不驚;也不要內心過于剛正,剛正外泄則言行多見棱角,從而讓人感覺不舒服。所以不關系原則的事,該通融就通融;不關系法規(guī)制度和不違背道德的事,該容忍就容忍。其實,比容忍更好的境界,就是包容、寬容與饒恕,所以,凡事多包容多寬容吧。 (微信公眾號/卡爾赫林,作者:卡爾赫林) |
|